大夫,我的耳朵里有块石头吗

清晨早起,王奶奶起床准备去天坛公园愉快地晨练,但是这刚一起床,看着天花板都转了起来,王奶奶赶紧又趟在床上,闭上眼睛,生怕自己晕倒。大约过了几秒钟后,王奶奶感觉自己也不那么转了,敢睁眼了,但是头还是晕乎乎的。医院来看医生。王奶奶平时身体很好,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么晕还是第一次。经过详细的检查,排除了急性脑梗死等此类会有不良后果的疾病,医生认为,王奶奶可能得了耳石症。

一、“什么是耳石症?(BPPV)?”

全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所有眩晕疾病里最常见的疾病,从他的名字上我们便可知一二。

1.良性:即疾病呈良性过程,不会导致生命危险,大多数有自限性,可在数天或数周自愈。

2.阵发性:发病时间短,眩晕可持续数秒,很少超过1分钟;可多次发作,多由头位改变诱发。

3.位置性:多在左右翻身、躺下坐起、低头仰头时出现,更有甚者,有的病人睡觉时只敢枕在左侧,只要转到右侧就会发作,明显和头位相关。

4.眩晕:即视物旋转(周围静止的物体动起来),或自身漂浮感(自己转动起来)。通常会伴发恶心、呕吐、心跳加速、甚至想去解大便等植物神经亢奋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头晕多表现为头重脚轻、晕晕乎乎、头发蒙等,和我们所说的眩晕是不一样的。

比起其他疾病的名字,BPPV可谓业界良心,名副其实又接地气的代表呐~

二、“大夫,我的耳朵里有块石头吗?”

这得从内耳的结构说起。内耳是我们调节身体平衡的主要器官,拥有精细而强大的调控系统,大致说来就是一个总部和三个孪生兄弟----前庭和三个半规管。前庭坐拥两大豪宅—椭圆囊和球囊,宅内藏着由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宝藏”,主要感受直线加速度和重力的改变。三个孪生兄弟则以互成90度角分布、空间立体多方面保卫总部,主要负责感受角加速度的变化。

而我们所说的耳石,则是上文提及的“宝藏”,实际上为内耳的正常结构,并不是从外界进入体内的异物,它通常只在总部活动,一旦跑到半规管的地盘就会引起纷争,把主人晕得七荤八素,苦不堪言。

那么,什么情况下“宝藏”会出现在他不该在的地方呢?大致分俩种情况,第一,总部发生了叛变,耳石散落在半规管内;第二,半规管发生病变,自产耳石。看来内耳世界也“哪里有金钱,哪里就有罪恶”啊~

三、“什么?转一转头也能治病??

是的,对于BPPV来说,手法复位可谓独一家的小秘方。道理很简单,既然耳石不属于半规管,那就回他应该去的位置呗。童年时期,我们都玩过一种叫滚珠迷宫的小游戏,通过改变迷宫主板的位置,使滚珠回到目标位置。耳石复位也类似于此,有特定改变头位的方法将小兵送回总部。当然这个过程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可能需要多次尝试

四、“那我自己转,行吗?”

首先,有一些致命的疾病伪装得类似于该病,但是结果却“不良”,如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脑梗死等,尤其是合并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病人,一定要首先求助于医生,排除上诉可能危及生命的其他疾病。

再次,手法复位的关键在于找到迷失耳石所在的位置。这依赖于临床医生的经验和疾病的表现是否较为典型。若当地有眩晕门诊,最好就诊于眩晕门诊,那里多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提高准确率。特别声明:如果不知敌在哪里就开始随便转,症状可能会比以前更加严重。

最后一条,手法复位的效果可以说立杆影,但是复位过程多有不适,而且有一些病人复位之后仍有晃晃悠悠的不适感,需要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即使复位以后,医生也需要随访教育,减少其复发的可能性。可以说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生都会伴你左右。

PS:本文介绍的是典型的耳石症,一些非典型的耳石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做进一步的诊疗。

喜欢文章?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fz/9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