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廉慧医生,毕业于石家庄医专,从事耳鼻喉科工作十余年,专注于耳石症诊断、治疗工作5年余,对耳鼻喉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持人
今天您在节目中主要为大家带来哪些知识分享呢?
刘医生
今天我主要和大家讲一讲“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方面的相关知识。
主持人
刘医生,您刚才说到的题目听起来专业性很强,请您通俗易懂的向大家做一下解释。
刘医生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耳石症”,说到“耳石症”就要先了解眩晕这个概念,眩晕为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门诊患者中被列为最常见症状的第三位,除耳鼻咽喉科疾病可致眩晕外,它与内科、神经内科、脑外科、骨科、儿科、妇产科及精神科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它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经历过眩晕。眩晕是平衡障碍的一种主观感觉,空间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及体位障碍之错觉,一般不应该称为运动的幻觉,所谓幻觉,实际上为精神科疾病的症状。眩晕是平衡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类复杂症状,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赖于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组成的平衡三联来维持,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相关的主要器官,人体的平衡空间定向及本体感觉为人体重要的生物功能之一,平衡是三联的互相作用,以及周围及中枢神经系之间的复杂,互相联系与作用而维持的。简单地说,眩晕是主观症状,平衡失调为客观表现。
主持人
能引起眩晕的疾病中为什么“耳石症”最常见呢?
刘医生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眩晕的发病率约为8%,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但是,由于眩晕发作时,客观体征相对较少,而且,目前已经证明的可导致眩晕的疾病有80余种,因此不容易诊断和鉴别。在诸多可导致眩晕的疾病中,“耳石症”引起的眩晕较为常见,大约占到三成,而且误诊率极高。
主持人
我们一直以来认为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它还有别的功能吗?
刘医生
耳朵还是平衡器官我们的耳朵分外耳、中耳、内耳,内耳有两部分,一个是耳蜗,它是管听力的,另外一部分叫前庭,它是管平衡的。前庭包括球囊、椭圆囊和三个半规管,这三个半规管是互相垂直的。耳蜗如果产生了问题,听力就会下降,就会出现耳聋;如果前庭出现了问题,就会发生眩晕,这是内耳的两大功能。因此耳朵又叫位听器官。球囊、椭圆囊的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胶质膜表面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被称为“耳石”。球囊、椭圆囊被称为耳石器,这就是每个人耳朵里都有石头的由来。
主持人
耳石每个人都会有吗?
刘医生
是的,胎儿到第三个月时,内耳各部几乎达到一般成人形态,到分娩时内耳的大小几乎与成人的相同。所以,耳石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长着,不像胆结石、肾结石是生了病以后才有的。在坐电梯的时候你怎么感觉到是往上走还是往下走,在坐汽车的时候如果闭上眼睛你怎么感觉到汽车是往前走还是往后走,这靠的都是耳石的感受重力加速度与直线加速度功能,所以耳石又被称为位觉砂。
主持人
那您具体给大家说说这个耳石症是什么意思呢?
刘医生
耳石症又被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它是指当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的眩晕与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年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分会的诊疗指南是这样介绍的: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根据这个诊疗指南,我们就对耳石症是怎样的一种疾病有了初步的印象。
所谓良性,就是可治疗、可自愈;所谓阵发性是指头晕是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按秒或按分钟计算。所谓位置性是指当患者头部变化位置使患耳向下时突然出现眩晕,如一起床晕了,一躺下晕了或是躺着一翻身晕了,是一种天旋地转的晕。
简单用三个字描述病史特征“短”“动”“床”,“短”---时间很短眩晕1--5分钟;“动”---与头位变动有关;“床”---躺下、起床、翻身与床有明确的关系。
主持人
耳石症是怎么发生的?
刘医生
耳石症是临床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人群终身患病率为2.4%,占前庭性眩晕患者总数的20--30%,40岁以后高发,女男(1:1.5-2)。耳石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某些致病因素使得附着于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过多所致。这些脱落的耳石会进入到半规管的管腔内,如人体的头部位置发生与重力方向偏移的改变后,耳石颗粒则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刺激半规管壶腹嵴上的毛细胞,从而就会向大脑传递神经冲动,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的眩晕。
正常耳石代谢:耳石膜含许多碳酸钙结晶,耳石含大量钙离子,酷似骨组织,是一动态结构维持迷路内离子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耳石也会少量脱落,被吞噬细胞(暗细胞)所吸收,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囊斑、胶状壶腹嵴和内淋巴囊。耳石脱落过多或吸收障碍时异位进入半规管当达到或超出临界质量时,则发生位置性眩晕。
主持人
如果得了耳石症都会有什么表现?
刘医生
简单说一下耳石症的症状和表现,从临床症状的出现时期判断,主要在早晨起床、晚上躺下、翻身时发作,发病前无任何先兆。典型的表现为眩晕,有明显的旋转感,患者视物旋转或闭目有自身旋转感,一般在头位变化1~4秒钟后才出现,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1分钟。在耳石症发作时,尽量保持不易诱发眩晕的体位,即保持强迫体位,并避免快速的头部运动。
这种眩晕是一种“运动错觉”,是患者觉得房子转了,床翻个儿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反复刺激体位,眩晕症状会反复出现,但是会逐渐减轻,出现“疲劳”现象。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就是一个典型的耳石症患者可是无论我们怎样做诱发试验都无法引出眩晕及眼震,这就是因为出现了“疲劳”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让患者充分休息好了或第二天再来检查,通常就可以查出患病的责任半规管。
耳石症患者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慌、冷汗、憋气、面色苍白、血压高、血糖高甚至大小便失禁。患者感官上还会出现身体漂浮感强烈、平衡感下降以及幻视等现象。严重时患者面色蜡黄、大汗淋漓,无听力下降和肢体活动障碍。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头晕。在眩晕发作时如果观察患者的眼睛会发现他的眼球在震颤,是一种向上下、向左、向右或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的眼球震动,这就是我们说的眼震,也是我们诊断耳石症的重要诊断依据。
主持人
什么是眼震?耳石症为什么要看眼睛呢?
刘医生
特征性的位置性眼震,是其重要体征,耳石症为什么要看眼睛呢?这是因为耳朵与眼睛之间有一个神经通路,我们叫前庭眼动反射,耳朵里的半规管壶腹嵴一旦受到了刺激就会连接我们相对应半规管所偶连的眼外肌,眼肌牵动眼球转动出现有规律的水平运动或旋转运动,就是我们说的眼震。正常情况下双侧耳朵的半规管壶腹嵴协同放电,引起眼外肌协同作用确保眼球的视物稳定,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当大量的耳石异位刺激导致平衡被打破,就出现了病理性的异常眼震。
主持人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耳石症?
刘医生
中老年人
耳石症在中老年人中较高发,60岁是高发年龄,尤其是女性。这是因为人越年轻耳石粘的越结实,年龄大了就会导致内耳局部结构发生老化或退化,使耳石的粘性随之变差,耳石就容易从原来的位置上大面积脱落下来,脱落的耳石进入到了半规管耳石症就发生了。这种原因引起的耳石症占70%左右。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人易高发,这是因为耳石是碳酸钙结晶,如果发生骨质疏松,可能会引起局部结构的变化,导致耳石从正常的位置脱落下来,从而发生耳石症。
偏头痛
耳石症患者中,26%为偏头痛所致。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前庭血管痉挛致使耳石脱落。此种偏头痛的耳石症更常见于儿童。
外伤或手术震动
比如发生车祸,外力撞了耳部、大脑,或耳朵做了手术,或在乘车时因为汽车突然加速或减速导致颈部损伤,这些都会引起小晶体的“机械性”脱落,从而导致耳石症。
炎症
像感冒着凉或者中耳炎等可诱发内耳炎症,在前庭耳石器发生水肿的时候,也会出现“小晶体”脱落,从而导致眩晕症状。
长时间低头的人
近年来,长时间玩手机、使用电脑的“低头族”得耳石症的越来越多了。
剧烈运动
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像打球或游泳时过度甩头就会引起耳石症。
由某些疾病因素引发而来
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聋、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疾病会导致半规管缺血损伤,从而诱发耳石脱落。
其他原因
这种眩晕发作可能与患者过度疲劳、熬夜、睡眠不足、精神刺激、不良情绪、心理压力、噪音、高热、吸烟、喝酒、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药物中毒有关,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报警信号。
主持人
如何预防耳石症?
刘医生
不要猛躺猛起,睡觉时翻身也不要动作太快,特别是中老年人;
合理生活,作息规律,不可过度劳累,不可熬夜;
控制情绪,调节心理,不可压力过大,保持心情舒畅;
远离噪音;女性可以适度补钙;
换季时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感染;
出行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
不可过量吸烟、饮酒;
控制好血压,保护好血管;
避免长期伏案工作;
平时多注意身体锻炼,但不可剧烈运动;
积极治疗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感冒等疾病。主持人
耳石症怎么治疗呢?
刘医生
对于耳石症的治疗,耳石复位治疗是现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效果立竿见影,可分为手法复位和机械复位。
手法复位就是通过临床设计一套患者头部位置变换的方法,使脱落的耳石微粒通过重力作用,从半规管移出,回到椭圆囊,不再引起眩晕等病理反应。此方法简单易行,可在门诊操作,治疗时间是10分钟左右,一般可一次复位,80%的患者可治愈,但有50%的人会在5年内复发。如果一次不成功,一周后可再次进行复位。
机械复位是针对耳石症而设计的专用变位试验诊断和复位治疗的设备。按照预设的速度、加速度、旋转角度等参数进行旋转,带动体位固定在转椅上的患者进行三维转动,并诱发出病人的眼震,将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就可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耳石症,所患侧别、管别,及耳石异位症的类型。确诊耳石症后,根据病变类型的不同,按预设方案通过转动机器的主轴及辅轴,调整病人体位,利用重力,将异位的耳石碎片移出半规管,回到椭圆囊。
主持人
手法复位与全自动机器复位的优缺点有哪些?
刘医生
1.手法复位优点:
无需工具、简便、易行、费用低。
缺点:
①对操作者技术和体力要求高。
②对患者要求高(抵触治疗、运动障碍、颈腰椎背部疾病、肥胖等配合欠佳、躺下不睁眼)
③角度、速度、加速度受影响变化大。
2.机械复位优点:
①可以精确的、数字化的诊断、治疗耳石症,加速度、角度灵活、精准、融合所有复位方法、可重复性强。
②转颈、起卧、翻转等运动完全由机器带动摆体位
③对医生要求低,质控好、解放医生,患者更信赖
④单位时间内检查量明显更大。
缺点:购置费用高、空间要求大。
主持人
为什么耳石医院治疗?
刘医生
通过中医辨证口服中药,可明显减少再发次数。少数迁延不愈的耳石症也可通过手术治疗来达到治疗效果。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其他疾病继发的耳石症,要针对原发病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耳石再次迷路了。
耳石症其实有一定的自愈性,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人,他们内耳脱落的石头可以自己回去,或被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吸收。还有一部分人很多年也好不了,每天晚上总是不敢往一边躺,用被子或靠枕把背部挤住,防止晚上翻身诱发眩晕。所以我们建议,一旦发生耳石症,医院进行前庭功能检查及耳石症复位治疗。
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复位方法。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选用正确的复位治疗,使治疗变得简单、有效。对于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生,错误的方法和粗暴的操作,有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表现为复位后患者睡觉可以翻身,但出现行走不稳、感觉漂浮、眩晕加重,对于有颈椎病的患者,不仅可以引起大小便失禁、瘫痪,甚者可能危及生命。
我院年初引进斯睿美大型位置性眩晕诊疗设备目前已经诊疗了近位眩晕患者其中耳石症患者占到近80%,精准的诊断治疗极大的方便了病人,受到大家的好评。
主持人
耳石症治疗后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刘医生
耳石症复位后的注意事项
为了避免复位后的耳石再次脱落发病,在复位治疗后要注意这些事项:
1、复位治疗后至少静坐半小时。由于复位治疗时耳石移位,有的患者当时没什么反应,也许随后会出现较为剧烈的眩晕反应,个别患者还可能会呕吐。另外,静坐半小时也有助于避免复位成功的耳石从椭圆囊重新返回致病的区域。
2、复位治疗后,病人眩晕消失,但会出现头胀闷感、头皮紧箍感,走路漂浮或醉酒感,可在家继续前庭康复训练;嘱其减少长时间低头、抬头动作,避免低头捡东西、系鞋带等;下台阶时需要家人陪同,尽量避免长时间注视较密集物体,待症状彻底消失后恢复正常工作。
3、复位治疗后的三天内抬高床头45度,一周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为避免复位后的耳石再次出来,建议复位治疗后的三天内抬高床头45度。可以多铺一床被子,设置45度的斜坡,注意不要单纯垫高枕头。睡觉时轻轻向后躺下,左右翻身也应该轻柔。一周内避免美发及行牙科检查。美发及牙科操作会要求头部持续保持于特殊的位置,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
4、复位治疗后半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低头、摇头、跳跃、登高、游泳等运动容易导致耳石再次脱落。
5、复位治疗后要保证睡眠、多休息、清淡饮食、忌烟酒、补充钙剂。焦虑急躁、睡眠不足、过度劳累、过食辛辣肥腻煎炸等上火食物及吸烟酗酒都容易诱发耳石再次脱落。
建议采用荞麦皮枕头和硬板床,我们睡眠时要不停地翻身,无论什么姿势,荞麦皮枕头都可以随头颈部外形的改变而改变,使我们的颈椎下面都得到支撑而不易落枕。硬板床可以让我们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而舒适有效的睡眠对于防止耳石脱落非常重要。
6、复位后要定期复诊。医生根据复查情况可以确定耳石是否已经完全复位。尤其那些仍有在头位变动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感觉的人,更是应该尽早复诊,这种情况往往是还有少量的耳石碎屑藏在少见的地方,还需继续复位治疗。
7、老是头昏怎么办?部分患者复位成功后旋转感消失,但会持续一段时间(3~15天)的头昏、不稳感觉,这是前庭功能尚未完全康复所致,不必紧张。保证睡眠,适当走动,这样有助于前庭功能尽快康复。
8、如果再次复发眩晕怎么办?可以先服用药物控制症状,严重时可在附近医疗机构肌注止晕针,然后争取尽早复诊,再次行耳石复位治疗。
医院每周二10:00-11:00推出健康知识讲座,收听频道是廊坊广播电台调频95.1。
收听方式可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