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是由C5-C8、T1前支大部分组成,各神经经过椎间孔后分为上、中、下三干,每干又组成三个束。臂丛分支组成上肢神经即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等。臂丛神经受损后表现为其所支配的上肢相关部位的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一、流行病学:
据统计,臂丛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对撞伤、牵拉伤、压砸伤、切割伤、枪弹伤、产伤、药物性损伤、手术伤、其他(如放射性损伤)。摩托车和机动车辆引起的交通伤占主要比例(65.5%),其次为机器牵拉伤(6.7%)和锐器伤(7.1%)。20-39岁年龄组占了发病总数的64.6%,尤其是20-29岁年龄组更为突出,占了41.6%,主要发生在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壮年男性。
二、诊断:
由于该病会导致上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尤为重要。存在以下情况者,应考虑臂丛神经损伤:
1)上肢五大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中,有任何两组的联合损伤(非同一平面的切割伤);
2)手部三大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肩关节或肘关节功能障碍(被动活动正常);
3)手部三大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中,任何一根合并前臂内侧皮神经损伤(非切割伤)。
三、临床检查:
肌电图检查成为评估臂丛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的金标准:
由于臂丛神经在解剖结构上的复杂性,在损伤早期较难通过临床查体来准确判断臂丛神经损伤位置及分辨是否存在根性撕脱。通过肌电图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臂丛神经损伤、神经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为早期进行臂丛神经手术或者康复治疗提供依据,并可以通过该项检查判断预后及观察治疗效果。
MRI检查可以直观观察臂丛神经的连续性,损伤特点、位置及是否存在根性撕脱。研究表明,MRI检查对臂丛神经损伤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9.1%、89.8%、84.8%。
四、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护理
1.臂丛神经损伤术后的护理
术后早期,应当保持患侧上肢神经处于无张力状态,为减少上肢重力对神经的牵拉作用及促进血液回流、减少疼痛,应将患肢抬高,与心脏平齐或高于心脏,并且保持功能位。同时可嘱家属使用轻柔的揉捏手法及推法对患肢进行向心性推拿,以缓解患肢肿胀及肌肉萎缩。在饮食方面,注重蛋白的摄入及富含维生素食物的摄入。
2.进入康复治疗阶段的护理
1)对皮肤的护理:因为臂丛神经损伤后患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因此,每天可用温水擦洗皮肤,为防止皮肤出现干燥、脱屑,可涂抹护肤霜。因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上肢会出现皮温下降,患者常常感到手凉,此时需做好患肢保暖,切忌用暖水袋捂手及用热水泡手,以免发生烫伤。
2)心理疏导:臂丛神经损伤后,患侧上肢功能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上肢功能恢复较慢,所需时间较长,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失去康复治疗的信心,或者失去生活的信心。为帮患者树立治疗信心,避免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应尽早对其宣教臂丛神经损伤发生原因、神经修复的特点及康复治疗的重要性,积极鼓励患者用乐观的态度对待,并发现患者兴趣爱好,鼓励其积极参与,从而转移患者注意力,减少其焦虑、抑郁。
3)饮食护理:多使用高蛋白食物,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利于神经生长。
常见食物蛋白含量表
食物名称
每一百克中含量拥有的蛋白质(克)
食物名称
每一百克中含量拥有的蛋白质(克)
海参(干)
76.5
猪肉(瘦)
16.7
豆腐皮
50.5
鲢鱼
17
黄豆
36.3
羊肉(瘦)
17.3
蚕豆
28.2
鸡肝
18.2
猪皮
26.4
猪血
18.9
花生
26.2
猪心
19.1
鸡肉
23.3
牛肉(瘦)
20.3
猪肝
21.3
兔肉
21.2
鸡蛋
14.7
莲子
16.6
龙虾
16.4
核桃
15.4
燕麦
15.6
猪肾
15.5
鸭肉
16.5
3.康复治疗后延伸护理
根据上肢功能恢复特点:肩-肘-腕的特点,在术后早期多鼓励患者做患肢耸肩、未被制动关节的屈伸运动、手的抓握等动作。同时可鼓励患者以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肢活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对于上肢不能主动运动的患者,每日可由家属帮助对患肢关节进行被动屈伸运动,并做向心性推擦,预防患肢肿胀及疼痛,从而利于神经生长。
对于痛觉过敏的患者,可指导患者在病房进行脱敏训练,利用沙粒、大米、绿豆、黄豆等,将患手放入上述介质中,反复进行揉搓、摩擦,介质体积由小到大。
对于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治疗之余,可指导患者进行一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吃饭、穿衣、梳洗等。亦可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兴趣爱好中,如编织、绘画、书法的等。
由于臂丛神经损伤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神经修复及患肢功能康复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做好疾病宣教是该病护理的重要环节,以利于安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鼓励其坚定康复训练的信心。
科室简介
医院神经康复中心III病区隶属于医院神经康复中心,湖北医药学院康复医学系本、专科临床实习基地;十堰市医院、十堰市残联肢残协会共建“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培训基地,十堰市脑卒中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科室下辖神经康复住院病区、神经康复功能室、临床神经调制中心,与十堰市肢体残疾协会共建“十堰市医院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其中神经康复住院病区有标准病床40张,每年接受来自省内外住院病人超过人,主要收治对象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截瘫(脊髓损伤、脊髓炎等)、偏瘫(脑卒中、脑外伤等)、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等障碍)、排尿排便障碍(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神经源性肠道、盆底肌功能障碍等)及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为主要研究方向。
科室拥有肌电图、诱发电位、电诊断、尿动力检查等设备,为整个院区提供临床电生理及尿动力检查。对脊髓损伤、中风、颅脑外伤、周围神经病损等造成的肢体运动、感觉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功能障碍,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的康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在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非侵入性神经康复调控技术治疗偏瘫、截瘫的肢体功能恢复、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尿失禁、非梗阻型尿潴留、排尿疼痛等)、肢体痉挛等方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十堰市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是我病区与十堰市肢体残疾协会共建,主要负责十堰市本地区及周边地市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就业能力培训及社会生活能力的适应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