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吏之新安吏,同情中又满含期望,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杜甫,唐朝著名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与李白其名,被后人并称为李杜。但是,与李白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风格不同,杜甫的诗歌多用于纪实,反应真实的民间生活,并且抒发自己对其的同情,是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而在他的众多诗歌中,有大量杰出的作品。杜甫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忠君爱国思想深厚,所以,在他的一部分诗中,对百姓的同情和统治者的回护之情矛盾地存在着,其中,著名“三吏三别”中的这首《新安吏》,就是典型的代表。

《新安吏》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这首《新安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客行新安道”到“何以守王城”。“客”即诗人自己,他在路上,偶遇官府征兵。在唐朝,中男是不用服兵役的,但是,诗人一路望过去,所招之人均为中男,而非壮丁。诗人觉得奇怪,于是走上前去问官吏,官吏起先以“府贴”为借口,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后面在诗人发出“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的质问后,直接就不理他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官吏的傲慢和无礼,对别人合乎情理的问题都不屑回答,更不用说他们对百姓的态度了。

第二部分,从“肥男有母送”到“青山犹哭声”,诗人转而将目光投入到母子凄凄相送的情形,一如《兵车行》中所说,“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母子在离别之际,哭声悲惨,只上云霄,而更可怜的是,其中有无人相送者,他们的母亲父亲早已死于战乱,瘦骨嶙峋,如今却也被迫从军。在这一部分,诗人描写的是亲子生死离别之景,表达的是他心中对这些征人的无限同情,所描写的离别,真真叫人肝肠寸断。

但在第三部分,从“莫自使眼枯”到“仆射如父兄”,与其说是诗人对年轻征人们的安慰,还不如说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诗人说,天地无情,再哭泣也是没有用的,此番要他们上战场,也是迫不得已,为敌军所迫,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而军营的生活也不会非常辛苦,将军同袍会像长兄一样关爱大家。他用这番话,来安慰那些应招的青年男子们,也安慰自己,字里行间其实还透露了对朝廷的期盼。即使朝廷将战争造成的苦难都转移到了普通百姓的身上,诗人也相信它可以带领大家摆脱战乱。其实,不仅是诗人,在当时的社会上,虽然人们生活艰苦,但依然咬紧牙关支持朝廷,为朝廷的平叛献出力量。

这首《新安吏》,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饱满,具体的反应了当时社会上征兵的一个情况,和官吏们的蛮横,深切的表达了作者对此类官吏的不满和底层百姓们的同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qh/114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