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历史遗址之新安县漏明崖

北京著名青春痘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313/8743263.html

本文作者为洛阳国宏投资集团高级政工师,潜心河洛文化和传统古村落,专著曾荣获省社科类一等奖。作者按:

历史文化遗址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

如果要选择历史文化遗址能够代表中国的城市,我首选洛阳。她是一座古韵悠悠、底蕴厚重的历史古城,有千年的文明史、年的城市史、年的建都史。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河洛文化的源头,古代东方城市的坐标,洛阳开启了第一扇华夏文明之门。

人们常说,“一部洛阳文化史,半部中华文明史!”行走在河洛大地,不经意用脚踢起一块砖头瓦片,都有可能代表着一段历史,蕴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难怪司马光曾由衷地感叹:“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保护一条巷、珍视一座城,有一方屋檐安居乐业,有一片“乡愁”立根立本,这是当代国人的梦想。作为一个河洛文化的爱好者,本人到洛阳工作后,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和研究河洛文化。现特整理出散落于田间地头、藏匿于街头巷尾或鲜为人知的洛阳历史个遗址系列,以期为洛阳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助一臂之力,今天推出洛阳个历史遗址系列今天推出洛阳个历史遗址系列之32:新安县漏明崖。

据史料记载,洛阳市新安县北冶乡关址村的“漏明崖”,曾是唐朝落难的骆宾王曾经隐匿藏身的地方,而且他死后也葬在了这里。

“漏明崖”坐落在秦岭余脉,海拔约至米,距新安县城25公里、洛阳市区68公里,这里的主要景观是一个巨大的、深达数十米的天然陷坑,其中一道宽四五米、两侧如刀削般垂直的岩石,呈现开阔的U字形状,横贯于沟中其上大大小小的溶洞,分布错落有致,令人流连忘返。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便能赋诗,尤擅五言诗及七言歌行,其《帝京篇》在当时被称为绝唱。脍炙人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咏鹅》诗更是千古流传。骆宾王成年后,与当时同以文学齐名的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并称为“初唐四杰”。

骆宾王做过长安县主簿,后调任侍御史,因人诬告在主簿任上被下狱。在狱中,他亲身遭受了狱卒的迫害,亲眼目睹了狱里的黑暗,因此对当时的政治十分不满。大赦出狱后,骆宾王随裴行俭西征突厥,屡建奇功,后任临海县丞。由于寡不得志便辞去官职,浪迹于扬州十里的风花雪月。由于才华横溢,被扬州总管徐敬业聘为幕僚。

光宅元年(),因武则天篡位改唐为周,徐敬业以扬州总管的身份举义兵讨武,身为徐敬业的幕僚的骆宾王亲自为徐敬业起草了《讨武曌檄》。

该檄文气势磅礴,大受赞赏。特别是武则天得到以后,令内侍为她诵读。由于檄文言辞激昂,内侍越读心里越害怕,便边读边偷看武的脸色。武则天发现后,笑着说:“你怕什么?这又不是你写的!”内侍这才放心大胆地继续读了起来。当读到说武则天“入门见嫉,峨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抷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时,武则天仰天而叹,曰:“失此人才,宰相之过。”

徐敬业兵败后,武则天下旨必须活捉骆宾王,但左武卫大将军李孝逸到处搜寻,却没能发现其踪影。据说他是携着家人隐姓埋名,逃匿了起来。

骆宾王原来长期在大唐东都洛阳一带活动,因此对这里的人文地理十分了解。他知道新安县的西北部山深林密,不仅适宜隐藏,而且接近宫阙,易于了解朝廷动态。于是他昼伏夜行,逃往新安县。当行至今北冶西边的石涧河沟时,骆宾王一家突遇暴雨,山洪爆发,其儿子被冲走。骆宾王哭着喊着顺流追寻儿子,后在王坡沟村东的沙滩上发现了儿子的尸首。后来人们把骆宾王发现儿子尸首的村子称为“滩子沟”。

葬罢儿子,骆宾王继续向西北行进,在断崖壁立、沟壑交纵的“漏明崖”,他看到高高的“龙角崖”上有一个天然石洞穿过薄崖,透出一片天光,犹如漏明。于是攀援至洞口,探身南望,只见峦峰叠翠,别有一番天地;且山间傍崖还建有佛龛,又有很多溶洞穴窟适宜居住。奇美的风景加上丧子之痛,骆宾王决定不再前行在此隐居。

骆宾王死后,被家人葬于此地。因此,“漏明崖”附近至今还有骆岭、骆村、骆庄等村名,当地还有人说能指出骆宾王墓地的大概位置。

后来,人们在此地还发现了一首被称为是骆宾王诗作的《过石门》诗,认为诗中“层岩远接天,绝顶上栖烟。松低轻盖偃,藤细弱钩悬。石明如挂境,苔分似列线。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描写的正是此处的山山水水。同时,人们还传说骆宾王隐居于此以后,还写了很多追忆义士情怀的诗篇,其中有几首曾题在“漏明崖”上。民国时期,人们还在傍崖而建的庙宇中发现过多首骆宾王的题诗,可惜不知所踪。另外,还有人说附近村的民家中,保存有纪念骆宾王的石碑。

这里修建的有奶奶庙、龙王庙等。特别是奶奶庙,顺山势而建,坐西向东,有三间房子大小,供奉着天圣帝母送子娘娘,药王、太白金星等。

在通往奶奶庙的右边山崖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龛,有些地方还留有刻字痕迹,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辨认。

这里有五通碑,第一通碑是河南府新安县修缮奶奶庙的记录,时间是万历四十六年九月;第二通碑是大明功德碑,由于历史知识有限,碑文我认识不全;第三通碑是中华功德碑,说的是为何建“漏明”古迹奶奶庙原因,时间无法辨认;第四通碑是重建三啟堂碑记,时间是年10月;第五通碑是重修“漏明崖”景观区碑,时间是年。

漏明崖是由于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和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个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的景点。该景点的一处山崖,有一个巨大的正三角形石洞,南北通透,午时的阳光可以穿洞而过,透出一片天光,宛如天门,因此人们称其为“漏明崖”或“漏明”。

一个美丽的景区,一段美丽的传说,“漏明崖”充满了神秘。

最中原∣和1亿中原儿女在一起!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9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