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30余万人次黄河畔千亩林海造福乡邻

<

天刚蒙蒙亮,洛阳市新安县石井镇拴马村,一群“摘果人”便开始在黄河畔山林间穿梭。

村民付菊英步行来到洛阳华洋生态科技园果园,动作麻利地摘下一颗颗美国杏李。不到晌午,硕大的杏李便装满一车。

负责果林养护、采摘的付菊英,如今月入超元。在家门口就能拥有稳稳的收入,让她一干就是13年。“顾得住家、赚得了钱。摘果,也甜!”擦一把汗,付菊英笑得舒心。

历时21年,种下40余万株苗木,播绿亩……山河相映、林海连绵,园区的旖旎风光自不待言,为乡邻添福则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21年来,园区发挥“公司﹢基地﹢农户”的示范作用,在园区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大量招聘周边村民,倾力传授林果新品种和种植技术,带动周边村落种植结构升级。

园区总经理冯华回忆,建设初期,山路狭窄陡峭,机器进不来,只能靠人力。园区便发动附近村民,喊着“一二”“一二”的劳动号子,将一颗颗雪松抬到码头栽植。

此外,园区紧邻黄河主河道,河水涨落时,冯华便带领村民们参与捡塑料、泡沫、树枝和杂草等行动,维护岸线整洁;并招聘当地村民进行植树造林、园林管理以及果树修剪,还在商务礼仪、餐饮服务、卫生管理等方面对村民们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齐心协力、一鼓作气,让荒山换新颜,也让村民得实惠。

“园区建设运营用工需求大,我们上门挨家挨户统计,遇到残疾等困难户,便会额外照顾。”说起当初招工的标准,冯华记忆犹新。

常五花丈夫因患病在家不能务工,园区便安排她从事草莓大棚、蔬菜种植以及果树管理,解决了家庭生计问题;尚建林身体残疾,生态园安排他从事园区绿化、果树地管理等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证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园区用工支出达多万元,有力带动了当地百姓收入,推动当地生活水平和村风村貌得以逐步改善。

不仅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

红里透黄,咬一口,红色果肉晶莹剔透,酸甜爽口——这便是园区小有名气的美国杏李。“有客户说,这比百十块一斤的进口杏李好吃太多。”冯华笑不拢嘴,“仅此一个果种,小小十几亩地,年创收20多万,农忙时能够增加十几名村民就业,还辐射带动周边百姓种植了多亩。”

这些年,该团队把园区作为试验基地进行农副产品种植试验,选择好的农副产品在附近推广。随着美国杏李、金太阳杏、油桃等鲜果逐渐打开销路,园区积极帮助村民育苗,进行果树嫁接,传授村民果树修剪、施肥等管理技术,带动周边村落发展特色农业。

如今,四季常绿、花果满园的华洋生态科技园,已成为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基地,以及集红色基因、绿色发展和黄河文化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农业、观光、教育培训等产业带动下,园区在当地累计用工30余万人次,就地解决了30多名村民的长期就业问题,使千亩林海造福乡邻。

清晨,朝阳染红洛阳华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场。鲜红党旗雕塑后,“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造林、造富、造福,洛阳华洋奏响黄河凯歌!

来源:掌上洛阳

温馨提示

由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12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