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里,我撰写了三十余篇关于抚顺的考证文章,却唯独未涉东洲。实则,我对东洲满怀复杂情感,只是十余年巨变,已难觅昔日记忆中的点滴。
提及东洲,东洲区无疑是一个重要话题,但需明确,东洲与东洲区并非同一概念,两者不可混为一谈。
东洲区原称露天区,年成立,年6月更名并迁址搭连。此前区域名多次变更,年为东安区,后改为东洲区、新安区,再复名东洲区,此为第三次。
东洲与东洲区名似实异,前者专指东洲街道。东洲区含多地,但“东洲”常指东洲河以东片区。抚顺人心中的东洲,乃浑河南、东洲河东、东山西、阿金沟北之地,含东洲桥西石油机械厂(今巴黎都市小区)。
东洲于年设街道,起初由小夹邦、孤家子、东山、阿金沟、汪户屯等小村落组成,历史不长。现今,仅阿金沟一名得以保留。
孤家子位于原东洲商场旁,为小型村落;东山乃三院后山,住户稀少。阿金沟煤矿开采致两村消失。小夹邦近东方家园与富甲之邦,21世纪初期尚存,为最晚消失的村落之一。
汪户屯20世纪30年代末因日建东制油厂而居民外迁消失,原名旺户屯,因谐音变汪,居民姓王。王世清于清朝落户,其后代分支众多,有草房、银匠、油坊及迁吉林的边外王家。
现今,东洲地区的村落及王家坟、元龙山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居民楼和工厂。唯新太河地区的腰堡、吴家堡等地,及近水库的营城子等处,尚未被开发占用。
写至此,尚未触及核心,关键在于今日的东洲已非昔日。东洲作为地名变迁之例,其街道无一村落原名东洲,此名实则源自一条河流。
东洲河,亦称东洲川,据《抚顺县志略》载,源于板城村(旧称板塘峪)与山龙村(旧称山龙峪沟)合流,经马郡郸等地,东北行四十余里至打莺嘴子屯汇入浑河。
然而,东洲河之名未取自两村,是因河下游有个大东村,人口众多,且该村位于抚顺县,而非现今的东洲区。
大东村即明代辽东边墙内东州堡,位于抚顺县小东乡。该堡建于东州河平原,依山傍水,地势开阔。记载显示其周长米,有东门西门。今遗址轮廓仍清,但较20年前更矮。
东州堡,亦称“东州古城”,于全国二次文物普查中登记。虽现存状况欠佳,原貌难觅,但其历史地位显赫,不仅是抚顺明代重要遗迹,也是“东洲”地名之起源。
东州堡的“州”无三点水,而东洲河则有,体现了地名变迁的细微差异。先有东州堡,再有东洲河,后设东洲街道。将东州堡误写为“东洲堡”不对,东洲之名源自东洲河。
21世纪以来,东洲地区经历了巨变。众人皆知东洲街道因东洲河得名,却不知东洲河名源于东州堡,且东州堡并非东洲河的发源地。
年5月23日,该日期为某一特定时刻的标记,虽未详述具体事件,但可视为时间轴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承载着特定意义与背景。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