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阁帖文化,洛阳新安黄联平立志复兴淳

顶端新闻见习记者张傲通讯员郭建立

一缸亭亭的荷花,几株爬墙的葫芦藤,银白瓷砖镶嵌的门楼,门楣上是一方书意古朴的“普天秀来”匾额,清脆空灵的敲击声从院内声声传出。

这是一个坐落在洛阳市新安县汉关街道宋村社区偏僻角落的院落。从外表看是一户普通的农家院落,而当你推开古色古香的大门,进入恍若秘境的封闭式的楼院内,会让你陡然产生石破天惊的震撼,因为在这个不起眼的院落里就是《淳化阁帖》二十一世纪复兴工程工作室。

那么这项含金量十足、且工程量浩大的文化复兴工程如何会与一户普通的小院联系起来?承担此项工作的又会是怎样的高人呢?8月26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淳化阁帖》的前世今生

在解开我们心间的疑问之前,首先不妨先了解一下《淳化阁帖》。对于很多不涉足书法艺术的人来说,《淳化阁帖》可能还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存在。

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年,在京城开封发生了一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宋太宗下诏,王著负责编次摹勒刻于木板的书法法帖《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丛帖,它汇集了自先秦至隋唐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各代帝王、大臣和著名书法家人的帖书法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也称之为书法“圣经”。

《淳化阁帖》的诞生,令世人为之惊叹,也是“宋元之盛”的诠释。社会秩序的安定和经济繁荣升华了追求文化精神的享乐,而书法艺术正是一种最好的“添加剂。”加之宋太宗赵光义的确在书法上有一定修养,不仅对书法天性执好,而且还经常与大臣切磋书艺。

负责《淳化阁帖》的整理、编辑和摹勒工作的王著是四川成都人。五代十国时在蜀国当小官,宋灭蜀后到京城开封,做了宋朝的小官。因为王著善书法,得到升职,成了皇帝的近臣。凭着对书法认真执着的精神,王著连宋太宗的书法也敢逆龙鳞批评,宋太宗非但没有怪罪,而且对他信任有加。王著没有辜负宋太宗的重托,如期完成《淳化阁帖》的编次摹勒任务。

由于集中展示了大量历代内务府所藏书法家的珍贵墨迹,而这些墨迹从不示人,所以它的拓本一问世,就极为珍贵,受到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12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