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6月24日-7月3日
地点:关山月美术馆一楼中厅、C厅
主办:深圳市文联、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关山月美术馆
汪友农,年生于安徽南陵,中国美木家协会会员。汪友农一生钟爱文学艺术,擅诗词,精翰墨,懂鉴赏,喜收藏,曾师从现代著名女词人丁宁和国画大师黄叶村,青年时代还曾受过岭南画派名家黎雄才先生的指导,在中国画方面用功深厚。上世纪七十年代从事主题创作,作品《重任在肩》、《稻是队里的》获得广泛好评,其中《重任在肩》曾作为年画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八十年代开始投入极大的精力宣传推介新安画派代表画家黄叶村的中国画艺术,曾主编《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叶村》(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和《黄叶村画选》(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晚年随子女客居深圳。汪友农先生毕生潜心于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尤其致力于传承新安画派文脉,博采众家之长,已形成自己鲜明艺术语言与风格,是一位卓有成就、德艺双馨的当代文人画家。年2月因病在深圳去世。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深圳的文化艺术也鲜明地体现出移民城市的特征,如百川汇海,各种地域、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艺术争奇斗艳,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其中不乏全国各地已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们,在离退休后选择寓居深圳,在特区继续从事自己的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他们抛开了繁重的工作压力,也远离了世俗的纷纷扰扰,安于心而勤于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往往能拿出令人叹服的艺术佳作,他们的艺术呈现也当然是深圳艺术的重要特色与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深圳特区的美术机构,也有责任发现并推介这样一群艺术的耕耘者与理想的守望者。
梦廻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展览现场
《鹏城月月红似锦》×35cm年
汪友农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寓居特区多年成果斐然的艺术家。由于对自己期许很高,要求甚严,汪先生对于自己十余年来在新文人画领域的探索,特别是对新安画派风格的研究几乎从未系统地展览或出版过,部分作品是在病逝前匆匆补题款识,还有一些作品尚未完成;经过家属的初步梳理,可以看出一位老艺术家潜心于传统水墨画艺术研究数十年筚路蓝缕的心路历程,是研究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一个生动案例。
《仿宋图或仿万壑松风图》×96cm年
此次“梦廻新安——汪友农中国画艺术展”由深圳市文联、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和本馆共同主办,共展出汪先生早年主题创作、山水、花鸟等系列作品余件。展览的主题“梦廻新安”既指汪友农先生晚年对新安画派的回归,也指晚年他寓居深圳时对家乡皖南的回望与思念。汪友农先生的大型作品集也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于今年5月出版。
汪友农先生一生在中国画领域的创作实践大体分三大部分:
1.早年的主题创作。这部分作品是他-70年代所作,以水墨写实的手法进行人物画创作,其中年创作的中国画《重任在肩》(又名《立志务农》)作为年画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分作品数量较少,但却是汪先生进入美术领域的关键阶段。
《重任在肩》.5×79cm年
2.山水画的学习与创作。山水画是汪友农先生最重要的题材,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也是取得成就最大的领域。按薛永年先生的论述,汪先生的山水画分三类,一类是写生之作,另一类是临古之作,第三类是创作。中晚年主要受新安画派画家黄叶村的影响,“回归了新安派传统,走上尊写意、尚造境、重临写、讲笔墨的道路。”(薛永年语)这部分作品是展览的主体,将按其类型与风格分类呈现。
《吾放牛儿上云天》×97cm年
3.花鸟画的研习与创作。汪友农先生的花鸟画仅次于山水,也是他很着力的题材。早期受黄叶村的影响,多画四君子,花鸟禽兽等,后期研习海派写意,逐步形成自己色彩浓艳的特色。这些作品大多保持着传统图式,与传统文人的生活雅趣相呼应。
来源
关山月美术馆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按住图片左右滑动
了解更多,哪治白癜风最好哪家白癜风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