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绘画的一座新高峰

新安绘画的一座新高峰

——试议鲍黎健花鸟画的意义

方鹤影/文

第一次知道鲍黎健这个名字,是几年前在一位砚雕大师的画册上读到他的一篇千字真文:《见尘的存在艺术》,感觉这是一个能将文化兼容并蓄、并能以精准的语言表达其所思的智者。前不久有幸获赠刚刚问世的大型精装画册《鲍黎健书画集》,边翻边看,感觉有一气韵丰沛、气象万千的世界正向自己徐徐展开,一个概念因此缓慢却有力地浮上我的脑海:这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智者,而是一个智慧沉潜且才华横溢的技道兼修的真性情人,他以非凡的笔墨在神奇的宣纸上尽情挥洒,营造出一个绚丽华彩美不胜收的世界,因此成为峰峦起伏的新安绘画史上一座新的高峰。

在准备对鲍黎健的绘画写一点文字时,我对存在于目前书画评论界的一种不尽合理现象越发深有感触了。这种现象概括起来就两句话:厚古薄今,厚亲薄疏。对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人们总是赞誉有加,而如果我们认真加以察看,就会发现它们中的一部分艺术价值并不很高,个别的甚至还比较低下。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时间推移,纸张和笔墨间的烟火气已经完全退尽,使它们益发显得超尘出俗了,同时巨大的时空距离又使它们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于是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对当下艺术家的评介则视亲疏不同而走向两个极端,与自己有关的,将其捧上天,这其实不是批评,最多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对待成就突出却与自己没有关系的,要么不能要么不愿给予应有的评价。不愿者是受情感因素的干扰,不能者却主要是受视野和胆识的局限,总以为一切都需由时间来做出最后评判,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批评家干嘛呢。

如何才能对鲍黎健绘画的艺术价值作出恰当而充分的评价,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鲍黎健。我认为评论一个书画家,大致可从三个层面或三种视角进行:技巧的,文化的,和史学的。对经过多年学习探索,技艺娴熟,初具规模者,从技巧视角评述比较合适;对不仅具备了技巧,还能将勤读苦思涵养起来的书卷气息在笔墨间流露出来者,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予以解读和品评;对技巧和文化都有高人一筹表现,且在某个时段或某个特定文化单元中脱颖而出者,应该从史学角度进行评议,以确定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很显然,对于鲍黎健的绘画艺术,不论从技巧视角还是文化视角进行评论都是不够的,而应该以历史视野予以关照,从史学视角予以鉴识。

而且,仅有历史视角还不够。艺术的本质是创造,这创造又是既可下绝对定论又可以相比较而言的。具体到一个画家,人无我有是创造,人有我优也是创造。而且这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可从中国画的全局来衡量,也可从一个特定的局域,如一个流派或一个地域的内部进行比较。鲍黎健在西泠印社先后出版过多种作品集,其雄厚实力和显著成就,早已引起业界有识之士的







































献礼春节中科白癜风帮扶
北京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