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来源:走进客家
.................................................................
据说,“深圳”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年(明永乐8年)的史籍,当时的深圳只是东莞县的一个小村庄。
.................................................................
清朝初年,建立深圳墟。到了年(清圣祖康熙27年),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出现了对深圳墟的记载。
.................................................................
清代新安县展界后,当时在今罗湖区老街一带出现一个墟市(乡村市集),当中主要聚集着客家人,因为村落的西侧有一个深水沟,而客家话中称呼水沟为“圳”,于是这个乡村称之为“深圳墟”。
.................................................................
.................................................................
至乾隆、嘉庆年间(—),新安县域内已出现36个墟市,深圳墟是其中一个颇为繁华的墟市,拥有东、南、西、北四门。
.................................................................
每到农历之二、五、八日,深圳墟便迎来了一片热闹的赶集“墟日”,最为繁荣之所是东门一带(今东门老街),便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
.................................................................
由于深圳墟的地理位置非常具有优势,三条道路(从元朗到惠州,从南头到沙头角,从布吉到九龙)都在这里交汇。
深圳河与主要支流——大沙河、双流河和清水河冲刷出一大片平坦的谷地,深圳墟正好位于这个谷地的中心,因此很早就成为市场贸易繁荣的小镇,也相当富庶。
年,英国开始向清政府提出九龙—广州的铁路修筑计划,以方便英国将货物和人员快速运往内地市场。同年,英国强索广九铁路的贷款权,并在英国的压力下,清政府铁路大臣盛宣怀与英商怡和洋行于年签定了《广九铁路借款草合同》。
按这份草约,广九铁路计划修筑英里,中间以新安县罗湖桥为界,分为英、华两段。其中英段铁路长22英里,由英国政府负责修建,资金由英国政府在香港发行公债筹集;华段铁路长度为89英里,由清政府负责修建。
▲年5月16日下午5时45分,驻港英军司令加士居率英军越过深圳河,占领深圳及附近的村庄。
年,广九铁路华段在当时的深圳墟设站,名为深圳墟火车站,原址即今天的罗湖区解放路、和平路路口,东门老街附近。年10月8日,随着广九铁路华段建成通车同时启用,为客货兼营车站。
由于铁路的贯通,当时深圳墟在广九铁路以东之地域,属于客家区,而广九铁路以西,主要是广府人。
由于这条铁路的建成使深圳墟的发展比其它周边地区更快,渐渐形成以“罗湖旧城”为主体的东门区域,也成为当时宝安县的经济活动中心,深圳墟从此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边城小镇。
年(民国20年),深圳镇设立。年10月19日,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进入深圳镇,成立深圳镇人民政府。
深圳墟火车站于年从东门老街迁到较接近罗湖口岸、罗湖桥的现址,与香港的罗湖站仅一桥之隔。
因当地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聚居较多,工商业比较兴旺,宝安县政府在年由南头迁至10公里外的深圳墟(今蛟湖路附近),深圳墟改名为“深圳镇”,而深圳墟火车站也改称深圳站。
年3月,中央和广东省决定把宝安县(当时县政府所在地就在深圳镇)改名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
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正式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
来源:客家精英手机报
商务合作欢迎-广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