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2别名香附子、草附子、附米、莎草根、黑香附、雀头香、候莎、夫须、三棱草根、制香附、四制香附、七制香附、醋香附、抱灵居士
3产地主产于山东、浙江、湖南等地。
4图片5采收加工秋季采挖,燎去毛须,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后晒干,或燎后直接晒干。
6性状鉴别本品多呈纺锤形,有的略弯曲,长2~3.5cm,直径0.5~1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纵皱纹,并有6~10个略隆起的环节,节上有未除净的棕色毛须和须根断痕;去净毛须者较光滑,环节不明显。质硬,经蒸煮者断面黄棕色或红棕色,角质样;生晒者断面色白而显粉性,内皮层环纹明显,中柱色较深,点状维管束散在。气香,味微苦。
饮片
香附为不规则的厚片或颗粒状。外表皮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环节。切面色白或黄棕色,质硬,内皮层环纹明显。气香,味微苦。
醋香附形如香附片(粒),表面黑褐色。微有醋香气,味微苦。
7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
归肝、三焦经。
8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9主治病症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10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未撒、调敷或做饼热熨用。
醋制止痛力增强。
11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平而不偏。入肝经而善疏肝,入三焦经而善理气,故为疏肝理气之佳品,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肝气舒畅,气血和顺,则月经自调,疼痛可除,故又为调经止痛之要药。
12使用注意本品虽平和,但终属辛香之品,故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慎服。
13病理本品能抑制子宫、胃肠及气管平滑肌,并有促进胆汁分泌、解热、镇痛、抗炎、降血压、强心及抑菌等作用。
14故事从前有个姑娘叫索索,天生丽质,心地善良。有一年,古砀郡大旱,十月无雨,百草皆枯。索索迫于生计嫁到故黄河边的一个茅庄,不料这里正闹瘟疫,大人小孩胸闷腹痛,自从索索嫁来以后,丈夫安然无恙,问索索,索索也不知,丈夫隐约感到,索索身上有股香气,断定这是驱疫的奥秘,于是便让索索外出给众人治病,不几天,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脸。
庄户人家闲着没事,又扯起索索看病来,一传十,十传百,传到索索丈夫耳朵里,竟成这样的话:“……索索每到一家,就脱去衣服,让大人小孩围过来闻……”丈夫虽有拯救乡亲之心,但决不容这种方式,于是两人常闹别扭。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夹的夜晚,丈夫下了毒手把索索害死了。名声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的,秫秸一捆埋到河边。不几天,就在索索的坟上长出几缕小草,窄窄的叶,挺挺的茎,蜂也围,蝶也绕,有人说:索索风流,死后也招小虫子。丈夫听后,挖地三尺,把尸骨深埋。可过了一段时间,小草又冒出,依然招蜂引蝶,丈夫又去挖又去埋,可草越挖越多,越埋越旺。于是人们后悔了:索索死的冤屈,千万不要再挖了,将来万一再闹心口痛,说不定这草能治病……
直到今天,尽管药名改叫香附子,可当地人仍叫它索索草。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气止痛,必挖出其身,三个根球一个比一个深。
版权声明:
本文转自网络,内容略有删改,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及诊断说明等仅供参考学习,非执业医师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喜欢就点赞、有用就转发!
新安中医小学堂
弘扬中医文化、传播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