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汪昂(-年),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
人生经历
汪昂自幼苦读经书,“经史百家,靡不殚究”,是县里的秀才。明朝末年,汪昂寄籍浙江丽水,期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欲走仕途,但每每名落孙山。
明朝灭亡后,随着汪昂年龄以及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看清科举考场的腐败,开始厌恶科举制度,又由于明亡而有感于国家民族的兴衰,于是,在清朝顺治初年,毅然弃儒学医,笃志方书,并以其毕生的精力从事医学理论研究和著书立说,从而著有大量医学科学普及书籍,盛行于世,成为一代新安医学名家。
主要著作
《本草备要》
汪昂不仅擅长临证,专心研究医学理论,而且十分重视医药的相互作用,其常曰“用药如用兵”。认为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虽为完善、周明,然而过于浩繁,于是乎汪昂“特裒诸家本草,由博返约,取适用者,凡四百品,汇成小帙”,取名为《本草备要》。
内容:
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书分八卷,及“药性总义”一篇,内容分草、木、果、谷菜、金石水土、禽兽、鳞介鱼虫、人、日食菜物等部。特别是引述历代名家精论,及验案、奇案、疑案、验方、秘方,及对有关药物之辨误、辨疑、质疑等。
医学贡献:
采掇诸家,广征博引;字笺句释,通贯全书;法宗古人,创新体制;慎思明辨,见解独到;编排精当,文辞流畅;实用便利,普及济世;流泽后世,影响深远。
《医方集解》
汪昂认为,医者知有方,亦当知方之解。否则“执死方以治活病,其不至于误世殃人者几希?”有鉴于此,他在撰写《本草备要》的同时,又仿照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及吴昆《医方考》遗意,广收博采,集录诸家之说,著成《医方集解》一书。
内容:
《医方集解》全书六卷,分21门,共收入正方余方,附方余方。此书博采古书,既吸收了宋代陈无择解释仲景之书以及明代新安医家吴昆《医方考》等书之优点,又结合了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先解释受病之由,次说明用药之意,分别宜忌,唯求义明。
医学贡献:
对整个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些代表性学术思想和理论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汪机首倡“新感温病”学说,从此温病成因有了“伏气”、“新感”两说,为明清时期开展温病学术争鸣、提高温病的治疗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成就
1.编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2卷。《黄帝内经》经过汪氏重新分类编次,增强了系统性。
2.编撰了一部使读者能在较短时期内学习并掌握临床常用方剂的著作《汤头歌诀》。
3.汪昂的治学观点较为纯正、客观,在学术思想上崇古而不泥古,乐于接受西方医学知识,即医不分中西,当择善而从,还善于接受新的科学知识,对后世之“中西汇通派”在学术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人物评价
汪昂一生诊务繁冗,然其著书立说至老不倦。他著书立足于基础,着眼于普及,并讲究实用,文字流畅,通俗易懂。汪昂一生著作丰硕,除《医方集解》、《本草备要》,尚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汤头歌诀》、《经络歌诀》、《痘科宝镜全书》、《本草易读》等书。这些著作与前人相比“皆另为体载,别开经路,以前贤为竞之旨,启后人便易之门”。
《中国医学史》称汪昂“其书浅显易明,近人多宗之”,乃为我国清代著名医学科普及启蒙派的代表人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