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老城始建于公元年,后来,几经变迁,形成了现在五门四关的规模和形式。或许大家该问了,像安阳这样规模的古城,一般都是四个城门,可是为什么安阳古城墙会开五个城门呢?这多出来的小西门究竟是古已有之,还是后来开的呢?说起它的来历,在民间也流传着种种不同的说法,那么,今天的故事我们就来讲讲这个与众不同的小西门。
安阳老城素有五门四关的说法,其中的小西门就是安阳城五门之中的一座城门,它从上世纪30年代建成之初到50年代被拆除,只经历了短短的二十年,那么,当初的小西门是怎样建成的?这座建筑又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呢?
上世纪50年代,经历了战争硝烟的安阳老城墙,由于破旧不堪,当时的安阳市政府决定将其拆除,在原来的城基之上建起了民居,安阳老城墙从此不复存在,老城的五门也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人们也只能在照片中一睹它的容颜。在这五门之中,与高大的北城楼拱辰门相比,小西门要简单许多,似乎和安阳东西南北四门并不是出自于同一时代,和古老的安阳城相比,照片上的小西门还只是个婴儿,它出生于30年代。那么,安阳城为什么要打破原有传统的模式,改做五门呢?
20世纪30年代的安阳正处于中华民国的政治动荡年代,此时来了一个贪官,名字叫周鹏年,是安阳县县长。据说,这县官的乌纱帽是买回来的。周鹏年在安阳的斑斑劣迹早已引起了民众的愤怒,于是在年元月四号,民众怒打贪官周鹏年,被称为“元四事件”。为了纪念这次民众的胜利,安阳商会等团体决定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留做纪念。
既然选择建筑,那么这建筑一定要实用,在当时安阳火车站等西关一带,商业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城墙阻隔,给商业的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西面城墙上开辟一个城门,以便沟通商业。当时参与元四事件的民众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就联合政府,共同开辟了一座城门,并命名为新安门,意为建设新安阳。
小西门它是安阳老百姓一个约定俗成的传统称谓和叫法,实际上它在建的时候叫新安门。
年,小西门的建成,给安阳的历史版图画上了厚重的一笔,那么,经过时代的变迁,小西门又将经历着哪些沧桑巨变呢?
小西门的开通确实在当时解决了百姓出城入城的交通难题,它也更似大家心中的一个美好心愿,希望立此建筑,能警示为政为官之人,正其身,立其行,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作用。不过在当时,这只是百姓的一相情愿罢了。这座城门虽然没有见证到当时安阳廉明的官场,却在五年之后,见证了安阳一段屈辱和血与火的历史。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沿平汉铁路南进,国民党军队节节抵抗,11月5日,进攻安阳城的日军与城墙上的中国守军交上了火。安阳城池及野战工事多处被摧毁。日军选择了小西门和北门为主攻点,单是落在小西门的炮弹就达多发。上午9时,日军坦克撞开小西门,一阵炮击后,步兵冲进小西门。
(安阳市党史办副主任:朱贵强)商震的32军第六旅,在旅长的率领之下,殊死奋战,又把突进城的敌人给他打回来了,双方在突破口附近几经争夺,11月5日,日军从小西门突进来了。日军从小西门突进来以后,就对安阳城的人民进行了血腥屠杀,据我们考证,日军占领安阳以后,在小西门这一带,残杀了安阳同胞大约人左右。
这一天,刚刚建成五年的小西门成为了安阳沦陷的第一个目击者。11月5日下午4时日军从城东北角、小西门进入安阳城内,安阳城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沦陷岁月。八年后,小西门再次见证了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一场正义的战争,和即将到来的解放。
年4月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按照中央军委的部署,第四次兵临安阳城下,准备解放安阳。我们42军师的指战员在接到总部的命令以后,及时引爆了城墙上的炸药,随着一声巨响,小西门和大西门之间打开了一个上宽十几米的一个缺口,师的指战员蜂拥而进,从小西门往东一路顺利推进,消灭敌人多人,胜利的解放了安阳城。
从年到年,安阳小西门见证了这座老城近代史上风云变幻的17年,有无奈,有悲愤,有屈辱,有抗争,但是唯独没有和它名字那样,和它的建设者所期许的那样,新安门,一座新安阳的大门,17年中,他唯独没有的就是新生。直到年5月6日,小西门才等来了焕发当初寓意的这一刻。而这短短的17年却似乎已让它成为了一个饱经沧桑的老者。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小西门为了这座城市新的规划,仅仅建成了20年的它被拆除了,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小西门这个名字却永远的留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如今的小西门成为了安阳繁华的闹市区和重要的商业区域,作为小西门当初建设者所考虑的商业目的被传承了下来,当然,还有一点也是今天的我们所必须传承的,那就是它的反腐警示。(来源:安阳广播电视台《档案》栏目)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