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座承载着十三朝古都辉煌历史的城市,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曾多年稳居中西部地级市经济的领头羊位置,在河南省内也仅次于省会郑州。
然而,近年来,这一优势地位却逐渐消减,中西部地级市经济老大的桂冠已被榆林、鄂尔多斯、襄阳、宜都、芜湖等地摘取;在省内,南阳、新乡、周口、许昌、商丘等城市也呈现“组团”赶超之势,洛阳的地位显得岌岌可危。
面对这一现状,业内人士一语破的,“区无强区,县无强县”,细究之下,此言非虚。年的数据显示,洛阳市下辖的7个区中,没有一个区的GDP突破千亿大关;7个县(市)也无一入围河南省十强县行列,仅有新安县的农村居民收入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线(元)。
具体来看,洛阳市的7个区中,GDP超过亿的仅有4个,分别是涧西区、洛龙区、西工区和孟津区,且这三个工业区的经济实力相当,差距甚微。
其中,涧西区的GDP最高,达到.9亿,勉强跻身河南十强区,但与郑州市的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等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甚至还不及郑州市的管城区和濮阳市的华龙区。
而老城区和廛河区的GDP在年仅有一二百亿,实际上已降至“县”级水平,且它们的地方财政收入均不足10亿。
再来看洛阳市的7个县,GDP超过亿的只有新安县和伊川县,可以说是洛阳的“王牌县”。然而,自孟津、偃师两县改区后,新安县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便一落千丈。年,新安县的GDP位列全省第15位,地方财政收入列全省第16位,短期内已无望重返“全省十强县”行列。
伊川县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年该县的GDP位列全省第16位,地方财政收入更是难以进入全省前20位,竞争力明显不足。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衡量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大多数河南农民来说,它比GDP和财政收入更加实在。
然而,在洛阳市的7个县中,年仅有新安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其他6个县均低于这一水平,也就是说,它们都低于河南省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水平。
这些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依次为:新安县(元)、伊川县(元)、栾川县(元)、宜阳县(元)、汝阳县(元)、洛宁县(元)、嵩县(元)。有人戏言,当地的农民似乎都普遍有些贫困。#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