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写字表生字字帖
春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附教材分析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背诵内容和闯关表(古诗、课文、日积月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教师教学用书附知识点
统(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高清电子版)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习作例文(含作文视频讲解)
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4单元“地毯式”过关自查表!(可下载打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思维导图汇总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视频+课件
统(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可下载打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语文五年级(下)第一单元过关自查表/第一单元测试题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课《草船借箭》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猴王出世》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写读后感》图文讲解+视频微课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图文讲解+微课视频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研究报告》图文讲解+视频微课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1课《军神》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2课《清贫》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图文讲解+微课视频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他_____了》图文讲解+视频微课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刷子李》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形形色色的人》教学视频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15课《自相矛盾》教学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6课《田忌赛马》教学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7课《跳水》教学视频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神奇的探险之旅》教学视频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9课《牧场之国》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图文讲解+微课视频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图文讲解+微课视频上下滑动即可查看请点底部阅读原文,有更多的资源等你哦课文朗读视频
微课视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同上一堂课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电子教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知识点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作者介绍:
刘义庆(-):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
主要作品:《世说新语》,志怪小说《幽明录》。
作品介绍: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是记录汉末至东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书中所载人物言谈行事,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特别是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原书有八卷,刘孝标作注分为十卷,今本作三卷。
我会写:
生字
拼音
组词
梁
liáng
房梁
栋梁
桥梁
诣
yì
造诣
诣绝
苦心孤诣
禽
qín
家禽
飞禽
野禽
课文理解: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词语: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
甚:非常。
惠:同“慧”。
孔君平:孔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诣(yì):拜访。
乃:就,于是。
为:在文中表示行为的对象,替的意思。
设:摆放,摆设。
示:给……看。
曰:说
未闻:没有听说过。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这个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句子解析: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课文主题: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幽默,表现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2、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貌、幽默、风趣的孩子。
课后习题答案: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①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②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方法指导: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
二、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
杨氏之子的机智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①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孩子听出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以后,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联想到了孔雀;
②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由此可见杨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懂礼貌、幽默、风趣的孩子。
课外拓展:
名人机智对答小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去拜访李膺(yīng)。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宾客没有不对孔融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一、给句子中的“闻”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1)听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3)有名望的;(4)用鼻子嗅;(5)姓。
1.你好,今天有幸能见到你本人,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啊!()
2.西湖是全国闻名的风景区。()
3.今天晚间的新闻真让人寻味。()
4.你闻出这是什么味了吗?()
5.闻家的人都搬到外省去了。()
二、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的《》,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整体感知。
1.杨氏之子中哪一句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
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
五、补充文章内容,并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其父,父不在,________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_______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课文补充完整。
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多选题)
(1)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2)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3)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4)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六、课堂上老师指导一年级学生学习《姓氏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姓氏的印象,老师鼓励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准确地记住某个姓氏的。杨晓同学说:“当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人用诈骗的手段骗取大量金钱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钱充满了铜臭。我记住了‘钱’这个姓氏。”班里一个叫钱军的同学不乐意了,他站起来接着杨晓同学的话说……假如你也姓钱,你会怎样说?能既风趣幽默,又不伤人感情。
参考答案:
一、1.(1)2.(3)3.(2)4.(4)5.(5)
二、1.(1)√2.(2)√
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九岁
四、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2.此题没有标准答案,意在考察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这一问一答是否真正理解,答案无论是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杨氏之子的话都可以,只要能说出为什么以及话的意思即可。
五、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1)(2)(4)
3.孔君平一听,心中一惊,心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目前,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他是其中之一。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六、示例:星期六下午,我看到杨晓同学用十元钱买了一大盘“杨”肉串,吃得津津有味,我当时感到原来“钱”和“杨”肉串一样都充满着诱人的香味,我不但加深了对“钱”姓的感情,也记住了香喷喷的“杨”姓。
中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