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机硅网5月15日讯:从云南省委、省政府日前公开的一份产业报告了解到:云南着力构建以工业硅和绿色能源为基础的“硅光伏、硅电子、硅化工”产业链条,全省绿色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快速发展,新动能发力、新产业显现,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硅光伏、硅电子、硅化工产业为主导,紧盯行业内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全力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绿色硅材加工一体化制造基地。目前,西安隆基、合盛硅业、锦州阳光、河北晶龙和通威集团等硅行业领军企业陆续落地云南。丽江隆基、保山隆基、楚雄隆基、楚雄宇泽、曲靖阳光、曲靖晶龙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建设,有序投产。力争到年全省绿色硅材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亿元以上。
云南合盛硅业:合盛硅业昭通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计划分两期建设8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硅氧烷下游深加工项目,并引进下游配套企业,有序发展硅烷、硅油、硅橡胶等深加工产品,构建硅化工产业链,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云南能投在曲靖投资的每年4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配套项目正有序推进,预计今年6月底前启动设备安装,明年底前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并将积极引进有机硅下游粘合剂、密封剂、防护涂料、绝缘漆浸渍等方面的制造企业,打造有机硅产业集群。
云南新安:云南新安项目计划总投资约9亿元,分三期建设6台工业硅电炉,设计产能10万吨/年。一期计划投资约5亿元,建设2台工业硅电炉,设计产能3.3万吨/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启动项目建设,计划18个月内完成项目一期开发建设。二期、三期分别计划投资2亿元,共建4台工业硅电炉,计划5年内全部完成年产10万吨工业硅项目。注资万元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新安硅材料(盐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安硅材”)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云南冶金云芯硅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全景图
晶龙集团:总投资12.3亿元的曲靖晶龙电子材料生产和年产吨硅棒、1.22亿片单晶硅片的曲靖阳光能源硅材料生产两个项目在南海子工业园区如期投产,标志着曲靖经开区硅晶材料产业园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开区硅晶产业集群又添“新丁”。曲靖晶龙电子材料项目一期投资约7.8亿元,新上台单晶炉和4条大直径坩埚生产线。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2吉瓦单晶方棒、3.6万只坩埚产能,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万元左右,创造就业岗位近个,建成后,除满足国内市场外,将与晶龙越南基地相互依托,互动发展,成为晶龙集团最主要的单晶生产基地之一。曲靖阳光能源硅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吨硅棒和1.22亿单晶硅片项目总投资4.5亿元,新建㎡工业厂房及附属设施,新增生产设备台(套)。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利税万元。二期项目规模不小于本项目,二期工程建成后,年产值将超10亿元。曲靖晶龙电子材料和曲靖阳光能源硅材料生产两个项目的落地,标志着经开区硅晶产业集群已现雏形。近期,经开区还将陆续开工云芯硅材1吨/年高纯多晶硅和河南恒星科技0吨/年多晶硅项目,全力洽谈推进洛阳中硅、南玻集团、西安隆基、上海超硅半导体等硅晶材料产业项目。
(云南地理位置优势明显)
云南位置优,离东南亚最近,目前正在兴建直达东南亚的高铁,多条高速公路等,据了解,东南亚国家几乎享受欧美日韩,包括中国在内的关税超普惠制待遇,甚至是免税待遇。东南亚人工成本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东南亚企业可以使用美元来支付工资等成本,可对冲美元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所以近年来,全球60%的劳动密集制造企业都将工厂迁移至了东南亚,英特尔、富士康、LG、三星等知名制造商也都在东南亚投资设厂。生胶报价消息:5月15日合盛报16元/KG、新安报15.8元/KG、东岳报16元/KG、三友报16元/KG,进口品牌生胶报19-23元/KG、再生生胶报14-15元/KG,价格持续稳定,成交有量,据知情人透露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有多家混炼胶装置正在安装,预计9月投产。华东地区沉淀胶报15.5元,华南地区沉淀胶报15.3-15.7元,厂家表示订单足。
本次疫情的爆发,对硅胶制品厂商来说,有相对积极的一面。其一,疫情爆发催生了防疫类硅胶产品市场需求的暴涨;其二,在后疫情市场,重塑线下和线上营销新模式、开发家庭用硅胶产品和在大数据、云服务等大趋势背景下的全球塑料替代化形成,是硅胶众多生产厂商打开新思路、迎接新机遇的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