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县城
文李小龙
洛川,夏属雍州之城,商周属猃狁、白狄之区,秦属上郡,唐后属鄜洲。洛川县名始于后秦姚苌时,以洛水流经其地故名。
浩浩宇宙,日月流转,莽莽大塬,唯我洛川(1)。
黄土地貌,地质奇观(2),地接关辅,毗邻桥山(3),
境临洛渭(3),遥望长安。风承周秦(4),情系大雁,
俗融戎狄(4),文化多元,凤北遗址,人类祖先(5)。
万凤古塔(6),汉瓦秦砖,水陆道场(7),燕王职剑(8)
桃花洞里,王樵遇仙(9),郭巨埋儿,孝感苍天(10)。
上下五千,血脉绵延,凤栖之地(11),人间桃源。
美哉洛川:
春风和煦,千树含英,满塬芬芳;
夏日流火,万壑披绿,远坡牛羊;
秋高气爽,红果累累,凤鸣朝阳(12);
冬日可爱(13),白雪皑皑,原驰蜡象。
蹩鼓飞锣(14),打出八面威风,
绘画毛绣(15),描就生活美景。
窗花面花(16),赢得中外称赞,
灯影皮影(17),轰动塞纳河畔。
吼一声秦腔,动地感天,扭一把秧歌,潇洒浪漫(18)。
百面锣鼓,祈福平安(19);千人社火,蔚为大观。
伟哉洛川:
十二孩童,秦相甘罗,智取河山(20);
相思河畔,杨家八姐,救国危难(21)。
解元刘綋,为官清廉,裁粮十万(22);
诗圣杜甫,歇脚古塬,忧思难断。
一代伟人,立马洛川大塬,
私塾小院,激情指点江山;
煤油灯下,形成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历史转折之点。
苹果满塬红,功臣新安(23);剪纸美名传,大师兰畔(24)。
侯氏生福,民族好汉(25),征服珠峰,地球之巅。
壮哉洛川:
滚滚洛河,浪淘千古,风流人物;
冉冉旭日,喷薄万年,还看今朝。
与时俱进,果业富民,工业强县;
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红色旅游,洛川会议首站;
果畜结合,建设苹果强县。
凤栖大道,喜迎八方嘉宾,
农家小院,欢送四海游客。
看日新月异,甜在心里,
听欢歌笑语,喜上眉梢。
几度风雨,改了旧貌,几度春秋,换了新颜。
噫嘻:凤栖之地,天堂人间;大同盛世,看我洛川。
注释:
1、“莽莽大塬,唯我洛川”。据地质学家考证,洛川塬为世界上最大最厚的黄土塬。
2、“黄土地貌,地质奇观”,指洛川国家黄土地质公园。洛川境内黑木沟露出的黄土古土壤底层序列连续完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的标准黄土底层剖面。
3、“地接关辅,境临洛渭”,指洛川的地理位置,即洛川处在洛河、渭河流域之间,关中陕北的交界地带。南与轩辕黄帝之陵桥山紧邻。
4、“风承周秦,俗融戎狄”,指洛川民族特色,即关中陕北习俗兼收并蓄,汉族与少数民族习俗互相融合。情系大雁指洛川人结婚时新娘新郎对着双雁焚香交拜,故称“拜双雁”。
5、“凤北遗址,人类祖先”,指县城西北方向的凤北遗址。凤北遗址属于半坡文化类型的晚期,面积约五六万平方米,出土了大量尖底瓶、鱼纹罐等陶器。
6、“万凤古塔”,指坐落在县城南50公里的古鄜城的万凤塔。该塔系宋代兴建,八角八边,塔分为13层,高41.2米。
7、“水陆道场”,指洛川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水陆道场画轴,该画共62幅,工笔重彩,绢质,为兴平寺所藏,于清康熙三十六年(年)由民间画工绘制。水陆画是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大型宗教人物画。
8、“燕王职剑”,指鄜城遗址附近出土的“燕王职作武业斫剑”。据专家考证,该剑铸造于燕昭王时代(前年—前年),至今已有年历史。
9、“王樵遇仙”,指烂柯山的传说,洛川县城东南有座烂柯山,山下有桃花洞,山下小村庄里的小伙子王樵进洞观仙人下棋,并吃了仙人的仙桃自己也成了仙。清代洛川县令刘建忠诗云:“重林深处接仙关,樵采无端往复还。一局棋声人几世,至今犹说烂柯山。”
10、“郭巨埋儿,孝感苍天”。指二十四孝之一的郭巨埋儿。故事即发生在洛川槐柏镇的南坑北坑两村。反映了几千年来洛川人尊老爱幼重视忠孝的传统道德观念。
11、“凤栖之地”,即凤凰栖息之地,洛川县城所在地即凤栖镇。
12、“凤鸣朝阳”,引自《诗经》,洛川即凤栖之地。
13、“冬日可爱”,引自《左传》。
14、“蹩鼓飞锣”,指洛川蹩鼓和飞锣。均为洛川传统民间舞蹈。洛川蹩鼓被国务院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被誉为陕北鼓王。
15、“绘画毛绣”,指洛川农民画和洛川毛绣。洛川农民画以其朴素、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绘画画乡”。洛川毛绣是洛川民间美术工作者及民间艺人在传统剪纸、刺绣、农民画的基础上,创新而形成的民间工艺品。
16、“窗花面花”,指洛川民间剪纸和面花。洛川剪纸既有陕北剪纸的粗犷之美,又有关中剪纸的精细装饰之韵,故洛川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
17、“灯影皮影”,指洛川皮影。洛川皮影是陕西东路皮影的一派,具有洗练的轮廓造型和夸张的纹样装饰,唱腔可分为秦腔、眉户、碗碗腔。年洛川皮影赴法国演出四十多天,轰动一时。
18、“扭一把秧歌,潇洒浪漫”,这里的“秧歌”指洛川特有的老秧歌。洛川老秧歌按风格又分为凤栖老秧歌和京兆老秧歌。无论哪种风格都以幽默、风趣见长,所以充满了潇洒浪漫。洛川老秧歌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洛川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老秧歌之乡”。
19、“百面锣鼓,祈福平安”,百面锣鼓是流传洛川土基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起源于祭祀活动。
20、“十二孩童,秦相甘罗,智取河山”。传说甘罗为洛川京兆弥家河人,12岁被秦王拜为丞相。当地民谣曰“洛川孩童本领强,甘罗十二位秦相”。
21、“相思河畔,杨家八姐,救国危难”。传说杨八姐曾在洛川厢寺川一带戍边,因思念夫婿成疾而亡,人民为了纪念她的功绩将其起名为相思河。
22、“解元刘綋,为官清廉,裁粮十万”;刘綋,清进士,曾任河南遂平、湖北松滋知县,后升任户部员外郎。至今洛川仍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旧县本是凤凰山,平地出来个刘解元,刘解元,是好汉,裁粮十万余八千”。
23、李新安,洛川县阿寺村人,年从河南灵宝把苹果引种到洛川,被誉为陕北苹果之父。至今在阿寺村的果园里仍有一棵当年引种的苹果树,人们称之为“功臣树”。
24、王兰畔,李新安之妻,从小学习剪纸,作品古朴天成,极富夸张,专家称赞她是“东方的毕加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
25、“侯氏生福,民族好汉”。侯生福,陕西洛川人,年5月27日登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第一位登上世界最高峰的汉族登山英雄。
注:本文原题为《洛川赋》。
每周一县·富县(上周回顾)
我的名字叫富县丨每周一县·富县
富县民间舞蹈:鄜州飞锣丨每周一县·富县
黄土地上流传了千年的艺术——富县熏画丨每周一县·富县
富县太和山丨每周一县·富县
陕北民间艺术之于我—记张林召丨每周一县·富县
富县杜甫羌村旧居丨每周一县·富县
鄜州面花丨每周一县·富县
陕〡北〡民〡歌
打造专业的陕北民歌社群
⊙本平台版权归「陕北民歌」所有
⊙合作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