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村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南部,属书画之乡霞坑镇管辖,古称三十四都,又名苦竹凼、万家庄(万吊仓),是典型的徽州古村落,新安朱氏后裔聚居地。这里青山绿水,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清清小河绕村流过,到处鸟语花香,一幅世外桃源风光。这里有凝聚家族的祠堂、奉厅,有祖宗代代相传的珍稀文物,有世代口述相传的美丽传说。几百年来,朱氏家族祖祖辈辈就在这块古老宁静而又美丽的土地上劳作、繁衍和生息。全村现有住户约户,总人口人左右。
元至正年间,唐末亭英侯公后裔念五公,为躲避黄巾军战乱,携子文广、文震、文龙迁居三十四都,也就是今天的溪上村,距今已有多年了。有后代希樊公迁居上坦,始分为上坦、下坦村。
新安朱氏裔出轩辕,源于陆终第五子晏安封于邾,食采于曹;经二十四世传至曹侠,周武王封功臣曹侠于邾子国;至四十四世,仪父仕齐桓公有功,被进爵为子,始平王为邾国之君;传至五十四世春秋时,朱茅荑鸿被楚所并,子孙避乱于沛国去“阝”单以朱为姓;至唐末朱涔,计为一百零四世。据嘉靖乙卯年()第三次重修刻版《朱氏统宗世谱》和光绪元年()手抄《清传祖籍》载:我祖朱涔,字山陵,号师古,为守滔之长子、光迪之孙、敬则之玄孙。涔公于唐大和庚戌年()登第,唐文宗时为殿中丞。涔公持己庄严,莅官清慎,世居姑苏洗马桥。宗谱有像赞:涔公“游心礼乐,脱累尘埃,蹑云梯而探月窟,推日毂而上天阶,功名驰于四海,爵位近于三台,是诚朝中之伟器,天下之奇才也”。涔公生四子:、驯、瑰、重,唐乾符五年()因黄巢兵乱避地歙州篁墩,立为新安“朱氏始祖”。据明以后谱载,涔公卒后葬于歙州篁墩。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
新安朱氏溪上村流源图
朱氏先祖
朱(王革)古佑公
字鼎臣、号篁墩主人,又号隔山居士。生于唐宝历二年()二月十八日子时,大中二年(),登进士第,初授修职郎;僖宗乾符三年(),敕牒马步军总管;广明元年(),敕马步都总管兼宣歙讨击使,破黄巢克复歙池十五州;光启三年(),制为勇卫将军江南招讨军容使;龙纪元年(),除江南观察使;大顺元年(),除勇卫将军兼宣歙观察使,景福元年(),制封银青光禄大夫大宪御史,爵授歙州开国亭英侯,食邑五千户;光化三年(),由篁墩隐居休宁隔山;乾化元年()九月八日子时卒,享年86岁。朱询系涔公长子朱五世孙,字性之,号首村,同光癸未()年登第,授从事郎,赠朝议大夫。询见朱氏由姑苏迁来新安后“世远族大,迁居不一,一源万派,一千千枝,云仍繁衍,有不相识如途人者,使不叙其迹叶而谱之,则世之下,昭穆何由辩哉”,故于宋开宝七年()首作了新安《朱氏统宗世谱》,后此谱又经朱七世朱承护(年)、十四世朱伯云(年)和二十八世朱世恩(年)先后三次重修。伯达念五字伯达,娶吴氏生三子:文广、文震、文龙。元朝末年,刘福通红巾军起义,为躲避战乱,公携三子隐居溪上,是为溪上村始祖。
五昌庙又称五昌神,是明代谋士朱升为国泰民安,启奏朱元璋皇帝下诏赐封徽州人建造的。原意是纪念为明太祖朱元璋打江山死去的众多徽州百姓。这些在战乱中死去的众多百姓难以记名,故以汪、吴、朱、夏、何五大姓为代表,将其封赠为神,供后人祭拜。溪上下坦五昌庙何时建造,众说不一,可能与村中祠堂同时建造的。原庙外沿河而下,古树参天林立;庙后不仅有高大的樟树、柏树和黄檀树等,还有长势茂盛的竹林。整个庙隐藏在树林中,庙内有三个神龛(一大二小),五个神态各异的,置放在中间大神龛内,左龛摆放着观音菩萨,右龛摆放着土地菩萨,祭堂有栅门,栅门与河之间是过道。村里凡有大事均去五昌庙,许五昌、拜观音、祭土地、保平安。五昌庙址离村一里许,是村中的水口庙,寓保佑全村朱氏年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之意。
古村掠影
棉溪发源于绩溪县瀛州乡境内铜坑岭西,流经孔川(别名孔雀坑)1公里进入歙境,经栋川、和溪、里方、溪上、鸿飞、洪琴、七贤、北岸、五渡、安梅、洪济、棉溪、杨村至绵溪口入新安江,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0条。全长46.8公里,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境内长37.25公里,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
朱氏祠堂
溪上下坦朱氏宗祠,又称朱氏“报德堂”,它是全村上下坦的总祠!
投稿人:朱习海
编辑:遇见初心
朱氏文化论坛
文化历史/家风家训
长按左侧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治疗皮肤病最专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