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的街坊们
你知道我们肇庆也改过名字吗?
你又知道
广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名字的血泪史吗?
深圳新安VS明朝万历时(年)分东莞县置新安县,
建县治于南头(今南山区),
辖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深圳”最早出现于年,
当地的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
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而得名。
广州番禺VS广州历史上名称有南海郡、番禺等。
三国时,孙权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
“广州”由此得名。
古代广州曾是三朝十主的古都,
分别为南越国、十国南汉、南明。
”广州“给人一种有种广大无垠的感觉,还挺好的。
佛山季华VS佛山古称忠义乡、季华乡,
唐贞观二年,乡人在塔坡岗上掘地得三尊铜佛,
于是在岗上重建塔坡庙寺,供奉铜佛。
人们认为这里是佛家之山,因此改名为“佛山”。
意为“佛家之山”,简称“禅”。
所以,民间世人传诵着这样一句谚语:
“未有佛山,先有塔坡”。
珠海香山VS珠海自古便属于香山管辖区,
宋朝以后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
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祖
五桂山奇花异草繁茂,色香俱绝而得名。
年成立珠海县,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珠海”二字取自珠江注入南海之处。
中山香山VS古称“香山”,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
中山古时候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
明朝,香山开始淤积成陆,才与大陆相连。
年(民国14年)4月15日,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县。
东莞宝安VS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
东莞立县,初名宝安。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年)更名东莞,
东莞相传因地处广州东面(今东南面)
及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湛江椹川VS年民国政府光复广州湾(今广东湛江)
因史上曾属椹川县,也称为“湛川”,
唐人谢混诗句“人有水木湛清华”
故改“椹”为“湛”,释“川”为“江”
湛江相较于椹川,
感觉少了一点逗趣和药材味。
茂名潘州VS无论是潘州还是茂名,
其实都取自于一个人名。
西晋末,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
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
于西山(今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
潘州和茂名都是纪念他而来。
阳江恩州VS公元年(唐贞观二十三年),
在现阳江县、西平县、阳春县、杜陵县区域设立恩州。
州治在阳江,两阳被称呼为恩州达年。
年2月10日,
原阳江、阳春两县从江门市分出,
新建为阳江市。
阳江就是从个小小的县变成了一个市。
云浮东安VS明万历五年(年),
为了加强对罗旁山区的统治,
在今云浮辖区建置东安县。
民国三年(年),
鉴于当时全国存在3个东安县,
云浮因境内有云烟四起不散而得名,
好像还是云浮好听一点,有仙气!
江门冈州VS“以地有金冈以名州”
“冈州情结”当地人千年挥之不去并引以为傲
如今的江门
取“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
其实倒也挺美的
肇庆兴庆府????VS兴庆府????因为是西夏首府的旧名????????????
没用多久,给宋徽宗大笔一挥
改名肇庆,寓意“喜庆吉祥之始”
肇庆之名自此沿用至今。
清远中宿VS西汉武帝鼎元六年(前年)设置中宿县,
为清远建治之始。
南朝梁天监年间(—年)置清远郡,
清远之名由此而始。
因古时候为壮、瑶等少数名族聚居地,
取清远之名寓意“清明广远”,
表示治地要政治清明,眼光长远。
韶关韶州VS隋开皇九年(年),此地改设为韶州,
取州北韶石山之“韶”字为州名。
清康熙九年将原设于南雄的太平关移至曲江浈水边,
后又在曲江城北门外增设税关,
韶关之名即由此而来。
韶州,韶关,其实感觉差不多啊!
惠州祯州VS南汉乾亨元年,刘岩建立南汉之后,
设祯州,管辖归善、博罗、河源、海丰四县,
州治所在惠州。
北宋天禧五年(年),
因避太子赵祯之讳,改为惠州。
潜台词大概是"上惠其道,下敦其业,上下相希"
河源河源VS南朝齐永明元年,龙川析地置河源县,
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
看起来象浮在水上的木筏,因此而得名河源。
此后虽归属经常变更,
但“河源”二字从未变更。
汕尾海陆丰VS年经国务院批准,
在原海丰、陆丰两县设置地级汕尾市。
汕尾原名“汕美”,以美丽滨海风光著称,故得“汕美”之名。
因地处广东省南部末端,
旧时曾俗称“尾省”,“尾”与“美”谐音,
人们便逐渐把“汕美”称为“汕尾”。
梅州敬州VS又是皇帝避名讳,改“敬”为“梅”。
梅州二字多了些烟火气息,
有了些“梅柳渡江春”的内涵感,
小编觉得比正经八百的“敬”好听一些。
揭阳揭阳VS秦始皇三十三年(前年)设揭阳县,
这是潮汕地区首次正式行政建制,
以位于揭岭之阳而得名。
以后虽几经复废,
但“揭阳”二字一直保留沿用,
年,国务院批准撤县建立揭阳市。
潮州义安VS东晋义熙九年(年)分东官置义安郡,
这便是潮州的前身。
隋文帝开皇十年(年)全国撤郡设州,
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
后来几经周折,
直到唐肃宗乾元元年(年),
潮州之名才完全定型。
汕头沙汕VS明嘉靖九年(年),
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
清康熙五十六年(年)在该地区建炮台、烟墩,
称作“沙汕头”。
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
雍正年间简称汕头。
好绕口啊,还是汕头比较顺口!
看完改完城市名后的广东城市,
有的笑了有的哭了……
咱们大肇庆的城市名
是不是让人感觉棒棒哒?
猜你喜欢
个日夜!肇庆阅江大桥终于全线贯通!离通车时间不远了...
肇庆竟然也有海洋世界?来到这里就像潜入了海底一样?
这些世界强看上肇庆了!千亿产业集群将要形成?
新规定来了!肇庆这些小区再也不能这样起名了!
你还记得肇庆美女诗人写的《见与不见》吗?如今被台湾作曲家谱曲了
编辑:张嘉华
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