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教育领创了什么人物

新安文化的血液中流淌着一种变不可能为可能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新安教育人身上同样绽放着光芒。我们选取教育局长贾长河、教育局副局长兼新城实验学校校长王金华、寒鸦小学校长李红宾为代表,呈现新安教育人的精神风貌。

贾长河:我主张“九育一教”□本报记者王占伟

外表亲和朴实,脸上经常挂着笑容,言谈举止间,显示出中原人特有的厚道。这是新安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贾长河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贾长河是年由乡镇党委书记调任教育局长的,因为新安教育在洛阳市乃至全省都占据着领先地位,上任之初,贾长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挑战。“困难就是资源”,贾长河秉持这一信念,带领团队优化顶层设计,总结经验教训,解放教育生产力,使新安教育“连年上台阶”,不仅在教学质量上持续领先,而且提出了“源”教育的理论构想。

日前,记者在河南省新安县采访,除了校园整洁有序的环境,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教育软件——学生们蓬勃的生命气象,教师们良好的生命状态。

教育硬件的改造是花钱可以办到的,但教育软件则不能。那么,新安县是如何升级教育软件的?“源”教育的内涵与主张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贾长河。

中国教师报:通过几天的走访,我发现新安的校长们既有很强的执行力,又有难得的创造性。拥有这样的校长队伍,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贾长河:在工作中,许多时候执行力与创造性是一对矛盾,一方强时,另一方就弱。如果说新安教育人较好地处理了这一矛盾的话,我觉得主要在于,我们既培植正气,又鼓励创新。

多年来,我们用人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业绩说话”。去年暑假,全县调整教育干部人,但这样大规模的人事变动风平浪静,没有一个反映问题的。

同时,我们的教育环境相对宽松。我们比较注意“放手”。尚庄小学是新安县一所普通村小。学校独创了“学生干教师的活,教师干校长的活,家长帮学校干活”的课改体系。没有宽松的环境,这样的课改就难以持续。

中国教师报:新安教育人有一种“不抱怨,勇拼搏,尚卓越”的精神。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贾长河:新安教育人确实有这种精神,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比如,新安二高地处老城,面积狭小,校舍破旧,生源落后,先经历了学生、教师、资金都分出一半的“分校之痛”,后经历了骨干教师流失20多人的“流失之痛”。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校长林保健提出了“不讲条件,不论生源,自加压力,深入挖潜,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口号和要求。他在全体教师会上说:“在一定的阶段内,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不能改变的,所面对的教学条件也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如果谁总是在办学条件和学生基础上发牢骚,就是给自己和别人传递消极的心理暗示,就是败坏自己、败坏别人、败坏学校。”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新安二高不仅摘掉了薄弱的帽子,而且成为远近闻名的品牌学校,被誉为“一所靠精神站立起来的学校”。

新安教育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精神,我觉得离不开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教育的一贯风气。只要事关教育发展和振兴大计,事无巨细,县委、县政府一定优先考虑,第一时间办理,特事特办,务实高效。

中国教师报:您提出“以‘源’教育引领区域教育新生态”的理念,“源”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贾长河:人们对教育真义的理解长期以来陷入误区。教,强调的是技术、能力的获得;育,注重的是精神的建构、价值的引导、心智的启迪。

教育不是控制,不是灌输,不是被塑造,而是一种唤醒、感化、体验与交往。“育”为主,“教”为次;“育”在“先”,“教”在“后”。我认为,应该是“八分育二分教”或者“九分育一分教”。但现实中“重教轻育、多教少育、有教无育”的现象,导致教育力弱化,教育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由此引发对管理、教学与学习等教育常识理解上的偏颇,进而导致管理异化、教学异化和学习异化。

我们提出的“源”教育强调教育原本简单,要回归其本质、本真与本色,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它的原点、规律与常识上来。

中国教师报:“源”教育的核心主张有哪些?

贾长河:教育的原点是生命,因此,“源”教育坚持“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的理念,且强调教育不仅要关照学生的生命,而且要关照教师的生命。

教育的根源在于“心”。教育其实就是育心,管理其实就是理心,教学就是师生心心相印的生命互动。所以,好的学校管理必然“理顺心”,好的课堂教学必然“沟通心”,好的教育必然“根植于心”。

教育的真义即关系,包括“教”与“育”的关系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源”教育主张少“教”多“育”,“育”永远大于、重于“教”。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学会生活,但现行教育与社会严重脱节,教材与生活严重脱离,校园与社会严重隔离。因此,“源”教育主张,教育要回归生活,服务于生活,为教师与学生创造幸福的生活。

“源”教育强调教育和人自身的完整性,包括人自身的统一整合,还有人与社会的统一整合。

中国教师报:在践行“源”教育方面,你们都采取了什么行动?

贾长河:为了践行“源”教育理念,我们推出了行动纲领,包括:在提炼地方教育的核心理念、价值观、教育精神与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出台全县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制订相关质量标准,全面提升全县中小学的品质、品位与品牌;普及全县中小学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让阅读成为推进“源”教育的一大战略;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整体规划课改步骤,过程跟进达标验收,并创生具有新安特色的课堂新文化;按照“一校一特色,一师一课程,一生一社团,一班一文化”的模式,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建设、课程建设、社团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名师、名班主任、名学科带头人、名校长和名校“五名”评选活动,打造新安教育的先锋势力;制订“校园文化、教室文化、走廊文化、食堂文化、厕所文化”质量标准,促进县域中小学学校文化的全面升级;建立不同形式的教师发展共同体,包括区域间学习者共同体、实践研究联合共同体、经验交流共同体、教师间合作共同体等,为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

我们希望,通过对教育本真的再认识,努力修复对教育生态的人为破坏,着力营造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育新格局、新秩序、新景象。

王金华:滋养“日进有功”的雅和文化□本报记者吴绍芬

蓬松的卷发,合体的旗袍,配着清秀微笑的脸庞,从王金华身上,记者看到的尽是儒雅的气质和韵味。作为河南省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校长,王金华每天都是忙碌的,但又洋溢着快乐。

不少媒体问过王金华一个同样的话题:“您在管理上有哪些妙招,使得学校综合实力强、师生幸福指数高?”

王金华笑着说:“要论办学理念,管理智慧,我真没有专门思考过,基本上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教育的感觉走,跟着师生的感觉走,是她的口头禅。

王金华说这些,是谦虚,但并非是玩笑话。只要步入新城实验学校,你会感知到,一种以“雅和教育”为特色的典雅和美的文化;漫步在校园,你会发现,步步有亮点,处处有感动。

在王金华的倡议下,师生们在国旗台前种了一棵“树”,那是一棵“五心树”,每天定有一个“心”节日。从周一至周四依次为信心日、细心日、爱心日、慧心日,周五至周末是感恩日。设置这样的节日,王金华自有想法,她希望在日常养成中,师生能信心做人、细心做事、爱心奉献、慧心学习、感恩社会。

新城实验学校曾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后来中学部分离出去。年,通过竞争上岗,王金华被选拔到新城实验学校做校长。在与教师们的接触中,她发现每一位教师都是优秀的,也是独一无二、各有所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教师有敬业精神,不缺知识,但缺方法;不缺经验,但缺成果;不缺奉献精神,但缺职业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如何才能让教师从内心深处拥有理想,激发职业幸福感,这是王金华放心不下的事儿。结合新城实验学校“日进有功”的校训,王金华有了通过校园文化的熏染,逐步丰富教师的文化成长和心灵成长旅程的想法。

就在王金华找不到改变教师生存和发展态势的路径时,她邂逅了朱永新并果断加入新教育实验。利用这次契机,王金华开始培养教师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课题实验,大家共读、共写、共享、共成长。一年后,让教师们根据自己的教育随笔、教育心语、教学反思进行总结提升,形成自己的随笔集。“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用笔来记录。”这是王金华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

这一举措,让副校长吕霞志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吕霞志还只是一位普通的语文教师。有一天,王金华突然要求教师们将自己的随笔进行整理、编印、上交。在随后的“三八”节庆祝活动上,王金华要求增加一个神秘环节——给每位教师赠送一本书。当吕霞志拿到那本装订精美的图书时很震惊,这不正是自己那本《静待花开》的随笔集吗?那一瞬间,感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吕霞志说:“读自己写的书,我觉得是一次心灵的成长。”

看到教师们阅读的热情上来了,王金华又趁热打铁烧起第二把“火”。她在一次外出培训时,发现网络教育对师生成长很有帮助,回来后便在学校建起了网络,以方便师生沟通、交流与分享。但当时学校没有专门懂网络技术的教师,这可把王金华愁坏了。于是,抱着“不求所有,但为所用”的想法,她大胆地将一位外校教师“借”过来构建校园网络信息平台。

促师生成长可谓是王金华上任后烧的第三把“火”,至今仍熊熊燃烧着。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她带教师出去“游学”,到名校参观,学习好的教育理念与经验。听王菘舟、张雪龙、卢志文等名校长的讲座,有时也将名校长请到学校作报告。只要受益,方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教师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受到了心灵的洗礼。“以前觉得很熟悉、仰望着的人,现在也能来到身边与我们对话,教师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教师的追求越来越高。”看到教师的成长,王金华开心得不得了。

除了利用一切机会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王金华还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发展和多角度切入。

提出“雅和文化”理念时,王金华结合校园建设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雅气质,和心态,因雅而美,因和而悦;雅为正,和为贵,雅而有致,和而不同。”既然作为文化理念提出来,必须有一套支撑的理论和内容。于是,王金华又邀约许多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并在实践中积淀。她从六个维度进行诠释和丰富,如高雅和谐的精神,典雅和美的环境,温雅和顺的制度,卓雅和畅的课堂,儒雅和睦的教师以及文雅和乐的学生。

在王金华的眼里,专业的技术培训是“术”,真正的全人教育才是“道”。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王金华的创意五花八门:与教师一起学“轻松教与学”,带领教师在“三八”节走T台秀,让教师一起晒幸福,邀约教师到悦心坊诉说心灵之惑,邀请家长来校上特色课,推行“学本课堂”,课上学生做“小先生”、教师当“大同学”……

文化,就这样被无限放大并不断滋养。“教育从来就是一个智慧的职业,教育需要智慧。用智慧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每一个人都成功与幸福。”王金华一直在跟着感觉走,用心在探索。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学校的师生都有一颗童心,一种爱和幸福的感觉。

李红宾:心有阳光,看哪儿都灿烂□本报记者白宏太

去寒鸦小学的路,曲里拐弯。周边的环境凌乱、逼仄,但一进校园,眼前一亮,到处干净整洁,教室里的孩子们声音洪亮,透着精神劲儿。

校长李红宾领着记者一行参观校园,黑瘦的脸上乐开了花。学校其实很小,两三栋小楼,一块泥巴地操场,一览无余。但要是听李红宾讲解,他能津津有味地与你说上半天。

一年前,按照新安县的校长交流政策,李红宾从镇上最好的小学调到了这所村小。上任前,领导给他打气:“把你的好经验带过去,给这里也带出一支威武之师。”

领导这么信任,李红宾美滋滋地去了。学校位置偏、条件差,但在他眼里都不算啥:“越是这样的学校,发展空间更大。能把学校办好了,咱不更有成就感!”

新官上任,先聚拢人心。李红宾干的头一件漂亮事,是让学校有了餐厅。过去没餐厅,教师们中午还得赶回家生火做饭,家长给孩子送饭,送到学校早凉了。民以食为天!李红宾紧催慢催,让餐厅竣工开张,学生们吃上了热乎饭,既便宜又可口。教师们下了课直接去餐厅吃饭,偶尔还能一起会餐,都觉得格外舒心。因为有了食堂,家长拍手叫好,第二年一下子多了多学生,招生爆满。

但李红宾清楚,办好学校不靠硬件,最关键还是得靠“人”。而这,恰恰是这所村小最薄弱之处。

寒鸦小学,仅有30几位教师。他们缺少自信,总觉得比不上城里的教师。学生多半是外来务工子弟,村里有条件的人都把孩子送城镇去了,留下的不是学习差、就是习惯差。这里的家长们整日忙于生计,也没工夫管教孩子。

面对学校这样的“软件”基础,李红宾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要想改变“人”,就要先抓“上层建筑”,让学校里有“魂儿”。

在以前的学校,李红宾倡导“快乐教育”,搞得红红火火,但校情不同,照搬显然不行。这事儿急不得,李红宾研究校史、调研校情,足足琢磨了一个学期,有了主意。

第二学期一开学,李红宾提出,寒鸦小学要打造“阳光教育”。“就是让师生走进阳光,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他向记者解释说。

之所以提出“阳光教育”,是因为在李红宾眼里,这里的师生的确不够阳光。“他们普遍缺少自信,生命力不够张扬。”李红宾说。寒鸦小学的名字,本就让人感觉寒冷、凄凉,李红宾反其意而用之,提出:“寒鸦不寒,阳光温暖。”

不过,教育理念可不是挂在口头的漂亮话,最重要的是落实在行动中。该怎么做?李红宾早就想好了。当过14年教导主任、9年校长,磨炼了他丰富的实践智慧。

“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有五大实践支撑——阳光课堂、阳光体育、阳光校园、阳光文化、阳光管理。”李红宾胸有成竹地一一道来,“目的是打造阳光教师、阳光学生、阳光家长。”

什么是阳光教师?李红宾的要求只有一个,凡事必争第一。过去,参加镇里的各项活动,教师们说,咱跟好学校没法儿比,做第二名就行了。现在不行了,不管大事小事,李红宾都要求精心准备。有了这股认真劲儿,效果就是不一样。这不,前不久镇上教师节会演,规定每校出两个节目。因为节目太出彩,寒鸦小学破例参演了三个节目,教师们也觉得格外提气。

看似细枝末节的事,李红宾很重视。过去,农村教师穿衣都不讲究。新学期开学,李红宾特意为教师定制了工作服。开学典礼上,教师们统一着装,佩戴胸卡,站在各自的班级前。只见男教师西装领带,女教师白衬衫长裙子,光鲜亮丽,家长们啧啧称赞:“看咱娃儿的班主任,跟城里教师一样。”

这些可不仅仅是“面子活”,而是由外而内地改变着教师的“精气神儿”。

唤起了教师的心气,李红宾开始提升教师素质,教师每周5分钟演讲、集体听评课、推门听课、人人公开课、落实教学五大策略……在这方面,他有的是“招儿”。改变立竿见影!上学期,先后有两名教师在全县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如今在李红宾眼里,教师个个都是宝。一位年轻教师,在原来的学校不显山不露水,一到寒鸦小学,李红宾发现他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有特长,就让他负责电教。没多久,他带的学生就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仅一个多学期,他就被提拔为校委会成员。

对教师,李红宾也从不吝惜表扬和奖励。学校每学期评选“阳光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音体美教师、管理干部都有份儿。李红宾把镇干部请来,当着全体家长的面,大张旗鼓地表彰他们。

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寒鸦小学的教师,现在个个铆足了劲儿,都像换了个人似的。

有了这样的态势,改变学生也不是难事。“读好书,写好字,做好人”,是李红宾为寒鸦小学拟定的新校训。相应的,学校开展“晨诵、午写、暮省”活动,学生们早晨读国学经典,中午临帖练字,傍晚写心灵成长日记。

学生不能死读书,还得会玩。寒鸦小学的阳光体育,也是一大亮点。学校自主开发了20多项体育活动:滚铁环、打陀螺、跳绳、丢沙包、踢毽子、斗鸡、跳方格……全是土得掉渣的玩意儿,但学生们别提多喜欢了,一到大课间,校园里热火朝天。

“不是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嘛,多一项活动,就多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李红宾说。现在,学校每月都有星级评选:管理之星、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创新之星、进步之星……“他上次考5分,这次考10分,我奖励了他,没准儿下次他就考30分、40分了。”

学生获了奖,李红宾给他们拍了大照片,制成展板摆在校园里。颁奖时也把家长们都请来。看着自己娃儿在大会上获奖,家长们别提多光彩。慢慢地,家长们对学校的事越来越上心,学校一有活动,家长们都全力支持。

就这样,一年多时间,寒鸦小学发展势头喜人。别人夸他办学有方,李红宾说是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全县教育氛围好,校长们都想干事、能干事。在新安县,教育局倡导“源”教育,这也启发校长们,从原点上思考教育,让教育回归本原。

尽管今天的寒鸦小学还有许多不如意之处,但李红宾不在意,有问题,才会有改变。看得出,他是一个“乐天派”,心里有阳光,看哪儿都灿烂。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正规看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rk/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