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区流传一首歌谣:“漏明窟窿,响镗锣;倒栽和尚,拴马撅。”其中“漏明窟窿”就是对“漏明崖”景观的描述。漏明崖位于新安县北冶乡关址村,是传说中的“北方小天坑”。
一棵“许愿树”伫立在停车场往漏明崖去的方向,飘扬的红色布条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站在停车场东望,一个巨大的深达数十米的“U”字形天然陷坑展现眼前。天坑底部,一道弧形石屏拔地而起,岩壁薄处厚仅数米,两侧刀斫斧削一般,蔚为壮观。
半崖有一水滴形巨孔,洞穿南北。站在北面山崖下南望,透出一片天光,故称“漏明崖”。
环顾四周壁立千仞,不禁让人叹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漏明崖天坑属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但多数集中在云贵川和广西地区,北方分布较少,北方的岩溶地貌主要以构造冲蚀作用形成。
相传唐初诗人骆宾王曾隐居于此,有篇《过石门》描写就是此处。
“层岩远接天,绝顶上栖烟。
松低轻盖偃,藤细弱钩悬。
石明如挂镜,苔分似列线。
暂策为龙杖,何处得神仙?”
沿台阶拾级而下,蜿蜒崎岖,过了约缘石,抬眼望去,山势陡峭,怪石耸立,如刀削的岩石上布满了大大小小小的坑洞。
如果精力充沛,可以到坑底游玩,这里山高谷奇,树木映翠,鸟鸣谷幽,充满奇趣。
抬眼望去,溪水从山高处流下,滴滴沥沥犹如一首欢快的鸣奏曲;耳边是低吟的泉水淙淙,一个欢快,一个清脆,这是来自大自然的神奇交响。
由于没有大规模开发,这里保持原生态的自然美,没有成熟景区的商业味,一眼望去似乎有些荒凉,好在这里也招蜂引蝶,多了些欢乐与灵动。
谷底有大石铺就的平坦路面,也不乏布满杂草、乱石、荆棘的山间野路和羊肠小道。
穿洞而过,崖壁下的一泓碧水映入眼帘,犹如隐藏在山谷间的绿宝石;水面纹丝不动,如沉睡的仙子,娴静安然。
如果不是“资深玩家”,到这里即可返回到崖壁上方的奶奶庙。
往前行,一条石子铺设的路面,各种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石子很好看。
在这里环山穿行是户外组织的经典路线。站在山高处,视野开阔,环顾群山巍峨,感受大自然的博大、深邃、静穆,山里也常有柿子树等果树;但是山路多是布满荆棘的羊肠小道,尤其是一些倒长的树,显得路面很宽,不注意的话会有滑坠危险,且山路较远,来回需2、3个小时,所以,如果没有专业团队结伴,不要贸然尝试。
“漏明崖”有多处道教遗址,过了天然石洞沿崖壁而行,这里有一座悬空而建的奶奶庙。
庙内有一块明朝时期的石碑,石碑上记载“万历四十六年重修三教堂水陆佛殿”的事迹,另一块记载的是“万历四十六年蝗灾,四十七年断青,四十八年水灾,秋田微收”。从这两块石碑上我们可以得知当年这里还有湖,农民遭受了蝗灾水灾,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希望神灵保佑。
当地的农民在这里烧香许愿,来这里的游客常会上一柱高香,祈求全家平安兴旺。
庙前飘满五彩旗,一棵树上挂满吉祥如意的红布条,满载着人们对婚姻、家庭、健康、事业的美好期许和寄托迎风飘扬。
去往漏明崖的这段路多平坦坡路,常吸引许多骑行爱好者。如果你也爱骑行的话,这里绝对不要错过哦!
新安县漏明崖景区
:新安县北冶乡关址村
:连霍高速?S?关址玫瑰谷?前行至漏明崖景区
:
1、无门票;
2、非成熟景区,商店餐馆较少,最好自备零食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