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由小渔村发展而来这恐怕是个误会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关于深圳,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是:改革开放后,深圳迅速由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大都市。这句话其实并不完全正确。现在的深圳是个大都市没有任何问题;但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则完全不是事实。

深圳的前身是宝安县。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年)始设宝安县,县治驻南头,同时置东官郡,宝安县亦为东官郡郡治驻地。

隋朝开皇十年(公元年),东官郡被废,宝安县改属南海郡。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年),宝安县县治从南头迁移往莞城,县名改为东莞县。

明万历元年(公元年),析东莞县南部设立新安县,县治仍驻南头城。

民国三年(公元年),为避免与河南洛阳市的新安县混淆,广东新安县复称为宝安县,县治亦在南头城。

年,因深圳圩接近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便将县城从南头迁往深圳圩。

年3月,撤销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宝安县撤县设市与更名同步完成。此时的深圳市类似于现在的县级市,由惠阳地区和广东省双重领导。同年11月,改为地级市,由广东省直接领导。

年8月,划出以新县城深圳圩为核心,同时包括老县城南头城在内的深圳河北岸.5平方公里试办经济特区。半年后,年3月,深圳市升格为副省级市。年11月,深圳成为计划单列市,并拥有了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年7月,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由“关内”扩展到全市。年1月6日,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

初设时的深圳特区包括南山区、福田区、罗湖区和盐田区的范围(初期没有设区,四个区为特区成立后陆续设立)

由此可见,起步时的深圳并非“小渔村”,也谈不上“落后”,而是在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工商业发达的宝安县新县城和有多年历史的老县城基础上发而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rk/11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