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美丽巢湖我的家/李海燕
■大城有名湖/木桐
■浅尝湖,深尝爱/姚云
■打捞一船美女/董静
■夕阳下,那一抹回忆的颜色/蓝叶子
■浪呀么浪打浪啊/阿兰
■湖边,吃鱼/杨立新
■推荐许冬林散文新书《植草香里素人心》
这个秋天阴雨绵绵,环巢湖一日游的计划一再推迟,真觉得有些无奈了。就像川普逆袭成功,当上了美国总统,也颇如灰姑娘穿上了水晶鞋,最终成了王后,秋日里的最后一天,恰巧还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日,我们出发了,我们合肥姐妹写作团队的男人和女人兄弟和姐妹,在省作协主席许辉先生的率领下,驾着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从滨湖新区到巢湖中庙,是沿湖的北岸,这一段的环湖大道,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是游湖的热线。当车子从喧嚣的市区驶入湖边,突然间看到白茫茫辽阔悠远的湖水,仿佛来到了大海边,心胸豁然开朗了起来。停下车来抚栏凭眺,只见湖水波光粼粼,湖中舟帆点点,岸边杨柳依依,还有白鹭在飞翔。微风吹来,浑身舒爽,真是抖落一身凡尘啊!
每次来到湖边我都遐想,里巢湖呢,能环湖一周看看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所以,当年11月6日和朋友们真的驰骋在多公里环湖大道上的时候,兴奋异常,如同脱了缰的小野马,尽情地撒欢。
我们不断看到临湖人家一幢幢整洁漂亮的房子,家家都是单门独户的小别墅啊!曾经这些渔村或农户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现在一条宽广的环湖大道就在村边,站在自家二楼的窗台边就能看到不远处的美丽巢湖,好羡慕他们哦!村庄里还修建了亭台水榭和种满鲜花的小花园,游客们随时都可以停下来去欣赏这小渔村的野趣和闲适,感受着田园之美。
在南岸游玩时,我意外发现湖边湿地里盛开着大片的红水蓼。这花很小,很不起眼,可是当它大片盛开的时候真是明媚灿烂啊!仔细看每一小朵,更是娇艳可人,别具风情。我能感受到小花们的快乐——自由自在生长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用取悦于谁,也不会去争奇斗艳,我就是我,一朵巢湖边上不起眼的鲜亮亮水灵灵的小红蓼。这花还是一味中草药呢,有化湿,行滞,祛风,消肿之功能。我就在那里采啊采啊,一会儿就采了一大把,再配上随手摘来飘逸摇曳的芦苇花,真是美到家了。姐妹们争相以此为道具,以巢湖为背景,照了许多美照。
宽广的环湖大道任我们驰骋,可是,我们的车子却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瞧那渔船在湖面上摇摇摆摆,正在下网吧?我们吃的美味的湖鲜都是他们捕捞上来的啊!心中多了一份感动。大片的芦苇丛生长在湖边,气势磅礴,风吹过来飒飒作响,洁白的苇花曼妙轻柔,真是水边的阿狄丽娜。还有一叶扁舟静静地停在苇丛边,兴许就是为了等待我们的到来。姐妹们兴奋不已纷纷上船拍照,这使我想起了近年常游的桴槎山,桴槎就是通往天河的木筏,现在,我们不就是坐在这通往天河木筏子里面的仙女吗?姐妹们的笑声如银铃般穿过芦苇丛,飘荡在碧波万顷的湖面上。
傍晚,车子沿环湖大道北岸由东向西行驶,红彤彤的太阳挂在天上,我们要赶在落日前到达中庙,去欣赏巢湖的晚霞,这是我们热切的期盼。我们的心都挂在太阳上了,随着它的下沉而焦急万分。车轮飞转,到了!到了!大家旋风般飞奔到了湖边,此时水天交融呈现出迷人的淡蓝色,落日像红宝石般镶嵌在这巨大的帷幕中,余晖洒在湖面上,湖水泛着金色的波光,映照在天空上,天空被染成了橘红色,不一会儿就消失在茫茫湖水中。大家在湖边驻足流连拍照留念,意犹未尽的恋恋不舍的感受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马上就要返程了,真心不想说告别。
美丽的巢湖,我们家乡的湖,我们的母亲湖,我们怀着赤子之心走完全程,完成了环巢湖游的心愿。
作者简介:李海燕,笔名木槿花开,陕北延安人,现居合肥,50年代生人,安徽省作协会员。已出版发行散文集《感恩的心》《灵魂如玉》《两个人的大草原》。第四本散文集《木槿外婆手记》正在编写中。
我家先生是苏州人。我第一次去苏州,他们带我去太湖游玩。那一天秋阳明媚,放眼望去,水天一色,洁净无尘,湖中的小岛上,桔子染着秋阳,挂满了枝头……太湖真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歌谁不会唱呢。
离开部队后没能去苏州,我心里很失落。初来合肥,我对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很是抵触。这里没有水城苏州的灵秀,也没有南方我早已习惯的温暖咸腥的海风。我住在南淝河边,南淝河的水大多数时候都是呆滞的,颜色含糊,缺少生气。它甚至抵不上我老家县城那条穿城而过的龙眠河,在我的记忆中,龙眠河的河道里布满了鹅卵石,河水清凌凌的,流淌得总是那么欢快。妇女们提篮下河,棒槌声此起彼伏,——那是一条生动的河。合肥这座城,到底少了些水的灵气。
年,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
可我还是觉得这片水离我们很遥远,“临湖”不过是一个概念。记得滨湖新区刚刚启动的时候,看着售房广告上“面朝大海”的房子,心里颇不以为然,“噱头罢了,谁会到那儿去买房子?”可事实很快证明,我的目光太短浅了。
也不过四五年的功夫,如今,车上高架,一路向南,就直达环湖大道。环湖大道上,绿植参差,浅蓝色的护栏与蓝天湖水一色,道路宽阔,一座座跨河大桥造型各异,时尚现代。大道的一侧是高楼林立充满了青春活力的滨湖新区,它蓬勃地生长着,已经靓丽逼人,另一侧便是一顷大湖。湖中有小舟点点,近岸处芦苇丛丛,滩涂上还有悠闲吃草的水牛,风大时,湖水拍岸,“哗!哗!”作响,这些总能牵出你一些情绪来吧。我老是笑朋友发的那条微博:“站在岸边,好激动,好想哭。”可是,可不就是想哭的感觉么?
现在大家都爱到湖边来玩了。
看看湖水,吹吹风,或者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转转,春天的时候,好多人家在空旷处铺上地垫,摆上吃食,在太阳下晒着,晒到浑身酥软昏昏睡,那才叫放松呢,再或者像年轻人那样,沿湖跑步或健走,很劲地出一身汗,到了饭点,找家渔村吃顿鱼宴,一天就欢天喜地地过去了。慢慢地,那粼粼波光总会映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粗粝的心变得柔软起来。
我喜欢去湖岸边的长临河菜场。那个湖边的露天小鱼市,卖的是巢湖的湖鲜,白米虾,白丝鱼,巢湖银鱼,新鲜得很。小鲫鱼八块、十块一脸盆,你要,“哗”地一盆就倒进袋子,活蹦乱跳地闪着银光。这种小鱼,回去用盐码码,洒些作料,裹上面粉,炸成油鱼儿最好吃。前两天去李姐家,那一盘黄澄澄的油鱼儿我就用手一会搛一条,一会搛一条,一会儿功夫,吃了半盘子。茭白是裹在翠绿的苇衣里的,称时才剥出来,白里带着青,玉似的,莲蓬买回来就摆茶几上,它们都带着自然之气。即使什么都不买,在那儿看看转转也有趣。
我这说的都是巢湖北岸滨湖那小一段,巢湖平方公里,环湖一圈多公里,姥山岛、中庙、银瓶山,沿岸一片片生态湿地、森林公园,渔村,古镇……可玩可去的地方多着呢。
前段时间,雨一直下,一直下,一直下,下得人心里都湿答答的。周末,久雨天晴,我们又聚到巢湖,说来一次环湖游才过瘾。大家拼了四辆车,先是沿着环湖大道向西走,出了滨湖,渐渐现出乡村风光来。正是秋末,稻田金黄,红红的柿子挂在枝上,像是儿童画,充满了天真气,树已染了秋色,与一汪湖水相伴,这景似是在哪幅油画中看过。湖岸边也多了野趣,芦苇荡里总有一两只小木划子静静地等着它的主人。红蓼开着淡红、玫红的小花,随意地摘下一把,再配几枝芦花,捧着它,站在湖边,任风吹乱了头发……真的不能再美了。下午到东岸,坐在湖边,看夕阳把碎金在湖上洒了一路,有小船从碎金上划过,好像撒下网就能捞起一网金子来。芦花正白,在逆光里像通了电。
老舍为济南留下《大明湖的春》,汪曾祺为昆明写下了《翠湖心影》,写西湖名篇佳作里,明人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最为经典……我们虽然笔力不济,也总该写写巢湖吧,那可是我们自己的湖。
作者简介:木桐,本名王大为,女,年生,安徽桐城人,曾是军人,现为警察,定居合肥。读书写作摄影,自娱自乐。
起先不知是谁在群里提议的,“合肥姐妹”作家群集体去环巢湖一日游。这建议得到了大伙儿一致赞成。对我们这样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下的都市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大诱惑,山水永远是那么令人向往。大伙儿在群里每天兴奋地讨论着,后来这个张罗出行的任务不知怎么就落在了文友“徽州遗少”身上,继而,文友蓝叶子又发联想,提议傍晚还可以去湖边看夕阳,这个建议更是让我心动。我的即将出版的新书名就叫---坐到夕阳披挂下来,写的是我在希腊爱琴海边坐看夕阳的心情,著名诗人梁晓斌去年还给我写过这几个大字,所以对这样浪漫的场景一直是心心念之,很想不紧不慢地坐在湖边看看我们家乡的夕阳。
正当大家要择日出行的时候,没想到一场据说是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月的雨水阻滞了我们。于是,等啊等,盼啊盼,终于,在秋季的最后一天,大家相约出发了!
阳光照耀,湖水牵引。我们群里14位文友一起,分坐四辆车,从包河大道和环湖大道交叉口的集合点出发,向西一路环湖驶去。据说按这样的线路开,环巢湖游一圈后,最后会在傍晚时分到达中庙,彼时正是夕阳西下时刻,可以在水边坐看落日染红湖面。这主意很好。
巢湖最大的魅力在于天然,不用说烟波浩渺、一天风月,也不用说渔舟唱晚、余晖夕照,一座城市拥有了这八百里湖面,就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将一个湖揽入怀里,赋予它更多的意义,这是一座城市的气度和优雅,所以“大湖名城”这个词提得好,有了这大自然赐予的宝物,合肥的发展才能更有底蕴。
说来惭愧,自从这条环巢湖观光大道畅通后,我还没有全线畅游过,以至于我的外地朋友来合肥,我都无法完整地介绍给他们,这次正好趁此机会补一下课。
我们一路开,一路玩,遇到好的景点就停下。这美景可以是一条小河、一叶木舟;可以是一片芦苇、一座栈桥;可以是一个村庄、一棵柿子树;也可以是一捧野花、一片寂寥的湿地……凡此大自然的种种,都能让我们惊呼着扑向它。美好的事物,总是让人热烈响应、不能自己。
看来,人是不能离开大自然的,环湖游,实则是消焦灼、蓄元气,更为躲开市声鼎沸的喧噪和高楼大厦的逼仄,而大自然是最安宁最丰饶的所在,除了湖水浩荡、氧气充沛外,它还是一个野趣盎然的好去处,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岸边妖娆的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它们的名字,对成千上万的花草们,我所识寥寥,辜负了这些花草心,要是深愔《诗经》的程耀恺老师在场该多好,他会不厌其烦地跟我们一一解说这些草木的名字,那些红蓼,那么美,那些芦苇,那么萧瑟。想来惭愧,家里买了《本草纲目》、买了《诗经》,都被束之楼阁、灰尘扑扑。其实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这些都是性灵之书,自然之书,读读大有裨益的。
不能说没有遗憾处,比如湿地公共厕所,进去的人出来都直摇头,吓得我没敢进。如果在这些细节上再多加注意感觉会更好。回家说与老公听,他负责城建工作,我的建议得到他的高度认可,他几次三番去杭州学习西湖的治理经验,想必更有心得。
环巢湖共有公里,我们驱车行驶在这条观光大道上,一路阳光温暖、风光旖旎。左手湖光山色、渔樵耕织;右手田野村庄、朝岚夕烟。我们经过盛桥、高林、散兵诸镇。男人们负责开车带路、掏钱买单,女人们则负责美丽妖娆、拍照留影。笑声一路,欢乐一路。这些文友,能走到一起,除了上天赐予的缘分外,还有彼此的欣赏和一份珍惜。这帮文友不论位置高低,皆没有端着的、没有虚伪的、更没有玩心眼的,所以才能常常聚在一起,也并非只是一起玩耍,我们还以文会友,组织活动、出版作品,共同进步,仅今年一年我们在许辉主席的带领下、在主编刘政屏的鞭策下已经一起出版了四本散文合集,这是“合肥姐妹”作家群今年的一大收获,更是我们友情的最好见证。
曾经希望自己能在四季更迭里,与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像古人一样踏青、赏花、玩月,饮茶、赋文、作画、宴乐。如今,我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他(她)们。生命不短不长,除了爱情、亲情,更需要友情光辉的照耀,我需要这样的圈子带给我正能量的同时,也能让我活得更接近本性。生活的质地、生存的乐趣,只有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丰盈富足、无比欢欣。
一路上,湖水、田野、村庄、柿子树、芦苇、栈桥、野花,相互映照,组成了一幅秋之美景图。而秋景里最迷人的还是湖边那一片片的芦苇,临风摇曳、婀娜多姿,惹人爱怜。我们留连在一片芦苇里拍照而忘记了时间,此时太阳正慢慢西移,芦苇丛里,光影迷离,熟透的温暖里隐隐含着一丝感伤。还是“徽州遗少”提醒了大伙儿,赶紧要去中庙湖边看夕阳了,于是我们上了车匆匆驶向中庙。
但紧赶慢赶,还是迟了。下车时,还见到那个挂在天边的小红球,等我们扑向湖边的时候,只见夕阳一跳,就跌入了茫茫湖水里,任我们遗憾地将栏杆拍遍。我们一起在湖堤上面向家乡湖肩并肩的背影让人遐想无限。我想,有了友情的温暖环抱,错过了夕阳又何妨?重要的是我们这群人在一起,一起停下疲于奔命的步伐,一起走出来,读大自然、读烟波浩淼、读平野疏阔、读夕阳晚照,读使自己不再虚弱萎靡的一切真善美之物。不一定非去远方,在家乡,在湖边,在俗世里,读读这些美,做一个心灵轻盈、精神洁净的富有者,如此甚好。
作者简介:姚云,笔名一片云,合肥人,工商管理硕士,从事IT行业,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发行个人散文集《千里白云一梦遥》、《你在,你不在》,与文友合作出版发行的散文集《阅读合肥》、《我们的莎士比亚》、《记忆之中的定格》,以及即将出版的个人散文集《坐到夕阳披挂下来》。
昨天还是明媚的秋阳,今天已是阴雨寒冷。立冬之日,这算是第一场冬雨吗?季节转换得如此迅速,反差太大,让人一时接受不了。
我坐在电脑前,翻看众亲环游巢湖拍摄的一张张美照,心也跟着一起走,重温昨日的好时光,快乐之情溢于言表。其实,相约环湖秋游的计划早在十月上旬,但恼人的秋雨一直下个不停,直到近日天气放晴。好事多磨,在秋末的最后一天终于成行,迟来的秋阳反而让人更加珍惜。艳阳高照是出行游玩的好天气,爱美的姐妹们穿上早早为活动特意购置的漂亮衣衫,花枝招展。从未穿过绿色衣服的我,也大胆地为自己选了一款纯绿色的风衣,赤橙黄绿青蓝紫,各彩纷呈。
这次最出彩、最生动的一组照片,我感觉是在湖边那艘小小渔船上拍的。小小的船儿成为拍照摆pose的道具,一下激起了大家的兴趣,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肆无忌惮地欢笑着,就连平日里温文儒雅的几位男士也跟着“放纵”起来,有照片为证。哈哈。
湖岸边的小船是景点故意放置做背景还是渔民捕虾打鱼的工具?且不管是做什么的,姐妹们对此喜欢到几乎不能自制的地步,你上来呀我拍照,最多一次小船里竟然挤下了七个人,这时有人提议,让平时最不爱说笑的先生推着船上我们这些众姐妹,作个秀,没想到人家还真配合,马上找来一根棍子,像纤夫一样地拉着,装作很费力的样子,妹妹们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搞笑得很。岸上有拍照的,拍视频的,还有起哄看热闹的,船上的七仙女更是积极配合,摇曳多姿。其他几位男士好像有些羡慕嫉妒恨了,激动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了,纷纷参与其中,一时把气氛推向了高潮,欢歌笑语连绵不断。事后把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反响大,尤其是先生当纤夫的那张成为亮点,被赞为经典之作,为此还起了一个具有诗意的名字:打捞一船美女。
这些美女是“合肥姐妹”写作团队的成员,亦是“合肥文字”系列丛书里的优秀作者,是一支会玩、能写、充满正能量的创作队伍。“合肥文字”系列丛书今年在著名作家刘政屏主编的带领下完成了四辑的编写,已出版了第一辑《我们的莎士比亚》和第二辑《记忆之中的定格》,并在三孝口新华书店和黄山书市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尤其《记忆之中的定格》金秋九月在黄山书市上发布时的那一幕记忆犹新,当美女作家们身着盛装站在书市超大的发布台上,惊艳了在场的所有人,读者纷纷上台签名合影,场面空前。
发布会上,俺家先生给“合肥姐妹”和“合肥文字”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有一句话说得好:人在一起那叫聚会,心在一起那才叫团队!这个团队有一些基本成员,这些基本成员是一些优秀的真诚的散文作家。这个团队有一个领头人、操办人、策划者刘政屏先生。这个团队有一些正面的、昂扬向上的、努力为文的气质。这个团队还有一些包容、开放的优秀品质。有了这些基本素质,相信这个团队一定能成为明天合肥文坛、安徽文坛,甚至全国文坛一个醒目的文学地标!”
美女作家们非常珍惜这样的一个创作团队,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别看平时大家一起疯玩,事后大家很快就会诞生出一篇篇美文,这次也不例外。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们有缘和它在此邂逅,“打捞一船美女”的画面,不久就会被这些美女作家们演绎出让人难以忘怀的一篇篇趣文佳作……
作者简介:董静,爱好文学,经营家庭,喜读书、看自然、品人生。文章多以亲情、生活、怀旧为主,点点滴滴,如实记录,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出版了散文集《有一种爱叫放手》和《咱家三口的三种生活》(合集)。
记得那次自三河归来,途径巢湖边,许“员外”提议;择时约请文友圈一干人,来个环湖自驾,如何?同车几人皆欣欣然应允。
那时正值春末,这一晃,走过了春又穿过了夏,转眼已是秋尽。
十月以来,阴雨霏霏。连日的阴霾,让人总有无厘头的抑郁。终于,这个周日,阳光大好,“蓄谋已久”的环湖游活动开始了。
巢湖于我是不陌生的。我出生于含山,也算地道的巢湖人。小时候母亲带我去邻村看戏,那戏叫《陷巢州》,台上的人吱吱呀呀的一唱三叹,我根本听不懂,就缠着母亲就给我讲,巢湖女神焦姥与“陷巢州”的故事,就印记在脑海里。不过那时没见过湖,脑海里全然没有巢湖湖的概念,也不知巢湖是唯一以湖命名的城市。读师范的时,学校离巢湖很近,可每到周末,只想着回家,根本没有“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念头。因而与大湖一直未曾谋面。直至八十年代我调到合肥,在单位组织的五四青年节游湖活动中,才第一次登上姥山,真正见到了家乡的大湖。
前些年,含山划归了马鞍山,巢湖划归合肥。对于这样的划分,我曾在心理上有好一段时间的不舍和不适应,后转念一想,自己嫁来合肥,巢湖也跟着划归,这倾一湖“陪嫁”,又是多好的事呢。如今,合肥成了大湖名城的标签,大湖与名城真正相得益彰。
环湖大道于年畅通后,再回老家含山,只需一个小时。可父母不在后,家乡成了故乡,也只在每年清明冬至,才途径巢湖去父母冰冷的坟前寄托哀思。这来来往往途中的心情,再不如以往,想这一湖浩渺的湖水,当知我心。
八百里巢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家乡的湖,也是我最亲近的湖。
窗外,秋高气爽,丽日晴空。众姐妹个个彩衣靓衫。一路有青山作伴,一路有湖水相随。这人与灵山秀水相遇,就格外活乏些。一路放飞心情,边走边拍,这山水自然,无不让人流连。即便是采撷到一束路旁无名的野花,大家都轮番捧起,在镜头前巧笑倩兮,那种悠然心会的美好,被一一定格。
中午在沿湖的农家乐食巢湖美味鱼虾,自然惬意无比。下午看巢湖落日,更是大家的夙愿。好在天公作美,完整又完美的巢湖落日,让我们直抒胸臆。寻一处观景点,看天上一轮红日,折射在湖中,那一倾湖面似火般通红透亮,真正是“一团火焰出水来”的写照。想起那句“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可岂止是半江红呢,湖边丛丛芦苇红了,滩涂上的棵棵垂柳也披上了一层红光,落霞横天,我们相互对望,也都成了红脸的人儿。
再看八百里大湖,帆影点点,渔舟唱晚。夕阳西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总容易引起人对于同样美妙事物的一份牵挂和怀想。比如青春,比如亲情,比如生命。这些东西处处诠释着尘世的美好,总让人心存眷念。
车抵中庙,落日已收起了耀眼的余晖,一切又归于平静,安宁。伫立在湖边,远眺对岸渐转灰暗的姥山,童年时对陷巢州的故事的神往,历历在脑海闪现。水波轻吟,禅意盈心。那一瞬间,天地给予我的情感,变得肃穆而庄严。
大湖如故,流年逝水。童年,家乡,父母……
往事如同巢湖的水波,一层又一层,一圈又一圈的荡漾远去,只留下夕阳下,那一抹回忆的颜色。
作家简介:蓝叶子,本名王维红。安徽合肥人。现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业余写作,擅长于散文及诗歌创作。其文体自由,清新,慈悲,温暖。其文字作品多次刊发于各类报刊。著有散文集《心灵蓝叶》、《幸福的米香》,并参与编写《合肥文字》等书籍。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水是大自然的血液,一个地方有水就有了灵气。古人建村造屋,必选水口,以此聚财兴旺,我想巢湖便是合肥的水口。合肥没有山,却因为巢湖这片水而灵动、鲜活了很多。
我生在长江边的江南水乡,天生喜欢水的清灵。一曲脍炙人口的“洪湖水浪打浪”伴着我成长,让我对湖泊满满的亲近感。“浪呀么浪打浪啊”是我对天下所有湖泊的幻想。
八百里巢湖经年累月浪呀么浪打浪,让依傍在巢湖湖畔的合肥城生动了很多。也给离开江南多年的我多了一个寄托心身的好去处。若干年前,我曾坐车颠簸在巢湖坑坑洼洼的大堤上,看两边茂盛的杂草;也曾随家人年三十夜在黑黝黝的巢湖岸边放烟火,看烟花划破夜空照在黑漆漆的湖面,只有浪打浪的水声隐隐回应;也曾穿越整个城市赶赴湖畔去看巢湖落日,因为雾霾看不清晰或时间不对而落空;也曾多次带着外地来的客人驱车在湖边新修的美轮美奂的观光大道,在赞美声中几多骄傲直奔中庙。但是不论是站在巢湖北岸的观景台,还是东岸中庙的广场上,每每望着烟波浩渺的湖面,总也望不到尽头。每每总在想,在这内陆的城市,巢湖你是多少人心头的一片海噢!你的尽头在哪里?你的那一头是什么样?
一年前就听说,巢湖环湖大道修通了,可以环湖游了!一度欣喜,几曾期待,多次筹划,均未能成行。
初秋的时候,作家许若齐在群里发出倡议,秋天来一次环巢湖一日游!立刻得到了群众们的积极响应。从十月初盼啊盼,然而秋雨缠绵,淋湿了整个深秋,直到秋尽头,11.6日我们的环湖游成了!
上午九点,大家从四面八方到达巢湖北边集结,四辆车同时从我从未涉足的西边逆向出发,一路秋阳高照,左边是白茫茫的湖面,右边是万达文旅城、岸上草原、牛角大圩,左顾右盼,目不暇接。十点多顺利到达让我深深迷惑的南岸。我们在秋日的阳光里,背向大湖合影。从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里,你能读到身体里那颗喜悦的心。
我站在南岸湿地公园的栈道上,听背后巢湖水浪呀么浪打浪。原来让我迷惑的对岸更多的是湖岸湿地,垂柳依依,芦花摇曳。环湖大道另一边是稻黄片片。少了北岸的高楼林立的喧闹,多了农家小院的清幽。那-排排整齐的农家院落,栽花种树,面向大湖而居,如何令人不心动?
中午赶到巢湖市郊的农家乐,吃巢湖白米虾,白丝鱼、鲜美的鳜鱼,在农家小院里摘柿子。
下午四点一路奔跑,追赶夕阳,在巢湖的东南面,金色的太阳洒在湖面上,站在大堤上霎时体验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阔!
沿湖望着夕阳一路追逐,五点到达中庙,看到最后的日落。那红色的落日,湖面上的小渔船,静静地倒影在湖面里的中庙,还有远处的姥山相映成一幅画。
这是我们50到60的背影,以此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也向我们永远年轻的情怀致敬。
这个秋末最后一天,从安徽省作协主席许辉到著名作家苏北、许若齐、刘政屏,到合肥姐妹作家群体一行十四人,环湖一周,经肥西,庐江,巢湖,过盛桥、高林,散兵,中庙诸镇,一路欢声笑语,圆了我许久的期盼,解了我多少的疑惑,收藏这一日美好而温暖的点点滴滴好过冬。
作者简介:阿兰,本名张桂兰。热爱旅行、读书、音乐、电影。在新浪开博六年,著文两百篇,文字简洁朴实,娓娓道来,贴近生活,颇受好评。
去巢湖边吃鱼,那可真是美味。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丰富的渔产品,迷恋了多少“吃货”,我是“吃货”中一位。自从巢湖观光大道修好后,去湖边吃鱼,是一件让人期待的事情。
先说银鱼蒸蛋,金黄的鸡蛋羹直抵大白碗边儿,金黄蛋羹中,丝丝的小银鱼露出了脊背,那样子太唯美。举起的勺子“样”了几下,还是下手了,一入嘴,嫩嫩、鲜鲜的银鱼蒸蛋,瞬间在口腔中化开。遇上蛋羹的银鱼,轻咬一下,即刻滑下。
红烧或清蒸白丝鱼,也是一道美味。白丝鱼是巢湖特有的,因为离水便死,所以想吃新鲜的白丝鱼,还是来到巢湖边为最好。
身形颀长,线条极美,非常秀气的白丝鱼。蒸在椭圆形的盘子里,甚为好看。再配上切得纤细的小葱和辣椒丝、姜丝,出锅时,倒上生抽,浇上滚开的热油。就在“刺啦”一声中,鲜气升腾。轻拨白丝鱼白亮亮的嫩肉,稍蘸一点汤汁,放入口中,那鲜味一点一点地在口腔中晕染开来,如画家笔下的泼墨一般。
还有面鱼、刀鱼。所谓的面鱼,整个身形大银鱼一套,肉也多些,但鲜味稍逊,一般和豆腐放在一起红烧较多。刀鱼,可能就它的形状而言的,一般都是用面粉糊在外面裹一层,再在油锅了炸。刚出锅的油炸刀鱼,还是很可口的。外焦里嫩,一口咬下去,热气直冒,刀鱼的白肉便在“碴”的一声中露了出来,还颤儿颤的。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杂鱼火锅。
杂鱼锅里,有鸡腿鱼、鲫鱼、鲶鱼、大头鲢鱼等,可谓丰富多彩。各种鲜美的滋味杂糅在一起,构成了人间天堂般的美味。
用这些湖鲜烧火锅,先是将各种鱼在油里炸一下,再捞出红烧。红烧时,如果放点腊油将更有味,然后再放入其它调料,大火炖开,小火慢炖。调料中姜、蒜、葱、辣椒都必不可少,还有老抽,或是农家自做的豆酱瓣。
火锅上来,热气腾腾,如仙气缭绕般美妙。
在“咕嘟咕嘟”的慢炖中,小口慢慢地品着,也在慢慢地等待火锅汤汁的出味。
鸡腿鱼,刺软,肉多,圆滚滚的身形似鸡腿。黑斑花色的外皮,在汤色中时隐时现,用筷子轻轻拨下紧挨头部的嫩肉,再送入口中,那美味连同嫩肉几乎是被吞下。
鲫鱼,刺多,性急之人或是孩子们都不爱吃。扁扁的身子,肚子很大,鱼肉很薄,但那薄薄的鱼肉可是非常的鲜嫩,挑了一点放入口中,只觉鲜味四散,肉在口中顿时化为乌有,此时,根本用不着牙齿了。
若赶上鲫鱼产籽的时候,包鼓鼓的肚子里,全是黄黄的鱼籽,轻咬鱼籽,颗颗爆破,发出“扑哧”的响声,很愉悦。我喜欢将鱼籽搅散放入汤汁,再入口,“扑哧、扑哧”,那可是一种动感般的美味,何等有趣,真是有声有味的美。
鲫鱼,还有一处味道很足,那就是鱼头,小一点的鱼头,可以整个儿塞进嘴里,用气息来吸,“刺溜”一声,汤汁兼带鲫鱼头上的皮或连接组织都入嘴里,继而入胃,很滑溜,香味也很醇厚。
吃鲫鱼时,最好不要说话,专心致志地吃。每次,我能将鲫鱼吃得只剩下骨架而不散,都可以做成鱼标本了,那脊柱两边的小刺,一溜烟地排开,煞是好看。
如果运气好,有时可以在杂鱼锅里吃上鲶鱼。
巢湖的鲶鱼,外表灰中带黄,大大扁扁的头,两根长长的须,很有老夫子风范,只是游动起来,就有点侠气了。
鲶鱼,浑身布满粘液,我们吃客是抓不住的。每每,我们对着老板喊着,并指着那摆动着腰身的鲶鱼,说:“我要这条,我要这条!”
火锅中的鲶鱼,炖得入嘴即化,小至幼儿,老之耄耋之年的老人,皆可吃。没有小刺,沿着它的脊背,只需用筷子轻拨一下,整块肉儿脱离脊柱,夹起可食。
鲶鱼的肉,糯糯的,松软唯美,可大口饕餮,这在鱼中,还是很难得的。饿的时候,吃起来,尤为过瘾。
巢湖的鱼,之所以味美。湖水好是肯定的,鱼的新鲜也不用说了,再有湖边人家烧鱼有经验和方法,也是其中因素。
去巢湖边吃鱼,三五相约,最好两至三人。一家人或老朋友最好,省去一切应酬之形式,专心吃鱼,也不怕吃相不雅。一门心思在鱼的身上,全身心地感受鱼之美味。吃累了,直起腰,抬起头,看一眼烟波浩渺的湖水,随着湖面上的红嘴鸥动一动身子,坐下来继续。
如果是冬日去巢湖边吃火锅,那少不了要放入一些烫菜。冬日的白菜和菠菜最好,碧绿的蔬菜,入锅即可吃,甜甜脆脆的,入心哪!如果是初春,少不了要点上一份野荠菜和嫩油菜,烫出来的菜蔬,有点面,有点甜,清新之味和着鱼之鲜味。口腔和胃里是那么的和谐、和美。
春秋季节,最好在湖边的遮阳伞下吃鱼,那样微风吹拂,湖水荡漾,阳光似金子般在水面跳动。人,在自然的面前,享受大自然的馈与,这是何等的幸福。
作者简介:杨立新,工作于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喜爱读书,坚持写随笔,出版散文集《原风景》和教育随笔《迷恋成长》。
(本期摄影:木桐、阿兰)
推荐许冬林散文新书《植草香里素人心》
河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22.8元
内容简介
许冬林的散文新书《植草香里素人心》,这是她的第五本文集。心素如宣纸。该书从女性独有的心理感触和审美视角,把生活里平凡的见闻和经历,用自己的生花妙笔,演绎成一篇篇芬芳四溢,沁人心脾的美文。读她的美文,相信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艺术享受。该书书店、淘宝网、当当网均有销售。另,也可直接通过白癜风的危害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