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1、特别推荐方鹤影:新安绘画的一座新高峰
严双武周建设甘一鸣:品藻鲍黎健先生书画
2、圆桌谈话若芜:止庵先生纪事
3、艺术评论余继红:我的老师黎健先生
徐卫新:黎健的才与气
总第期封面题字杜鹏飞《人物绘画》(局部)(画家:鲍黎健)
编者按:美术史也是文学艺术史的一部分。我们身处古徽州大地,回望几百年新安画家,太远不说了,近代黄宾虹后,“知白守黑”的都还有些谁?鲍黎健从海上群落汲取营养,潜心苦练,蔚然成就一派气象。或许只是天妒英才,在创作旺盛期,鲍黎健戛然而止。这不仅仅是我们“遗憾”二字可以代替的。现在这个专辑,读者诸君若有所思,欢迎留言。
鲍黎健,又号山越道人、止庵,歙县人,
年4月出生,年10月病逝。
年和年由西泠印社出版发行
《缮方草堂小品集》、《鲍黎健书画集》。
入编《当代中国画家辞典》和《当代中国画库-花鸟卷》。
曾任歙州画院院长,新安书画家协会顾问。
书法、花鸟、人物、山水皆为擅长。
中国美术学院孔仲起教授赞其作品“英气令人匍匐"。
著名学者、书法家曹宝麟称许其为当今“不世之才"。
图为鲍黎健年11月3日在屯溪。摄影:若芜。
新安绘画的一座新高峰试议鲍黎健花鸟画的意义
□方鹤影
在中国绘画史上,这块古称新安、徽州,眼下名为黄山市的土地,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重镇。而在这片峰峦起伏的神奇的土地上,鲍黎健以其难得一见的才情和艺术表现,成为新安绘画历史一座新的高峰。
一
在准备对鲍黎健(号山越道人)的绘画写一点文字时,我对存在于目前书画评论界的一种不尽合理现象越发深有感触了。这种现象概括起来就两句话:厚古薄今,厚亲薄疏。对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人们总是赞誉有加,而如果我们认真加以察看,就会发现它们中的一部分艺术价值并不很高,个别的甚至还比较低下。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时间推移,纸张和笔墨间的烟火气已经完全退尽,使它们益发显得超尘出俗了,同时巨大的时空距离又使它们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于是产生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对当下艺术家的评介则视亲疏不同而走向两个极端,与自己有关的,将其捧上天,这其实不是批评,最多是表达了一种态度;对待成就突出却与自己没有关系的,要么不能要么不愿给予应有的评价。不愿者是受情感因素的干扰,不能者却主要是受视野和胆识的局限,总以为一切都需由时间来做最后评判,如果真是这样,那还要艺术批评干嘛呢。
如何才能对鲍黎健绘画的艺术价值作出恰当而充分的评价,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应该以怎样的视角看鲍黎健。我认为评论一个书画家,大致可从三个层面或三种视角进行:技巧的,文化的,和史学的。对经过多年学习探索,技艺娴熟,初具规模者,从技巧视角评述比较合适;对不仅具备了技巧,还能将勤读苦思涵养起来的书卷气息在笔墨间流露出来者,主要从文化的角度予以解读和品评;对技巧和文化都有高人一筹表现,且在某个时段或某个特定文化单元中脱颖而出者,应该从史学角度进行评议,以确定其应有的历史价值。很显然,对于鲍黎健的绘画艺术,不论从技巧视角还是文化视角进行评论都是不够的,而应该以历史视野予以关照,从史学视角予以鉴识。
而且,仅有历史视角还不够。艺术的本质是创造,但这创造又是既可下绝对定论又可相对而言的。具体到一个画家,人无我有是创造,人有我精也是创造。而且这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可从中国画的全局来衡量,也可从一个特定的局域,如一个流派或一个地域的内部进行比较。鲍黎健在西泠印社先后出版过多种作品集,其雄厚实力和显著成就,早已引起业界有识之士的白癜风可治愈吗白癜风专科诊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