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核心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百强科技期刊《中草药》杂志刊登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新安王氏内科辨治胃脘痛的数学模型》一文,本文借助数据挖掘对王氏内科辨治胃脘痛进行深入探讨,为系统探讨中医治疗胃脘痛辨治规律、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有利于中医的现代化发展,同时也为胃脘痛的临床治疗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全文如下: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新安王氏内科辨治胃脘痛的数学模型
高兵1,王键1*,郭锦晨1,程悦1,黄辉1,纵艳平1,冯烨2,张浩3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
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3.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
摘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新安王氏内科辨治胃脘痛的数学模型,为系统探讨中医辨治胃脘痛规律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从《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王乐匋教授门诊医案、王键教授门诊医案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诊疗胃脘痛医案例,提取方药、症状、体征信息,建立“王氏内科医案中胃脘痛方-证-症信息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计算高频药物,应用IBMSPSSModeler14.1通过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提取核心网络药物,建立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数学模型。新安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常肝脾同治,以通阳法佐扶脾,或豁气化痰、疏肝行气以通阳,或辛温散寒以通阳,或健脾化湿以通阳,或活血行气以通阳,豁痰散结法和活血化瘀法常同用,临证以扶脾为本,通阳为要。
关键词:新安王氏内科;胃脘痛;数学模型;扶脾;通阳法;肝脾同治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3--07
DOI:10./j.issn.-..23.
“新安王氏医学”又称“新安王氏内科”,考其源流,始于清?嘉道年间歙县王履中,迄今余年,其学术特点鲜明、理论内涵丰富,擅长内伤杂病的治疗,尤其临证诊疗胃脘痛颇具特色,如王仲奇重视胃气,提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人必先伤而后邪入”之观点;王任之常用通阳法治疗脾胃病;王乐匋重视“阳明”病证;王键擅长脾系疾病诊治。他们在继承家学的同时,别有创新,并形成了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脘痛独特的学术经验。通过对王仲奇、王任之、王乐匋、王键4位近现代新安王氏内科代表性医家临证治疗胃脘痛有效医案进行研究,建立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数学模型,分析王氏医家的临证特色,旨在促进其临床经验的继承及指导胃脘痛的临床诊疗。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用《王仲奇医案》《王任之医案》及王乐匋教授、王键教授门诊的纸质医案资料,以《中医内科学》中的“胃脘痛”主要症状为评判标准,共筛选出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脘痛医案共例。
1.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胃脘痛诊断标准。①主要症状:以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疼痛为特征,不同程度与性质的疼痛;②伴随症状:常伴食欲不振、脘腹痞胀、恶心呕吐、纳呆泛酸、嗳气吞腐等症状;③发病特点:发作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剧烈变化、劳累、恼怒、饥饿、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④发病年龄:可发于各个年龄段,以中老年为多。
1.3纳入标准
将收集到的王氏医家医案全部输入“王氏内科医案方-证-症信息数据库”中,录入完成后,由双人独立性审核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查找数据中诊断为胃脘痛且不含有其他基础疾病者,患者姓名、症状、辨证过程、药物、用药记录等信息清晰完整。
1.4排除标准
①相关的对症加减用药仅收录3诊及3诊以内药物;②排除药物组成仅单味药的方剂;③排除无方无药、组方不详及重复出现者。
1.5数据整理
由于医案均是门诊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可能存在错别字、四诊信息表述欠准确(如一词多述,简略语等)、使用药物别名等问题,因此对这些医案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
1.5.1症状规范(1)明显字词错误直接辨认修改;(2)统一名词术语,进行规范整理,如大便或溏或结改为溏结不调;不思饮食改为食欲不振等。判定标准依据“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中医内科学》。
1.5.2药物规范①药物分类参照《中药学》。②将数据库中药物别名依据《中国药典》年版进行统一,以利于统计。如金钗石斛统一为石斛,于术统一为白术等。③数据库中部分药物常以药对形式出现,如青陈皮、煅龙牡、谷麦芽等,录入过程中分开录入。④数据库中部分药物常以不同部位入药者,如天花粉、瓜蒌仁,陈皮、橘络等,录入时也分开录入。⑤数据库中同一药物采取不同炮制方法者,也区分录入,如生甘草、炙甘草等。建立数据库后,应用IBMSPSSModeler14.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6统计学方法
①运用“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计算数据库中药、症状、体征的出现频率,探寻治疗胃脘痛中高频药物、症状的分布规律。②使用IBMSPSSModeler14.1进行药物-症状-证型关联分析,探讨症状-体征、症状-中药、证型-中药之间的关系,建立“证-症-药”对应模型,初步揭示药物用药规律。③提出核心网络药物,结合“证-症-药”对应模型,建立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数学模型,分析新安王氏内科诊治胃脘痛的临证特色。3个层面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2结果
2.1常用药物频次分析
本研究共筛选出王氏内科医家治疗胃脘痛的医案例,使用药物味,用药频数为次,在首方药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半夏、枳壳、瓜蒌等,频次26次以上的药物见表1。
2.2症状、体征频数分析
例医案中共涉及种症状,出现的症状排在前3位的为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嗳气,出现的脉象排前3位的为脉濡弦、脉弦、脉弦细,出现的舌象排前3位的是舌淡苔薄白、舌苔厚腻、舌苔黄腻,见表2。
2.3胃脘痛主要证型常用药物关联分析
对例胃脘痛医案进行分析,发现选入医案的主要证型为肝气犯胃证、脾胃虚寒证、饮食伤胃证、瘀血停胃证等,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常用药物关联分析,设最小支持度10%,最低置信度80%,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①肝气犯胃证主要关联为瓜蒌、薤白、枳壳、半夏组合,以及五灵脂→高良姜;②脾胃虚寒证主要关联规则为香附→陈皮、半夏→瓦楞子;③饮食伤胃证常用药物关联为半夏→薤白、茯苓→肉豆蔻、黄连→吴茱萸;④瘀血停胃证主要关联为半夏→薤白、川芎→香附、九香虫→川楝子。
2.4证型与症状关联
对胃脘痛主要证型与症状进行最大关联,设最小支持度1%,最低置信度80%,最小提升度>1,可以得出肝气犯胃证主要关联症状为脉濡弦+舌淡苔薄白+胃脘胀痛/胃脘隐痛+头痛+嗳气+脘痞+面黄+失眠,由肝气不舒导致。饮食伤胃证主要关联症状为舌苔黄腻/微黄而腻/厚腻+脉滑+咳痰+胃脘闷痛+泄泻+失眠+大便不爽+食欲不振,说明内有痰热。脾胃虚寒证主要症状为失眠+胃脘闷痛+脉弦+舌淡苔薄白。瘀血停胃证主要症状为周身疼痛+胁痛+便秘+胁痛(表4)。
2.5主要证型的核心网络症状与药对关联分析
提取出主要证型的主要症状,与高频药物进行症状-药对的关联分析,设最小支持度为10%,发现肝气犯胃证中舌淡苔薄白→延胡索+五灵脂/沉香/川楝子/枳壳/佛手,胃脘胀痛→茯苓+旋覆花/瓜蒌/半夏,说明肝气犯胃证常配伍疏肝行气、祛瘀致新之药对;脾胃虚寒证中胃脘隐痛→白豆蔻+香附/乳香+延胡索/没药,说明脾胃虚寒证常配伍行气温中、调气活血之药对;饮食伤胃证中泄泻→荜茇+旋覆花/白豆蔻/茯苓/半夏,提示饮食伤胃证常配伍降气和胃、健脾化痰之药对;瘀血停胃证中胃脘刺痛→桃仁+川芎,提示瘀血停胃证常配伍活血行血之药对(表5)。
2.6主要证型核心网络药物关联分析
对主要证型与高频药物进行核心网络关联,建立王氏医家辨治胃脘痛的数学模型。药物之间连线越粗提示其在药物中链接较强,可以发现肝气犯胃证中薤白+瓜蒌+枳壳+半夏+吴茱萸+川楝子+佛手+五灵脂+九香虫+黄连为核心网络药物组合(图1),取豁痰、疏肝之意,以通阳散结、理气和胃;脾胃虚寒证核心网络药物为半夏+枳壳+瓜蒌+九香虫+吴茱萸+佛手+五灵脂+黄连+高良姜+香附+薤白(图2);饮食伤胃证核心网络药物为瓜蒌+枳壳+半夏+薤白+陈皮+黄连+九香虫+旋复花+沉香+白豆蔻+茯苓(图3);瘀血停胃证核心网络药物为五灵脂+仙鹤草+丹参+桃仁+红花+郁金+薤白+瓜蒌+枳壳+川芎+半夏+佛手(图4)。
3讨论
“新安王氏内科”传承7世,从医者数,代代有名医,影响深远。其独特的学术内涵和临床经验,对于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年,“新安王氏医学”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立为“全国首批64家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之一,为中医特色门诊传承工作室。数学模型是由于研究特定实际系统或现象的需要而设计的数学结构,以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通过采集方证临床数据信息作为建模基础,建立方证关系的系统模型,来描述二者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以发现数学模型的一般性规律。胃脘痛病因病机复杂,其主要以中焦运化失司、气机不利,损伤脾胃,连及诸脏为本,以寒、热、瘀为标,或加外邪侵犯所致。据此可将新安王氏内科临证诊治胃脘痛分为肝气犯胃、脾胃虚寒、饮食伤胃、瘀血停胃4个主要证型,亦为胃脘痛数学模型主要分型。其共同的病理基础为胃阳与胃气郁遏,故论治胃脘痛实则从本虚标实出发,脾虚谓其本,诸邪壅滞谓其标,扶脾与通阳思想贯穿始终。新安王氏内科重视胃气,继承发展了新安医家“调和脾胃乃医中之王道”的学术思想,临证强调扶正祛邪[10],培中兼顾化痰、疏肝、活血等。通阳法是针对形成阳气不通症状之病因进行治疗,以疏通气机、通达阳气之治则。如胃气先虚、痰盛瘀阻、肝气偏盛而致肝气犯胃证,痰浊瘀滞则阳郁不伸,故治疗必豁痰化气以通阳散结,疏肝理气以调和脾胃。
王氏内科医家治疗胃脘痛组方一般有4类药物,一是豁痰散结类:主要有瓜蒌、半夏、薤白等;二是疏肝理气类:主要有佛手、香附、旋覆花、郁金、娑罗子、绿萼梅等;三是活血行气类:主要有瓦楞子、丹参、红花、川芎等;四是健脾消食和胃类:主要有白豆蔻、白术、神曲、陈皮、鸡内金等。由表4可知,扶脾类药物使用频次较高,集中体现了新安王氏内科医家对脾胃之重视,正气得复,祛邪则可事半功倍。王氏医家深谙“回阳之中必佐阴药,滋阴之内必顾阳气”之理,随证加减,脾胃虚寒证以温中理气和胃为主,或加少许黄连制约热性,饮食伤胃证以健脾、养胃阴为要,或佐肉豆蔻温中,此4类药物是新安王氏辨治胃脘痛数学模型之组方要素。
从表3看出,肝气犯胃证主要药物关联为豁痰散结药,加旋覆花治胸中结气,枳壳行气宽中;脾胃虚寒证则以陈皮、香附理气和中,半夏配伍瓦楞子温胃止痛,《日华子本草》云:“半夏,味咸,辛。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其为辛温之品,能降逆下气,正合“胃以降为顺”。脾胃虚寒、胃阳不足,以辛温之品通阳散寒,除虚寒而振阳气,使阳气通达周身;饮食伤胃证,究其病机,乃饮食损伤脾胃,脾胃伤则痰湿生,痰湿阻滞气机,不能通达阳气,痰湿越重则阳气越郁,阳气越郁则痰湿越不能化,则以茯苓、肉豆蔻配伍温中行气、健脾利水、化湿通阳;瘀血停胃证常用川芎、佛手、香附等活血行气以通阳,舒肝和胃。
宏观的症状/体征是中医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百癣夏塔热片治白癜风效果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