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机平时注意汇集前人著述,并加以整理。
《推求师意》一书,原为明初戴思恭所撰,后刊本已不易复见,汪机“睹其本于歙县,始录之以归,祁门人陈桷校而刊之”。《脉诀刊误》一书,流传不广,歙人朱升虽有抄本,但“被视为秘典,不轻以示人”,汪机闻讯后,即“备重赀,不远数百里,往拜其门,手录以归”。经补缺正讹后予以刊刻,使此书得以流传。医学理论汪氏宗《内经》、《难经》,强调治病以调补气血为主,尤重理气。在外科治疗中,强调“外科必本于内,知乎内以求乎外”,应以补元气为主,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对外科发展有较大影响。针灸上本《素》、《难》,认为针能治有余之病不能治不足之病;灸有补无泻,针有泻无补。个人著作著作甚丰,有《医学原理》、《本草会编》、《读素问钞》、《脉诀刊误集解》(校刊戴同文之《脉诀刊误》而作)、《外科理例》、《痘治理辨》、《针灸问对》、《伤寒选录》、《运气易览》、《医读》、《内经补注》。其中除《本草会编》及《内经补注》已佚外,均有刊本行世。医学成就汪机一生究心医学,撰写医学著作,直至古稀之年,仍刻意钻研,握笔不辍。其著述态度相当谨严,如《伤寒选录》,数十年始完成,《医学原理》亦8年而成,朝究暮绎,废寝忘食。此外他还有著作《运气易览》、《续素问钞》、《针灸问对》、《脉决刊误集》、《痘治理辩》等。其中影响较大者,首推《石山医案》。此为门人陈桷“取机诸弟子所记机治疗效益,裒为一集”,全书3卷,尤其是《营卫论》一篇,提出了固定培元学说,奠定了新安医学流派的理论基础。汪机在学术上,既受金、元各家影响,又不拘一格。其著作最显著的特点,是汇集各家之说,在阐发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由此也奠定了汪机一代名医和新安医学奠基人的位置。正因为如此,时隔数百年后,在年“千年徽州杰出历史人物”评选中,汪机以医学大家的身份入选仅有30人的徽州千年历史人物。新安医学源远流长,医家众多,思想也是百花齐放。从医家到流派,我们不仅仅要增加对医学发展史的了解,更应该激发对中医发展的思考。新安医学,中国医学,需要我们在了解过去的基础上不断地去发展,去创新!安徽中医药大学策划:大学生记者团文字:巢春燕图片:来自网络编辑:俞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