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6日,这天后来被称为“深圳的生日”,这天是深圳称为特区的日子。这是一组反映深圳刚成为特区的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的深圳跟其他沿海城市,并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不最发达的城市。当时,从成为特区的那一刻起,深圳的面貌日新月异。
大家要注意,深圳特区是一个区域,不是深圳全市。具体来说,深圳特区东起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江口之安乐村,南与香港新界接壤,北靠梧桐山、羊台山脉,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平均7公里。在这个范围内,特区享有众多优惠政策,用于吸引外资。
早在宋朝时期,深圳就是南方海路贸易的重要枢纽,隶属于广州香山县,这里盛产食盐、香料、珍珠等。深圳的前身又名新安县,明朝政府曾扩建东莞守御千户基地,建立新安县,县治位于南头,辖地包括现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区域。
清朝时,深圳隶属广肇罗道广州府。晚清时期,随着清政府与英国相继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港岛、九龙和新界割让、租借给英国。从此,原属新安县的平方公里土地中,有.61平方公里脱离其管辖,深圳与香港从此划境分治。
年1月,广东撤销宝安县,设立深圳市。当年3月5日,国家批复同意广东省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但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广东省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深圳设龙岗、葵涌、龙华、罗湖、南头、松岗6个管理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是当年竖立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入口处的一块广告牌,作者是袁庚。除了率先提出这个口号外,袁庚还在深圳特区创造了多个第一,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公开招聘;第一个改革人事制度,冻结原有级别、工资等级,实行聘用制;第一个实行工程招标;第一个进行分配制度改革;第一个实现住房商品化;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显然,深圳特区要发展除了吸引外资外,必须拥有大量人才。袁庚想到了一个办法,“派出人员,奔赴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采用组织推荐、自荐、公开登报招贤等方式,并通过笔试、口试和组织考察等方法确定人选。”
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深圳成为特区后,这里一下子成为追求人生理想的地方,无数人希望来到这里打拼。事实上,能进入深圳特区里工作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当时东起小梅沙、西至宝安的南头安乐村,有一条长达84.6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即大家熟悉的“二线关”。
这张照片中的孩子如今都是千万富翁,原因众所周知。深圳特区的设立,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的发展,这里的居民也最先富裕起来。正如领导人对深圳特区的评价,“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需要铭记的是,农民工对深圳的发展贡献巨大。
深圳特区从设立那一刻开始,其定位就非常明确,“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政策的窗口,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特区搞好了,经济发展了,收入可以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