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伟
荡舟歙港游画廊,
美景入眼心欢畅。
风光独特秀旖旎,
民俗风情难相忘。
新安江(别称歙港)山水画廊景区位于徽州境内,素有“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之称。我们今天(0/7)慕名前往一游。
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生态环境极佳,在碧波荡漾的江中乘坐游船观赏,只见波光粼粼清澈见鱼、沿岸翠绿繁花似锦、民居村落粉墙黛瓦,呈错落有致且交相辉映,是画里青山、水中乡村,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国画。航行途中还上岸参观了干年古樟、红妆馆、汉张留侯祠、九砂古村和观看新安渔风——九姓捕鱼实景演出。各景点详情介绍见下:
千年古樟位于漳潭村,漳潭的居民90%姓张,张姓之祖为汉相张良之后裔,其后代进士张秉之长子在漳潭定居,并植树两棵,为入居之奠纪念树,其中一棵生长旺盛(即如今的干年古樟),另一棵在大跃进年代大炼钢铁时被砍。因为樟树生命力旺盛,“樟”与“章”谐音,寓意子孙后代读书做文章,且村内植樟树较多,村民对“樟”感情笃深,但以“樟潭”命名与水不谐,乃改村名为“漳潭”。
红妆馆徽州红妆是大户人家闺女的陪嫁物品,大至婚床衣柜小到女红针箧,件件精缕细刻,内外应有尽有。一色朱红的贴金绵延铺陈十余里,又称“十里红妆”。微州红妆是婚嫁当天的娶亲队伍,前以喜灯引导,后为红妆压阵,轿内新娘端坐,两旁争相围观,一路唢呐高奏、爆竹声声,把吉日的奢华和喜庆演绎淋漓尽致。徽州红妆始于明清,主要流行于古徽州及浙江沿海一带,是徽州富饶经济的典型反映。经数百年的传承演变,成为古越遗民特有的“闺阁文化”,是当时百姓津津乐道的民俗大餐。至今,徽州红妆依然是人们心中一道难以忘怀的亮丽风景。
天下第一轿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天下第一轿轿身宽2.5米、轿身长2.9米、轿杠长7.3米、重约一吨、为十六人抬龙凤大轿,古今罕见,轿身四周有窗,所有立柱、隔板均精雕细刻,花鸟、龙凤均有典故,单是人物就数以千计,且个个栩栩如生,神态有别,设计巧夺天工,形态美仑美奂,其整体俨然似一座移动的豪华宫殿,耗费工时当以万计,神州古轿无出其右,现存放于红妆馆展示。
汉张留侯祠相传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激流勇退无意功名,托名“辟谷”隐居,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而建庙奉祠。“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的楹联概括了其一生。因他曾封“留侯”,故名〈张留候祠〉。
九砂古村位于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中心地段的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呈玉带型分布、阶梯型错落有致,但更吸人眼球的是晒秋”画面。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在这秋阳杲杲、金风送爽的时节,那承载着泥土深情和农人喜悦的玉米、南瓜、东瓜、辣椒、粮棉等农作物陆续收获,田地里的斑斓渐渐隐去,而另一道风景在晴空下显现:院场里、门前空地、河边路旁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晒簟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显摆出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可谓“瓜果满架,一展千秋”。雪白的棉花,金黄的谷穗,红色的高粱,黄灿灿的玉米,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这两幅晒秋图案中黄的是玉米、绿的是绿豆、红的是辣椒。
九砂人姚文采(~原名丰)是与陶行知齐名的教育家。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生物学、解剖学讲师,兼任私立安徽公学(后改名安徽中学)副校长兼教师,后接任安徽中学校长和南京市第六中学校长。在屯溪期间,曾任黄山建设委员会工赈处副主任、黄山管理局局长、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部战地服务团团长等职,并创办黄山天都文物社,为开发黄山作出了贡献还著有《生物学讲义》、《解学讲义》等。
九砂古村是山水画廊线上静默的桃花源。
新安渔风九姓捕鱼实景演出可说是今天最精彩一幕。从鱼乐园展板得知了九姓捕鱼的来龙去脉。远溯至北宋徽宗二年,朝廷剿灭歙州方腊为首的起义军后实行了残酷的株连九族。韩世忠奉命解押许、叶、何、陈、钱、林、李、袁、孙九个姓氏的老幼妇孺百余人至汴梁处治,木船行至绵潭忽然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韩顿起怜悯之心将九姓族人暗自释放谎报船覆人亡,为免日后生祸事下了四条禁令,禁穿鞋、禁止上岸、禁与岸上人通婚、禁叙今释放之事。从此九姓人靠水吃饭打渔为生,形成各姓独特捕鱼方法并留传至今。
相关链接
王春伟:湖畔卧名寺香茗出山中——再游天目湖
王春伟:阳羡五月最江南
王春伟:山海关的时空穿越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