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的眩晕源于“耳石症”
首语:眩晕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应该看哪个科?怎么对医生说清楚“你的晕”?能不能治好?
最新研究发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占整个眩晕病的三分之一,发病率最高,也称为“耳石症”。这种病好发于老年人,常有特殊的诱发体位。由于我国仪器设备和整体诊断水平的限制,该病能够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患者经常在临床的多个科室之间辗转,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当眩晕发作时,总是怀疑是不是心脏和脑血管出了什么问题?或是脑子里长了瘤子?
其实这种眩晕诱发的病因在我们的耳朵里,在人体的内耳里,有一套专门掌管人体平衡功能和位置感觉功能的精密结构,如半规管和前庭部分、内淋巴、小耳砂等,如果这些结构中任何一处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平衡位置感觉异常,眩晕随之而来。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原因是内耳“负责”平衡的耳石,因为某种因素(如体内代谢、外伤等)脱落,游离的“耳石”进入半规管内,这是它不该去的地方,因而改变了半规管内流体力学特性,导致头部转动感觉异常。即当头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眩晕及眼震,伴恶心、呕吐。
针对这类眩晕,只要做耳石复位就可以解决。耳石复位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和仪器复位,经过单纯的变换体位,将掉进半规管的耳石复位至前庭后,眩晕症状即得到治愈。一次复位成功率达80%,两次复位者还有10%以上可以成功,因此治愈率可达90%以上。但是,手法复位与医生经验有关,如复位速度不易统一,复位角度不准确等,因此手法复位并不易普及。目前我们研究所采用的是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化耳石复位仪,有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一般一到两次复位就能彻底解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