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新安县 >> 新安景区 >> 修心八颂

修心八颂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朗日唐巴大师作慈诚翁呷堪布讲解

今天讲的《修心八颂》是专门用来降服和改变内心的法门。我没有降服自己的内心,就给大家讲,并不是很合适。可是,现在作为一个老师,大家都在期待着我,没有修好也不得不讲了。

无论是听法、还是修法,前面都要以恭敬心祈祷历代传承上师。对于真正实修的人来说,一切加持都来自于传承上师,没有他们,就得不到这么殊胜的法。所以,一定要祈请传承上师。每天念“传承上师祈请文”的时候,必须要发自内心地祈祷。否则,很难生起信心、虔诚心和恭敬心,要念念不忘传承上师并感恩戴德。

我得到的传承来自曲元朗颂老喇嘛,他七十多岁就圆寂了,是第二世蒋贡康楚仁波切亲自传给他的。后期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又得到了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的传承。所以,传承非常清静,非常殊胜。

以前,也说过,我什么都没做到,但对上师的信心从未动摇,没怀疑过任何上师,我所见过的上师都是佛菩萨再来。我敢保证对上师,及上师和弟子之间没有任何不清静的地方,师徒之间也没犯过任何戒律。

第一位上师是刚才提到的闭关的老喇嘛曲元朗颂仁波切,他是非常殊胜的一位上师。

第二位是白玛才旺仁波切,尽管他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转世、化身、活佛等,但是,他所做的一切如寂天菩萨一般。虽然他精通五明,国内外的信众都很崇拜他,但他没有一点傲慢心。当他讲完法,弟子们走后,就下去把弟子们坐过的垫子上的灰尘抖掉,擦一擦不干净的地方。他根本不会想,自己应象一位大法师、大成就者一样,傲气十足地高坐在法座上。所以,他是这么好的一位上师,是一位真正的菩萨。

第三位是堪布曲云恰当仁波切,他像第二个米勒日巴尊者一样,手里一分钱都不留,把人家供养的钱,全部给了僧众和弟子。自己住在一间只有两平方米的小屋子里,他有那么多弟子,住的好一点是有条件的。但是,他从来不让弟子们为他做这些,一生都住在那里,知足地修行,也得到了无比殊胜的成就。

闻名世界的晋美彭措法王如意宝,第十二世大司徒法王都做过我的上师。回头想一想,我接受过传承的上师,没有一个凡夫人,确实是菩萨再来,并不是表面上说说而已,而是发自内心地这样想。

大家都知道,法王如意宝,他的弟子遍布全天下,世界上不会再有任何一个人,做到像他这样,弘法利生事业遍天下,不是再来的菩萨,还有谁能做到呢?所有我的上师都是这样,他们度化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摄受了无数弟子。所以,在我的心目当中,他们都是真正佛菩萨的化身。

但是,遗憾的是,虽然我得到了他们的传承,却没修好,今天坐在这里给你们讲法,也很惭愧,因为没达到这个境界。可是,不讲也不行,总不讲,大家也不一定能自己去学、去修,我只好提醒大家。

我们每次修法之前都祈祷历代传承上师,确实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要每时每刻的祈请,这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你心目中有这些传承上师,口中也祈求他们,像孩子呼唤母亲一样的祈祷,念“传承上师祈请文”,就会得到加持。如果得不到传承上师的加持,独自修行,则力量弱小,肯定修不出效果。所以,一定要依靠上师,对上师有信心。

如果只依靠上师,自己不修,肯定也不行。对上师有信心,相信因果、轮回的话,不可能不修、不学。在坐的金刚弟子都是聪明人,希望大家学好、修好,不要懒惰、懈怠。要学那些传承上师,像他们那样修行,这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以前,没意义的事做得太多了,以后要尽量避免。

《修心八颂》是降服自相续的法,是旧噶当派的修行者,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它的作者是西藏著名的大成就者朗日塘巴大师。当初阿底峡尊者来到西藏,他的弘法利生事业非常广大,并有许多弟子,他主要的六大弟子之一就是朗日塘巴大师。

朗日塘巴大师一生中修行人身难得、死亡无常、业及因果、轮回过患,修得不是一般的好。我们只是口头上会说而已,而他是发自内心地感同身受。

他一生中几乎没笑过,给人感觉是个黑脸人。只有一次,他在打坐时,一只老鼠爬到曼札上面的松耳石上,它想把松耳石搬走,可是搬不动。于是,这只老鼠就叽叽的叫来了同伴,一起把那个松耳石搬走了,看到这个情景,他唯一笑了一次,除此以外一生中再没有笑过。

他的弟子们问他说,大家都说您是黑脸,请问上师,您为什么这样呢?他回答说,我之所以这样,是当我想到轮回中众生的痛苦,就无法笑出来。

大家想一下,他的修行已经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啊?一生中几乎没笑过,是因为想到六道众生的痛苦根本笑不出来。而现在有些人问我:上师,人身难得修了七天、死亡无常、轮回过患、业及因果各修了七天,行不行啊?修这些天差不多了吧?想一想,朗日塘巴大师修行一生也不够,而我们只修七天,这能算是修行者吗?以朗日塘巴大师的修行为标准,我们的修行不及他的万分之一,所以,我们要以他做榜样,像他那样修行。

其实,我也只是口头上这样说,实际上不可能像朗日塘巴大师修得那样好。但是,我也以他为楷模,今后一定要努力去做。

我们今生获得这么宝贵的人身是非常难得的,不是无缘无故得到的。我一讲这些,有些人就会想,也不讲像大手印、大圆满、那洛六成就法等高层次的法,却每次都讲人身难得、死亡无常,都听腻了。

我认为人身难得、死亡无常是修行的基础,从这里开始修的话,就会成为非常好的修行者。如果没有修好人身难得等前行法,以后修任何法都不会有好结果。

有些人稀里糊涂地修完了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最后,也没什么感受,这肯定是不行的。要回头检查一下,共同外前行部分,自己修的怎么样?自己应该清楚,人身难得怎么修的,死亡无常怎么修的。

我们道场的弟子跟我说,上师,我知道人身难得。我问她是怎么理解人身难得的。她说,人身这么难得,要好好保养,爱护身体,别碰了,别磕了,别受伤。这样理解,就错了。

修人身难得,要知道,好不容易得到一次人身,不要浪费。不闻思修,只是吃喝玩乐,浪费人身就没有意义,这样的人身是没什么价值的。

闻思修,才能利用人身,不利用的话,下一世不一定能获得这么好的身体。有人会想,怎么能得不到人身呢?那么多人,中国就有十三亿多人口,应该能投生成人啊。不是的,获得暇满人身并不容易。

当然,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即使得到人身,也没有意义。得到人身,要用在学佛、修法上。下一辈子不一定能有机会,见到佛,听到法,值遇善知识,这一生要把握住,修上去。

不利用,无常很快就会来的,地球上根本没有不生不灭、常住的人,顶多活到一百多岁,就死了,不在地球上了。在坐的大多数人,年龄已经过去一半了,剩下的几十年不修,下一辈子,得不到人身怎么办呢?会不会投生到别的地方呢?这是肯定的。六道众生,得不到人身,就会去地狱、饿鬼、傍生道。投生下三途,有没有痛苦和折磨,大家都了解。那时还能修行吗?

获得了人身,必须抓紧时间修。包括我们道场在内,有些居士一看上师要来了,才想到我得赶紧修法了,要不上师该说我了。上师来了修,上师不来就不修了吗?修法并不是为了上师,而是为自己,那为什么不修呢?

看在上师的面子上修法,绝对修不下去,上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你的身边,他也是无常的,有离开的时候。

进入佛门,应该精进修法,无论上师在哪里,修法都不要放松,不然,就来不及了。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很快就过去了。无常来到头上时,谁都躲避不了,到时候都得走。

临终的时候,我们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都要好好修,不能认为自己还年轻,离死亡有一段的距离。无常什么时候来,谁都定不了。之前,比我们年龄小的人走了多少?刚生了几天的孩子,死的也很多啊,很多人活到十几岁就死了,年轻能保证不死吗?

要修好无常法,相信因果、相信轮回。因果和轮回在我们的眼前,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恶因,得下三途的果。种善因,得上三途的果。最殊胜的果是往生净土,万事万物都在因果中。

大家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找不到不信因果的任何理由,如果还是不信,只能说是自己欺骗自己了。

有人问我,修禅宗,直接打坐,行不行?没有共同外前行的基础,不一定能修出正确的禅坐。无论修显宗、禅宗、密宗,都要修共同外前行,缺少了此法,修任何法都不一定会成功的。

接下来,白教的传承把菩提心放在最高的位置上,当做最殊胜的修行,标志就是冈波巴大师著的《解脱庄严宝论》。

以后,我们要把《修心八颂》当成一门课程,每天念一遍,时刻提醒自己,把朗日塘巴大师、冈波巴大师等历代传承上师当作榜样。以前,传承上师都修得如是好,为什么我们修行的力量达不到如此的境界呢?所以,要努力学习前面讲到的传承上师们,精进修行。

道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不能相互计较,碰到一点事就互不相让。如果想做这些的话,就不用进佛门了。大家不是想学佛、修法吗?既然进了佛门,成了佛弟子,就要尽量好好修行,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

所以,这次讲朗日塘巴大师的《修心八颂》,大家要好好学一学,不能讲完就不学了,也不修了。修行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生坚持,一直到死。不能今天高兴就修,明天不高兴就不修,修行是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是解决一切众生脱离痛苦的问题。所以,痛苦也要修,快乐也要修,不高兴并不是法带来的,也不是佛带来的。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学修此法,我们不能失去难得可贵的法宝。

郎日塘巴大师所著的《修心八颂》有八句话,是根据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旧噶当派的传承而写的,他属于旧噶当派。后期,宗喀巴大师创建了新噶当派,即格鲁派。旧噶当派中不仅有朗日塘巴大师,还有许多修行非常好的大成就者。

《修心八颂》告诉修行人如何降服自己的内心,以及修行人应如何面对一切。这八句话并没有包括前面的顶礼和后面的回向,只有中间这八句。但是,却几乎包括了所有大乘修行的内容。下面一一给大家讲解。

愿我以胜如意宝饶益他众之意乐时时刻刻倍珍爱轮回一切诸有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众生,也就是说,我们要把六道一切众生看得比如意宝还珍贵。什么是如意宝呢?佛经中提到过,佛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从海里取出的一颗宝石,叫如意宝。

如果能得到如意宝并供上,那么,在它面前求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能够心想事成。除了解脱道以外,如意宝都能满足我们的心愿。如果能拥有一颗如意宝,子孙七代都享用不完。在释迦牟尼佛出世之前,流传着许多如意宝的故事,很多做生意的人,去海里取回如意宝。

如意宝是那么好的东西,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众生比它还可贵吗?把众生看成比如意宝还可贵,有什么好处呢?因为有了众生,就有布施等行六度的机会,有了众生,我们就可以有发慈悲心和菩提心的对境,有了这颗心,就可以得到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要比如意宝还可贵得多。如意宝无法让我们解脱、成佛,众生却可以给我们提供解脱、成佛的机会。如果能利用好,并发慈悲心、菩提心,就可以得到究竟涅槃,还能成菩萨、成佛。所以,对我们来说,众生比如意宝还可贵。

如果我们的心能想到这一点的话,是非常了不起的。当然,我们很难做到,把每个众生都看成比如意宝还可贵,尽管不能完全做到,也要尽量做。要发自内心地珍爱众生,而不是口头上说几句好听的话,实际内心并不真正地珍爱他们。即使表面说得再好,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修行人。

真正的修行人要时刻珍爱众生,包括六道一切有情,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珍爱。如果能做到这些,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修行者。现在我们还没做到,以后要逐渐去做,只要好好闻思修,肯定会有希望成为好的修行者。

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诚心诚意又真挚尊重他人献爱心

在任何情况下,和其它人交往,要时刻想着降服自己的内心。不能因为自己有权或钱而产生傲慢心,认为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如果有了这样的傲气,修行永远都不能成就。因为有钱、有权对修行人来讲,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它只是临时生存的办法,不会带来究竟的利益。所以,这些都不值得骄傲。而且,在自相续中根本无法留下一滴功德水,因为在高高的山顶上留不住一滴雨水。

面对众生时,要把自己看成比任何一个众生都卑下,因为这样可以降服自己的内心。

有些人会想,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权、没有钱,有些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甚至连饭都吃不上,难道我不如他们吗?我比他们还低下吗?不能这样想,应该要降服自己的傲气。

要观想,所有的众生都是自己的母亲,我们的一份爱心奉献给如母众生是应该的。另外,他们都像菩萨,也许马路上要饭的人中,就有佛菩萨的化身,因而要尊重他们。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菩萨,谁是凡夫,如果这样观想,就可以起到降服自己内心的作用。

有些人表面很谦虚,做事规规矩矩。但是,内心并不是这样,而是认为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如自己,如果只是表面做出来给别人看的话,是没有意义的。要发自内心,真心真意地认为自己比众生卑下,要记住所有众生的功德。这样,就可以降服自己的内心,就可以在自相续中留存好的东西。

尊重每一个人,要感恩每一个众生,这样才能修好这颗心,这非常重要。比如,讲法或者放生,大家都会认为上师对我们有极大的恩惠,实际上作为一个老师来讲,你们对他的恩惠极其重大。因为有了众生,才有机会施予帮助,增长功德,积累福报。所以,你们帮助了我,并不是我帮助了你们。这样的话,我应该感恩你们。

不仅讲法,做任何事都是这样的。比如,放生时,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是我放了那些鱼,救了它们的命,这是不应该的。实际上应该感谢鱼等那些生命,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有了帮助众生、增长功德、利益他人的机会。

有了这些,才有机会成佛,没有这些,我们肯定不会成佛,所以,应该感谢所放的这些众生。是它们带来这么好的功德和利益,并非是我们帮助了它们。

不能想:我今天拿了一万元钱,救了那么多的生命,我很了不起。一旦这样想,不但没有功德,连自相续中留存的功德,也被傲慢之水冲得一干二净。

所以,要想:是这些众生利益我们,而不是我们利益它们。是这些众生帮我们,而不是我们帮它们。如果能够这样想,那么,对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将充满感激之情。对脚下的地,天上的云,空中的风等等一切大自然,也会感激不尽。因为没有这些,我们就没有机会生存在地球上。如果这样的话,很难遇见佛法,也不会有闻思修及成佛的机会。

不仅这些,还要感谢道场及今天提供道场的施主。如果没有这个道场,我们就没有机会听法。所以,对待万事万物都要感恩。

去年地震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捐钱、捐物,还有些人跑过去帮助灾民,实际这是修行最好的机会。是那些受灾的人帮了我们,而不是我们去帮他们。是灾民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去利益他们。所以,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一样,内心不能有傲气。

另外,没有这些众生,我们怎么修六度呢?大乘佛教中有六度:第一布施度;第二持戒度;第三忍辱度;第四精进度;第五禅定度;第六智慧度。

第一布施度有三种:无畏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没有众生,布施谁呢?法布施时,讲给谁呢?所以,要感谢众生,给我们布施的机会。

第二持戒度有三种: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饶益有情等戒就是利益众生的戒律,没有众生,针对谁守这些戒呢?

第三忍辱度:没有众生忍谁呀?寂天菩萨说过:

“无害忍不生”。

没有人害你,怎么忍辱啊。假如有人打我、骂我、糟蹋我,要这样观想,是佛菩萨给我示现,来帮助我修行。没有害我的人,就没有忍辱的对境,也就生不起忍辱的心。

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这些众生,应该感谢他们。《入行论》中讲过,

“敬佛不敬众,岂有此教言?”

只恭敬佛,而不恭敬众生,佛并没有这样的教言。所以,要恭敬佛,同样也要恭敬众生,这样,才有机会成菩萨、成佛。以后做任何事时,都要想,并不是我帮他,而是他帮我,这样就不会生起傲慢心。接下来的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同样的道理。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这句话很重要,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不要观察别人。如何观察呢?从身、口、意三方面观察。

第一:从身方面观察:杀生、偷盗、邪淫,都要查清楚。怎么杀的,今天杀生没有,以前杀没杀,有的话,要立即忏悔,否则,不会有好结果,杀生的人肯定会堕入地狱等三恶道。到现在为止,我们每天都讲不要杀生,却还有些人不拿生命当一回事,经常杀蚊子、蚂蚁、蟑螂等。这都是因为内心并没有真正地相信因果,如果发自内心地相信因果,是不可能杀生的。一命还一命啊,还敢杀吗?

尽管在你的眼里,蟑螂很小,但那也是一条命啊!学佛的人不能杀生啊!连不杀生都做不到的话,其它的法就无法再谈了。

千万不要杀生,它的后果非常严重。大、小生命都一样,不能认为只是杀牛、羊、马等大的动物有罪过,杀蚊子、蚂蚁、蟑螂等小动物就没有罪过。小动物也是一条命,它们同样有痛苦,断了它们的命一样有罪过,将来偿还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相信因果,就不要再杀生了,不相信,那就随你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不断除杀生,修任何法都没用。所以,首先要做到不杀生。

身的第二个方面:偷盗,除了世俗人认为的偷盗是一方面外,还有其它一些行为也属于偷盗,比如,抢劫等,这些都要注意。

身的第三个方面:邪淫也要注意。

如果受过居士五戒,一定要观察这三方面。还没受过居士五戒,只是皈依了,就要守好皈依戒,也就是皈依佛不皈依外道;皈依法不杀生;皈依僧不接触外道的人等等。

按照以上的几方面观察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做不好的事,如果做了,就要去佛堂,在佛的面前好好忏悔。通过金刚萨埵四力法,完全可以忏除清净。

第二:从口方面观察:比如,打妄语,它的罪业很严重。形成习惯,本来不需要打妄语,顺便也会说出假话。如果说一些不是事实的话,对促进两个人的关系融洽有帮助还可以,因为大乘佛教可以善巧方便,利益众生。如果不是这样,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撒谎,那才是真正的妄语。

离间语,尤其是道场中,道友之间的离间语是最可怕的。地狱中专门有这些人接受报应的地方。比如,甲乙两个人关系很好,你心里想离间他们,就跟甲说乙的坏话,跟乙说甲的坏话,使他们发生矛盾。这样,百分之百要堕地狱。我们道场中有这种现象的话,大家必须要注意,时时刻刻要观察自己的心,千万不要说离间语。

还有粗语就是骂人,打击别人,说难听的话。

绮语就是说些没有用的话,如讲战争、妓女等等。修法和听法的时候不允许唠家常,要说一些有关佛法方面的话。这些家常话,可以找个时间单独去唠,但是,要尽量少说这些。以上这些是口方面需要注意的。

第三:从意方面观察:比如,瞋恨心也很可怕,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瞋恨心的成份。一旦有了外界的干扰,马上就显现出来,生气时脸都变了,这时候就不考虑一切后果,去伤害众生。因此,用慈悲心降服是非常重要的。

还有嫉妒心,像我们这样的人,去嫉妒总统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什么可嫉妒的,他已经是总统了,我们再嫉妒,今生也当不了总统。但是,对那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或者比自己稍微好一点的人就会嫉妒。如果他吃得、穿得或者住得好一点,自己就不高兴,并不择手段地伤害他。

我们道场里学佛的人,一定要注意这方面,嫉妒很可怕。有些人私下评价这个道场好,那个道场不好,嫉妒心和分别心都在日益增长,这样做是错误的。

应该认为所有的道场都是殊胜法教的圣地,是传授正法的地方。上师都是好的,道场都是好的,最主要是降服自己的内心。如果自己的内心不好,那么,看到的、听到的,就都是不好的事情。一旦心修好了,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持邪见非常可怕,一旦有了它,就无法修成正法及往生净土,也就没有解脱的机会了。邪见就是不相信因果,不相信轮回,不相信解脱,不相信三宝。不但不相信,还诽谤三宝,诽谤上师,诽谤因果轮回。这样的人就是持邪见者,他们什么都不信,持有邪知、邪见的人很难救度,死后也一定会下地狱的。这以上说了瞋恨心、嫉妒心和邪见,都是在意方面观察的,这些都要注意。

颂词中所说的“愿我恒常观自心”,就是要观察身、口、意这三方面,每时每刻都要观察,最主要是管住自己的心。晚上回家后,要抽出时间看一看,今天我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心里都想了些什么?要反醒一下,如果一天做的好事多一些,要发自内心的高兴,并把这些功德供养诸佛菩萨,回向六道众生。

如果今天做的事、说的话,感觉一切都不对,都是些违背佛法的事,或者是伤害众生的事,必须要到佛堂,在佛的面前忏悔。没有佛堂也可以发自内心的忏悔,以后一定要改,不再做了。这样的话,今天的烦恼就会被清扫干净,业障也不会再增长了。如果不忏悔,业障会一天比一天增长,当业障变得很大时,就不好办了。

以前,噶当派的一个非常好的修行人,每天都做一件事。他的右手边放一堆白色的小石头,左手边放一堆黑色的小石头。当一个恶的念头生起来的时候,就拿一个黑色的小石头放在前面,当一个善的念头生起来的时候,就拿一个白色的小石头放在前面。

他每天这样从早到晚观察自己的心,刚开始时,面前几乎都是黑色的石头,他知道后就改正自己,并坚持做这样的事。最后,直到面前的石头全部变成白色的为止,没有一粒是黑色的。这样,才能作为彻底改过自心的标准。

我们也可以按他的方法做,有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念头是什么样子,从哪里来,要观察,不要怕前面的黑色石头太多,而去控制自己不去那么想,要顺其自然。有了好的念头就放一个白色的小石头,不好的念头来了就放一个黑色的小石头,把坏的念头变成好的念头,改变自己的心,这样做下去,就可以使自己变得善良,生起慈悲心和菩提心。

这个方法很有效,以后大家可以试一试。没有石头,可以用黑豆和黄豆代替。如果不能从早到晚做这个事,可以每天做一个小时,看看你的心怎么样。是善的念头多,还是恶的念头多,这样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心态了。

“烦恼妄念初生时,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比如,刚刚生起瞋恨心,就要立即断除它。断除瞋恨心的方法就是用慈悲心,要把所有的众生都真正当成自己的母亲或者亲朋好友,这样来对治瞋恨心。假如想骂或者打人时,立即把他观想成自己的母亲,自己的母亲在面前,还能舍得打骂吗?这样就不会有生起瞋心的机会。

当瞋恨心刚生起时,比较好对治,这时,要断除瞋恨心。当瞋恨心很强烈的时候,再去降服就很难。

《佛子行三十七颂》里有句话:

“烦恼串习则难治,念知士持对治剑,

贪等烦恼初生时,铲除其是佛子行。”

贪心等烦恼是无始劫以来,串习下来的坚硬和顽固的习气,想对治它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意念和认知的勇士,时刻持着对治的剑,当贪心等烦恼刚刚生起的时候,要用智慧的剑,立即砍断它的头,这样,烦恼就没有了。否则,烦恼变大了,就不好降服了。

贪心没有止境,要懂得满足,如果不懂得控制,即使世上所有的财物都归你所有,也无法得到满足,还是需要更好的东西。所以,我们要懂得让心满足,当心满足以后,可以说所有的财富就都有了。对治男女之间贪心的办法,可以观想白骨等,但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满足。

愚痴心是指众生不知道如何取舍解脱道和善恶趣,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叫做愚痴。佛经中讲的对治的办法,是通过观想十二缘起,可以断除愚痴心。有关十二缘起方面的内容,以后有机会还要讲。

以上讲了贪、瞋、痴、傲慢、嫉妒等五毒烦恼。如果控制不了的话,就不好办了。而且,也不可能成为好的修行者。

愿我目睹恶劣众造罪遭受剧苦时犹如值遇珍宝藏以难得心爱惜之

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十全十美的。特别恶劣的众生,有邪知、邪见的人非常多,他们做了很多不好的、不如法的、甚至是伤天害理的事。

如果遇到他们遭受痛苦折磨和困难的时候,帮不帮他们呢?

这时候要像遇到珍宝藏一样,心里非常高兴。因为他们遭受痛苦我高兴吗?当然不是,而是我们得到了难得的帮助他们的机会,才高兴。为什么有了帮助他们的机会就高兴呢?因为我们今生有了这个宝贵的人身,如果能帮他们而不帮,来生就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了。

比如,投生地狱的众生,在那里谁能帮谁呀?自己受尽痛苦折磨,能帮别人吗?同样的道理,饿鬼道和傍生道的众生,也都没有机会帮助别人。饿鬼饥饿的感觉,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根本谈不上去帮别人。眼前能看到的傍生道的众生,像鱼、虾、乌龟等,是不可能互相帮助的。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它们互相残杀。

上天堂也很难有帮助别人的机会,天堂是享受快乐的地方,不需要互相帮助。

这样一看,轮回中只有投生人,才有机会帮助别人。除了人,六道中其它众生都没有机会帮助别人。所以,我们有了利益众生的机会,当然会非常高兴。

只有懂得佛法的人和修行好的人才认识到这点:我们现在投生人是多么不容易呀,尤其是获得了十八暇满人身,更是难之又难。所以,一定要利用好。机会来临的时候,不去帮他们,还等到什么时候啊,应该去帮助那些造罪遭受痛苦的众生。

去年地震时,很多众生都非常痛苦,对我们来说,这是利益众生的最佳机会。但是,我们并没有那么大的慈悲心、菩提心,怕去了那里后,再来地震时会死,就不敢去。这说明慈悲与菩提心还不够,如果有了足够的慈悲心和菩提心,这时,真是好机会。这样的机会比得到珍宝还难,要珍惜,不能错过,要心甘情愿地帮他们、救他们,这样修行才会有进步。

如果有菩提心的人,平时观察一下自己的心。假如有一千人要被匪徒杀掉,自己是其中之一,匪徒说杀一个人,其它人都免死,观察一下自己能不能站出来替其他人受死。

我每次乘飞机时就会想,如果遇到什么故障或恶劣天气,飞机出现危险。但是,只要一个人跳下去,全机的人就会安全。这个时候我能不能第一个跳下去,有没有救其他几百人的发心?

但一想到自己生命危机的时刻,就会害怕。有的时候觉得自己差不多能做到,但反复的想了不知道有多少次,还是做不到。所以,修菩提心方面还是没有修好,真正修好的话,应该能做到。

没做到,说明发心还不够,菩提心没修好。如果菩提心修好的话,肯定能做到。没修好也不要紧,现在开始有这个心就行,现在做不到,但可以往这个方面努力,要学菩萨的所作所为。

我们生生世世有无数次在六道轮回里投生,有时投生地狱、饿鬼、傍生,有时投生天人、阿修罗和人间,这期间没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今天为了其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算什么呢?这才是有意义的。

前几天,我问一个老太太修没修菩提心,她说修了。我问她是怎么修的?她说有一次去庙里,想到老伴自己在家,没人给他做饭,多可怜啊!应该回去照顾他,于是,她就回家了,她认为这就是菩提心。难道天下所有的夫妻互相照顾,都是菩提心吗?我感觉,这算不上菩提心。

以上所讲就是,当遇到恶劣众生遭受痛苦时,要像遇到珍宝藏一样地对待他们,把一份爱心奉献给众生,并珍惜利益众生的机会。

愿我于诸以嫉妒非理诽谤本人者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这四句话非常好,尤其是后两句,以前,噶当派的修行者们一生都修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把它写下来,贴在墙上。

现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从不为别人着想,还傲慢、嫉妒。一旦嫉妒,就诽谤别人,诽谤金刚道友,甚至三宝,连佛菩萨也敢诽谤。诽谤是指这个人根本没有杀、盗、淫、妄等犯戒的行为,却说这个人破戒了。

诽谤有非理诽谤和合理诽谤,合理诽谤是指:他偷东西,就说他偷东西。非理诽谤是指:他根本没偷东西,却说他偷东西了。不论是合理诽谤,还是非理诽谤都是不允许的。刚刚讲过,要观察自己的心,而不是诽谤别人。

不只是现在,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婆罗门女,受人指使,在衣服里放一些东西,装成怀孕,并说是释迦牟尼佛跟她做了不净事。佛早都没有贪心了,有谁能相信呢?这就是非理诽谤,佛在世时都有这样的事,更何况现在。

嫉妒等五毒埋藏在心底,如果不观察自己,一遇到烦恼事,就会出现在我们的身心上。一旦发现嫉妒心生起来的时候,要马上对治并降服它。降服的方法很多,如观想“自他平等”等方法来对治嫉妒心,而不需要听别人怎么说。因为我们内心里有贪、瞋、痴、慢、疑等烦恼。所以,眼前所看到的,就是很多不好的事。好在我们修的是正法,因此,要依佛法的内容,来降服和对治自己的心。

假如自己明明没有做坏事,但别人非得说是你做的,或者说,你如何不对,这时不用辩解,当自己是失败者,不当胜利者。修行人当失败者没什么,最怕的就是当胜利者,况且,有些地方也是我们没有做到。现在都是初学者,要尽量去做。

只要是符合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哪怕只有一点进步,也要往前走,千万不能后退。不能说这可受不了,亏损失败都是自己的,利益胜利都是别人的。现在做不到,要慢慢来。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后天再做一点,关键是不要忘记前面两句话。因为我们是修行人,必须按照这句话去做,要记在心里,如果一遇到事,就想起这句话,那就没问题了。

做到这两句话所说的,还是很难,难也得做,总有一天要成佛,不做这些怎么成佛啊。《佛子行三十七颂》有句话:

“吾虽无有少罪过,何人若断吾之头,

然以悲心于诸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虽然我没有一点罪过,却有人要砍断我的头,这时,要以悲心对待他,代替他人受过。土美大师和朗日塘巴大师都是这样讲的,冈波巴大师的《解脱庄严宝论》中类似的内容也非常多。所以,这两句话是必须要学、要修的。

愿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彼纵非理而陷害亦视其为善知识

以前,我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帮助过别人,对他有恩,按理在我遇到困难时,他应该报答我、帮助我。但是,这个人不但不帮我,反而陷害我、诽谤我、污辱我。这时,就要把他当作善知识看待。

当他陷害你时,可以把这些违缘转成道用。也许通过他的伤害,我们真正地进入佛门,开始修法,最后,就能够达到解脱的境界。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就是我们的善知识。

善知识不一定都是上师的模样,披着红色的袈裟,坐在高高的法座上,也不一定是非常庄严的人。他在哪里,谁都不知道。成为善知识的标志是:通过他对我们说的一些话和做的一些事,对我们非常有帮助,而且通过这些事,我们开始学习、修法,最后,得到解脱。如果这样,无论他说的话和做的事,是好还是坏,都是善知识。

大家都知道雪域高原即生成佛的米勒日巴尊者。在他的传记中记载,他家里很有钱,他的父亲米勒西饶蒋采临死时,因为米勒日巴和妹妹都很小,就把全部的财产,都交给他的伯父和姑姑保管。等米勒日巴长大时,母亲想要回本属于他们的财产,他们不但不还,反而根本不承认,还打她、骂她、糟蹋她、污辱她。母亲难以忍受这些事情,就让米勒日巴去学巫术,以报复他的姑姑和伯父。

米勒日巴遵从母亲的意愿,下决心学习笨教的诛法。当时他就拜了一个师父,跟他学习笨教法。米勒日巴只修了七到十四天,就修成了。于是,他选择了一个全村人都去姑姑家庆祝喜事的日子,米勒日巴开始施咒。姑姑家住两层楼,结果房子倒塌了,压死了三十五个人。

他母亲听到这些,知道一定是儿子做的,很开心,也心满意足了。这件事后,米勒日巴就想:我造了深重的罪业,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要找一位具德上师,好好修善法,消除业障。

于是,他拜了一位红教上师荣顿拉嘎。米勒日巴跟这位上师说,自己的罪业很重,杀了很多人,请求上师传给他法。上师同意了,并说,我这个法是大圆满的法,是至高无上的,早晨修早晨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如果你的根基非常好的话,根本不修,呆七天也能成佛。米勒日巴想,自己修七天笨教就修成了,一定是根基好,看来不需要修了。于是,就呆了七天,但什么感觉也没有。

七天后,他去找上师说,你不是说根基好的人,呆七天也能成佛吗,现在七天过去了,我没成佛啊。于是,上师告诉他,其实,我是说了大话,再说你和我也没有缘分,你生生世世有缘的上师,不是我,要去南方找,有一位大成就者叫玛尔巴大译师,他和你缘分很深,你去拜他吧。

米勒日巴一听到玛尔巴的名字,马上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好像所有的烦恼都停止了。他想,即使失去自己的生命也要去拜他。于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找到了玛尔巴大译师,玛尔巴早就知道米勒日巴要来,并去迎接他。

米勒日巴跟随玛尔巴大译师很多年后,上师才传给他法,之前一直都在盖房子,消除业障,最后,盖起来的房子现在还有。米勒日巴把玛尔巴大译师当成真佛,连自己最心爱的身口意,都供养给上师。他对上师从没有过丝毫的怀疑,把从玛尔巴上师那里得到的修行的精华窍诀放在心底,到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半山腰的许多山洞里,闭关修行四十多年,最后,成了一名无比殊胜的成就之王。

这样说来,伯父和姑姑就是他的善知识。没有他们,米勒日巴不一定能成为这么高境界的修行者。

有时,我们当中也会有因遇到类似这样的事情而进入佛门,精进修行的人,这就是你的善知识。因此,善知识在哪里,我们也猜不透。

如果把糟蹋我们、陷害我们的人,都当做善知识对待的话。说不定会成为非常好的修行者,不仅修行有进步,各方面都会提高。

愿我直接与间接利乐敬献诸慈母老母有情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这里讲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有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两种方法。直接利益众生就是自己亲自去做善事,比如,讲经说法,或者拿钱把一些马上要被杀的马、牛、羊,鲤鱼、泥鳅、乌龟等动物救下来,这都是直接利益众生。间接利益众生,如修法时念经,把这些功德回向给六道众生,愿他们早日脱离痛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等等。

直接利益也好,间接利益也罢,都要把六道一切众生当作慈爱的母亲,把我们的利益及快乐奉献给诸母有情,龙树菩萨讲过:

“地土抟成枣核丸,其量不及为母数。”

轮回中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没有一个众生,是未做过自己母亲的。既然都做过我们的母亲,那么,诸位老母有情痛苦的时候,我们要心甘情愿地替她们来承受痛苦。

修菩提心时,包含了“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自他平等”的内容。

“自轻他重”就是别人比自己重要,比如,有人要被杀时,我替他去死。

“自他平等”是指我和众生都是平等的,没有上下高低之分。

“自他交换”是当有些众生特别痛苦的时候,观想他们的痛苦和折磨由我来代受,我的幸福和快乐奉献给他们。

而且,自己要默默地去做,不应该在没有做之前就先去宣传,既使是你作了好事,对修行人来讲,宣传也是不对的。

所说的“默默”是指所做的一切不能宣扬,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利益众生,关键的一点是不可以宣扬。

有很多人都是做一点好事,马上就宣传。比如,告诉别人去放生了,如何如何好,实际他的目的,是让别人知道自己多善良、多好。做好事是为了自己,有什么可宣传的。

例如,有些人上次地震时去了灾区,捐了一些钱和物品,回来后到处宣扬,说自己到灾区做了什么,捐了多少钱,给了多少物等。这样,并不是修行人的做法,而是为自己做广告,宣传自己是个好人。

有一些大老板,捐十个亿,二十个亿,表面看来他的发心很好,背后却在媒体中大肆宣扬。实际上,他真正的目的谁都不知道,真正学佛的人是不会这样的。即使捐了一百个亿,也不要宣传,否则,你的功德就一点都留不住了,只能有一个大家认为,你是好人的荣誉而已。

当然,这种现象在一些佛弟子中也存在,做了一点好事,马上就宣传。做好事并不是为了宣传自己,而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降服自己的内心。所以,以后无论做大事、小事都要默默地做,到处宣扬是不符合佛法的。

愿我所行此一切不为八法念垢染了知诸法皆如幻解脱贪执之束缚

前面七句话讲了菩提心,后面这句话讲的是空性。修行中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修心八颂》包括了全部的内容,很难再找到象《修心八颂》这样殊胜的法。朗日塘巴大师讲的这个法,虽然,看起来只有短短的八句话,却包含了整个佛法的精华。

愿我所修的一切法,不要被世间八风垢染。世间八风是指利、衰、誉、毁、称、讥、乐、苦。

利是追求健康、长寿、平安,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修行,等于第一个污染。

衰是指为了避免疾病、短命、贫穷等去修法,这是第二个污染。

誉是名誉,追求名誉的人很多,为追求名誉而修行就是第三个污染。有些居士在修行中也会这样,希望自己在道场中修得好一些,这样自己的名誉可以传出去,以便大家都认为自己修得好。对修行人来说,追求名誉是一种障碍。

毁是诋毁,是怕被别人的流言蜚语所诽谤而修行,不是为了内心有真正感受而修,因此,这是世间八风的第四个污染。

称是称赞,为追求他人的称颂赞扬而修行,这是第五个污染。

讥是挖苦,怕别人挖苦、侮辱而修法,是第六个污染。

乐是快乐,追求快乐而修法,现代人的生活跟以前比,是天地之差。但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为了满足欲望,而不断地追求快乐而修法,是第七个污染。

苦指为避免一切痛苦而修法,抱着世间人的愿望而修,是第八个污染。

为了追求以上这些而修行,就被世间八风污染了,很难成为好的修行人。所以,修行时要有一颗真正的出离心,这样就不会被世间八风所转。

什么叫出离心呢?“出”是内心里感受到轮回的苦难而生起厌烦心,不希求世间的任何快乐和圆满。“离”就是离开六道轮回的痛苦,向往清净刹土的决心。“心”就是日夜不断地感受这种厌烦心和决心,“出离心”这三个字一定要搞清楚。

修行唯一的目的是脱离苦海,利益众生。如果不追求世间的名誉、权力、地位、金钱,健康等等,就不会被世间八风所污染。我们修出离心,能不能修到这样的程度,目前谁也不能确定。但是,无论如何,还是要往前修,要思考,一旦有了世间八风的污染,就不会有出离心了,没有出离心就无法脱离轮回。

在出离心的基础上要具备菩提心,前面七句讲的都是菩提心。朗日塘巴大师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修行者,绝对会有加持的,他所讲的这些内容,大家要深入地学习,深入地思考。

如果你认真学,认真修,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加持融入你的心间,一定会有所改变的。佛菩萨和传承上师再加持你,但是,你不修,还是无法改变你的自心。所以,要闻思修。不能只是口头上说,修行是修内心,口头上讲得再漂亮,都是没有意义的。是否修好了,反观内心就会知道。

今天,有一位弟子说:“我们道场所有的道友有一人不成佛,我就发自内心地不成佛,我一定最后一个成就。”这是很接近于地藏菩萨的发愿: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这样的发愿多好啊,我很高兴。大家不要因为害怕堕入三恶趣而修行,如果这样就变成小乘发心了。三恶道当然要离开,但是,心里仅仅想的是自己,不想众生是不正确的。而应想:宁可我下地狱,也要帮助别人。为了救一个人,失去自己的命也要做,这才是发大乘菩提心。

我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得到解脱,为了利益众生,不能追求别的回报。真正的菩萨连解脱都不追求,只求利益众生。

如果做点事就求回报,是不值得的,我们是想利益众生获得佛果。既然是这样,还有别的什么回报可求的呢?难道放几条生命就求丰厚的回报吗?往昔的修行者和佛菩萨们都是为了求世间的回报而修行吗?他们都是不顾一切地利益众生,连做梦都没忘了利益众生。如果你做好了,回报自然而然就会有的,不能特意去求回报。

“了知诸法皆如梦,解脱贪执之束缚”,是指外器世界和有情众生等万事万物都是如同幻觉一样,不是实有的。那么,刚才讲了很多如何对待众生的内容,现在却讲这一切都是假的、不存在的,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呢?了知诸法皆是如梦的境界,主要是按修行的次第,修行最后的结果,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才算是有一点成就。

幻觉是指像一些病人那样,看到、听到许多常人看不见,听不着的事情。实际上,是不实有的病力导致的显像而已,根本不存在他所说的东西和声音,这就是幻觉。同样的,这个世界也如此。我们眼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幻觉而已,没有实在的东西。像昨晚上的梦一样,梦里确实看见了山河、大地、人等很多景象,也有恐惧和痛苦,高兴、快乐和享受,都是实实在在的样子,一旦醒过来的时候,却无影无踪。同样,我们眼前的所见所闻也如同梦一般,是在我们眼前的一种假象。

很多人认为怎么不是实在的呢?眼前的一切不是都存在吗?这是因为自无始劫以来,我执在心相续中形成了一个习惯,执著看到的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当我们有一天能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世间万法都是如同梦境一般的时候,就会感觉,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的,都像做梦一样,再也不会出现实实在在的东西。

现在我们内心执著这个世界,所以,能看得见、摸得着。当我们的内心打破这种执著的时候,世界就不是实在地存在于我们的眼前了。这时,我们看到的就是另一个境界,而不是现在我们执著的这个世界了。这里并不是只在嘴上这么说,而是事实就是如此。而且,这些并不是某个人想出来的,其实万法都是这样的本来面目,佛只不过提醒我们这个事实而已。

初学者要发愿,希望看见内心这个世界,这样,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了。现在我们没到这个境界,不要着急,前提条件是观察内心,修好内心。如果做到了这些,最后,我们离证悟空性应该不会太远了。

暂时来讲,烦恼把清静的心污染了,我们的佛性显现不出来。依靠甘露妙法和殊胜的窍诀,把内心被烦恼染污的污垢都去掉,本来的清净之心就会显然。

从现代的角度来讲,佛教超越哲学。哲学只包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从世俗谛即凡夫人的角度看,佛教与唯物主义的观点有些相同,从唯识派的角度看,佛教与唯心主义的观点有些相同,而从胜义谛即中观应成派空性的境界看,佛教既不是唯物主义也不是唯心主义,已经超越了唯物和唯心,这就是“了知诸法皆如幻”的意义。

所以,不要太贪恋和执著眼前的事物,我们唯一追求的是解脱、度众生、成菩萨、成佛。今天讲的这些内容就是如何做菩萨,如果真正想做菩萨,要懂得身、口、意应如何做。

以上讲的这些都是修行的窍诀,希望每个人修行有提高,一天比一天,一个月比一个月,一年比一年增上,并且学会观察内心,降服内心,学会为人处事,不断利益众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9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