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标识是学校的象征,是学校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浓缩和提炼。建德市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文化标识系统建设,创新学校文化内容,拓展学校文化领域,建好校园文化载体,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品牌。
01
浙江省严州中学
校史渊源
清光绪27年(年),严州中学创建于严州府治古镇梅城,时称六睦学堂;年,更名为浙江省严州中学;年,被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年,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落成于城东新区买臣故里朱池。年,组建浙江省严州中学教育集团。年,被确认为浙江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
严州中学历经百年沧桑,文化底蕴积淀丰厚。严州中学素以“严实”校风著称。年将“严实”校风概括为“三严三实”,即:“治学严谨、纪律严明、要求严格;思想诚实、教学踏实、生活朴实”。“严实”之道赋予了严州中学厚重的人文精神,“严实教育”是百年严中砥砺形成的学校特色。近年来,严州中学深化“严于修身,实于做事”的严实教育,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深化名校合作办学,构建校本课程体系,完善课堂导学模式,探究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六大核心素养,培育“力学笃行,进德修业”的时代新人。
校党史馆
严州中学坚持党建引领大局,全面发展,创建党建示范点——睦新馆。坚持“立足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严实”党建品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守正创新”党建主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党建工作新路子,努力把党建示范点打造成引领师生理想信念、展示学校党建成果的优质教育平台。该示范点被评为建德市第一批“三强四化、模范机关”示范单位。
校训:进德修业
意为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出自《周易·乾》。学校在“严实”校风的浸润中,于年确立校训“进德修业”,倡导师生“增进道德,建立功业”。“严以修身重进德”,“实于做事重修业”。“进德修业”既是对“严实”的传统继承,更是对“严实“的发展诠释。
校标
古有诗人咏梅言志气,今有严中颂梅育学子。一颂,梅香凌寒来,寓意“进德”为先,育人“修身立德,忠贞高雅”。二颂,梅花迎雪绽,寓意“修业”为果,育人“坚忍自强,取艺立业”。
标志中心设计繁体“严”字,既是校名,又是校风“严实”的精髓。“严”字上半部分设计二“口”,犹如严中立两个校区,共同发展、共展辉煌;又如两朵梅花,象征严中高尚坚忍的“梅花文化”;更似古梅城的城墙垛口,寓意严中承载深厚的历史底蕴。“严”字下半部分,形如两位在学校荫庇下勤学修身的学子,体现学校严实的校风与进德修业的办学宗旨。
校歌
新一代严中人踵事增华,继往开来,厚重悠久的历史积淀是我们不竭的源泉,开拓创新的视野胸怀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严中师生始终不忘初心,薪火相传,用实干践行使命,用奋斗续写辉煌。
02
建德市梅城初级中学
校史渊源
浙江省百年名校建德市梅城初级中学始创与年,前身为严州知府聂镐敏所创立的宝贤书院。百年沧桑,宝贤之士荣辱与共,形成了“艰苦创业、百折不挠、严谨治学、尊师勤勉、崇尚科学、淡泊名利、热心公益”的宝贤精神。学校“以贤治校、以贤治学、敬贤育贤,”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以建设杭州市知名的农村特色初级中学为学校发展目标。近年来先后荣获浙江省百年名校、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三育人”岗位建功先进单位、杭州市示范初中、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杭州市文明校园、杭州市智慧校园示范校。
办学理念:让尚贤成为一种信仰
学校“尚贤”特色课程充分挖掘地域严州文化和学校宝贤文化内涵,创新课程内容和形式,构建以“贤德”、“贤能”、“贤行”为组块的尚贤特色课程群,培育“厚德纯正、朴素雅致、严谨尚学、笃行致远、尊师勤勉、担当扬善”的尚贤学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成就“厚德为范、儒雅内敛、严谨治学、业务精良、敬业奉献、担当使命”的尚贤教师。
校训:厚德尚学、笃行扬善
厚德——厚实德泽、热爱祖国、心怀感恩
尚学——严肃谨慎、追求完美、尊崇科学
笃行——坚定理想、知行合一、善行而终
扬善——积极入世、主动担当、扬善抑恶
校徽
校徽整体图案为一朵梅花,意为学校坐落严州古府、梅花之城,更有梅之坚守,为师生之追求。梅花中间为宝贤书院,代表学校前身以及学校建校时间,更有传承宝贤文化精神,引领学校内涵式发展之意。
03
建德市梅城中心小学
校史渊源
建德市梅城中心小学建于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时任知县改“宝贤学堂”为“建德县高等小学堂”;年,更名为“梅城镇小学”;年,并入梅城镇培红小学;年5月,培红小学更名为“梅城镇小学”。年,梅城镇一小和梅城镇二小合并后,更名为“梅城镇中心小学”。
育人理念
梅城中心小学一直努力践行“五育并举”的育人方针,以“正德笃行、严学致新”为校训,营造“立德有则,芬芳循循”之校风,“启明有方,暗香盈盈”之教风,“行规有矩,花开蔓蔓”之学风;以“为每个孩子提供成长的可能”为导向,以“正德行,学本领,强体魄,善交往”为学生努力方向,打造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学习场,以“实践”为载体,以“爱心”为支点,以“评价”建机制,激活教育的活力。
梅城小学校训:正德笃行严学致新
育人目标:正德行,学本领,强体魄,善交往
队伍建设:树正气,立师德,比学问,重温情
班子作风:敢担当,为人先,比服务,重实效
文化标识
学校坐落于余年历史的古镇梅城,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为此学校logo用梅城小学的首字母“M”来凸显新安江之钟灵,承载乌龙山之毓秀;用半朵梅花来代表梅城这千年古镇之底蕴,结合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之色彩,从而设计出了形象而有文化内涵的校标。
吉祥物
我们常把少年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校园即花园、学生即花朵,毋庸置疑,梅城小学用梅花宝宝和银杏宝宝作为吉祥物最为合适。梅花宝宝,既能应和有半朵梅花之称的梅城,又能寓意不与百花争艳、独自在寒风中绽放美丽的高洁。而银杏宝宝,也寓意着坚韧与沉着,不管遇到多困难的事情,都不会因为挫折而退缩。梅花宝宝和银杏宝宝不仅寄托了学校对所有学子们的殷殷期盼,希望孩子们在学校这个大花园里健康快乐成长,同时培养孩子们“立德有则、启明有方、行规有矩”的行为品质。
办学亮点
正所谓“落点成方圆,韵染化形色。”梅城中心小学以“课程育人?活动炼人”为主旨,以“明德”、“寻匠”、“知事”、“创园”为主线,建设农乐实践园、童心牧场、成长林、劳动文化长廊、匠心坊、严州小吃工坊、拓印馆、求智书社、严州艺秀台、严州文化主题公园、古诗攀登等活动场,将育人目标与劳动教育、养成教育、课程建设、学科知识学习有效整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并依托“自助式成长银行”评价体系,通过“创优争章”,激励全体师生成长。
04
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校史渊源
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地处新安流域,坐怀于驰名中外的新安江大坝,创办于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老牌新安江第一小学。半个世纪前,面对动荡局势和技术堡垒,新中国水利人携手披荆斩棘,自主创新,以人和之力造就了新安江水电站的奇迹。水是团结和创新的象征,它利万物而不争,与天地共生,因不争而汪洋浩荡,其势亦柔亦刚,正如新安江第一小学师生虚怀若谷,包容万物,齐心协作,锐意创新的处世态度。
办学理念
上善若水为新安江第一小学的“坝韵文化”之源,几十年来,历久弥新,外显为“团结、创新、自立、自强”的育人理念,代代相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立是自强的基础,是发展的基础,是一种自信。作为水利人的后代,新安江第一小学学子们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岁月见证着新安江第一小学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学子们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矫健步伐。
校标
校标由“一小”二字变形组成,似双手托起的雏鹰在阳光下展翅飞翔,也恰似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象征着学生是未来的希望,预示着学生锦绣灿烂的前景,中间图案形成“人”形,显示着新安江第一小学“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新安江第一小学“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校标图案由五部分组成,表示新安江第一小学始终如一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思想,图案色彩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体现了新安江第一小学的基础教育性质。
文化内涵
“礼以修身,乐以养德”。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新安江第一小学以“礼乐”为文化基石,以“礼乐广场”为阵地,从学习之道和为人之道入手,秉持着以“忠孝仁义智信勤廉”为核心的德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谦谦尔雅的礼乐学子。
办学亮点
新安江第一小学将“团结、创新、自立、自强”的育人理念融于包括校史馆、节水馆、生命体验馆及劳动教育基地的“三馆一地”的建设,学生在场馆体验中感受校园历史文化,领略宇宙无限奥秘,培养劳动实践能力。积极开展“新安坝韵”校本课程建设,课程包括探12科技、葫芦丝韵、建德联韵、课间韵动、水墨新安、新安诗韵、生命韵章等。每每周三都会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分年段进行竹竿舞、木兰扇、跳跳球、抖空竹、腰鼓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
来源: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
编辑:蔡宇冠陈一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