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middot榜样忙ldqu

儿童患白癜风的原因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20159.html

以实干“建证”初心

以担当为马,矢志不渝,不负韶华

他们甘于奉献、默默耕耘

以己为灯,发光发热

他们始终坚守在一线

奉献着无悔青春

他们汇聚成榜样的力量

凝心聚力,迸发磅礴力量

感染着每一个“安装人”

让我们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榜样力量

向榜样看齐,与时代同行

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英也尔乡

莫木鲁克阔坦村驻村工作队

的集体宿舍里

一间10平米的房间

摆放着一张单人简易床和桌子

房间内狭小整洁

这是中建新疆安装驻村工作队队长、

党总支书记、第一书记刘洪江的宿舍

干净整洁的桌面上

几本厚厚的红色的驻村日记本

让人不禁好奇···

翻开桌上的驻村日记

像在读一本故事书

里面有刚来村里时的感想

村里农田使用情况

也有贫困户的收入构成

如何让资金运用的最划算

还能看到图尔贡·米尔扎子女上学的事

记着67岁老人家塞麦提·艾海提今年需要的处方药

···

脚踏实地,情系群众,

帮困解难换“真心”

黄沙飞舞,僻远干燥,莫木鲁克阔坦村位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英吉沙县,离乡政府3.5公里。全村总人口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48.4%,属于深度贫困村。再加上莫木鲁克阔坦村生态环境脆弱、水土资源短缺、产业发展落后、内生动力不足、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程度低、缺少生产技能等问题,使之成为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刚到村里,扶贫大石就沉甸甸的压在刘洪江的心坎里,他与驻村干部一样,任重道远。

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和驻村干部们走访村民,核实每一家每一户家庭现实情况。可是,很多人对此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既不热情欢迎,又不拒之门外,而是不理不睬。大多数村民对增收致富也提不起兴趣,田地里杂草丛生···

面对这种情况,他和驻村干部扎下根来,俯下身去,为莫木鲁克阔坦村的村民们忙起来:只要谁家有困难,粗活重活刘洪江都会去帮助一把,常走到农户家里,看住房是否安全,用水用电是否方便,陪伴孤寡老人和儿童···

他帮助美合日古丽·亚库普收割小麦,因为她家都是女人和小孩,缺少劳动力;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为村民送法律、送政策、送温暖、送文明···

看到工作队真的为大家干事儿,日子越过越好,村民的怀疑、冷漠慢慢褪去,民心渐渐聚拢到工作队周围。

年9月,原驻村工作队长张敬书记因连续高强度工作而猝发心梗,无法继续驻村工作。刘洪江从张敬手中接过脱贫攻坚指挥棒,临危受命担任第一书记。

从普通驻村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刘洪江表示,压力重重,这接过的不仅是脱贫攻坚指挥棒,更是带领莫木鲁克阔坦村脱贫致富的责任。

因地制宜,精准出招,

脱贫攻坚用“匠心”

刘洪江始终认为,只有思想脱贫,生活才能真正脱贫。

“你好!你好!你好···”夜幕降临,村委会办公楼内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村民们正聚精会神,随着刘洪江一字一句读着。

为提高村民生产技能及文化知识水平,刘洪江和队员们充分利用周一村民大会并成立农民夜校,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和科学技术、农业技术等各类培训,提升群众知识文化水平,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引导村民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改变农村生产生活面貌。

刘洪江发挥教师专业特长,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将语言、文字与实物达到了同步,因信息量大、界面友好、动画配合,村民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日常走访中,大人、小朋友们都喜欢叫他“刘老师”,村民们慢慢也愿意用国语交流。

“看到村民国语水平一天天在提高,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了30年的老教师,是自己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地方”刘洪江说道。

针对一些特殊的贫困户,刘洪江就带领驻村工作队投入更多的耐心去帮扶他们。上门给他们讲解扶贫政策,手把手的教算账,协调解决现实困难,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根据本地资源禀赋、村民家庭情况、个人特长、个人意愿等方面进行“把脉”,帮助寻找致富门路。

塔依·阿卜杜热伊木今年60岁,家里4口人,驻村工作队没来之前,妻子身体残疾整日愁容满面,儿子成天无所事事,8岁的女儿在乡里上小学,一家四口守着着家中4亩土地种植小麦,生活过得紧紧巴巴,总想着政府会给钱给物,不会让自己和家人饿着。

面对这种情况,刘洪江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出谋划策。在刘洪江和驻村工作队支持帮助下,夫妻两个开始试着从事养殖业,从两只小羊羔起步,到如今有9头牛、10只羊的规模,年仅养殖业增值3万余元,卖麦草收入2万元,他的儿子麦麦提·塔依在刘洪江的联系下与村致富带头人阿卜杜热西提·阿卜杜热依木一起在莎车县从事建筑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目前,塔依·阿卜杜热伊木计划再贷款5万元,多买几头牛,扩大养殖规模。“是刘书记点醒了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心里踏实多了!”塔依·阿卜杜热伊木激动的说。

刘洪江在开全体村民大会时说“把就业作为村民最直接、最有效的致富手段。”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刘洪江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现已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全部就业,解决就业人,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目标。

特色农业,精准脱贫,

致富增收用“巧心”

年起,为实现村民年人均收入过万元的目标,刘洪江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根据当地条件,谋划布局、宣传引导村干部和村民统一思想,培植适宜当地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板栗南瓜作为本村主打产业,发动当地村民一起参与种植。把无法外出就业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社,共同引进种植板栗南瓜。

说干就干,年3月,刘洪江和支部书记多来提古丽自掏腰包垫资2.7万元购买板栗南瓜高品质种子,亲自学习并传授村民种植经验,从南瓜种子播种这一天起,不论白天还是深夜,刘洪江的身影总出现在田间地头。他一边虚心向种子公司和乡里聘请的农业技术人员咨询和学习种植技术,一边又把学到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

年6月,南疆持续高温,南瓜正处于生长的关键阶段,为确保南瓜收成,他跟技术人员一道,经常顶着烈日在田间查看南瓜生长情况,为村民提供细致入微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今年7月,乡间一朵朵南瓜花争相绽放,看着沃土中一个个金黄璀璨的南瓜,刘洪江心里喜忧掺半,如何成功销售这些南瓜,并获得较高收益?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经协商出台板栗南瓜“线上”营销方案,探索出一条“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新路径,刘洪江和驻村工作队动员各方资源拓宽销售渠道,想方设法为板栗南瓜找销路,设计定制包装箱、手提袋,带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如今,刘洪江带领着莫木鲁克阔坦村积极发展产业扶贫项目,成立村民专业合作社,归并蔬菜大棚座种植豇豆,流转土地亩种植板栗南瓜,吸纳无法外出就业村民38人,盈利10余万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起来,我们腰杆更硬了,信心也更足了,给村民办实事也有钱了。”看着一车车装满拉往各地的板栗南瓜的货车,刘洪江高兴的说。

持之以恒,努力拼搏,

久久为功下“恒心”

一排整齐划一,白色院墙相隔的集中连片房,院外庭院经济一片生机盎然,门前白绿相间的水泥长条路若隐若现,错落有致,成为了莫木鲁克阔坦村内引人注目的美丽“风景”。这是刘洪江带领驻村工作队历时一个月精心打造的集中连片房,院墙粉刷一新,院内统一布局。

“看,这就是我的新家,自从住进这‘小院房’,太舒适了,这多亏了刘书记和工作队!”苏力坦?吾休尔,眉飞色舞地介绍着。

告别了过去的土炕,凌乱的土院子,房间内窗明几净,皮具沙发、餐桌、电冰箱、席梦思床、淋浴器、地板砖···现代化家具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屋内水电改造装修、吊顶、厨卫分离、庭院里生机盎然,种满了无花果···

夜幕降临,盏太阳能路灯既照亮了村里的道路,也照亮了村民的心···

自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刘洪江不断引导村民自愿、自觉开展“三新”活动,主动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大力开展庭院整治,逐户进行改厕改厨,拆土炕、添家具行动,充分发挥红黑榜和爱心超市表彰奖励先进、批评鼓励后进,激发村民内生动力,让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引导村民过现代化生活。通过开展庭院经济、人居环境整治、清理杂物等相关工作,出钱、出物、出力,解决实际问题,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精气神发生了巨大改变。

全力以赴,硕果累累,

舍己忘我守“初心”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每一位扶贫干部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扶贫干部都付出了超于常人的汗水。

刘洪江和他的妻子陈静雅都是新疆安装技校的老师,结婚25年,两人几乎是形影不离,第一次和丈夫两地分离,陈静雅十分不适应,思念更是日日涌来,年8月,陈静雅和学校领导一同慰问工作队,看着丈夫消瘦疲惫的身影,和两条被蚊虫叮咬的满是疤痕的腿,她努力忍住要流出的眼泪。

“平时电话里他只说当地农民的纯朴、小巴郎为他们画的画像···每次回来,都是鼓动亲人、朋友捐赠衣物,甚至连上海的朋友都被他发动邮寄衣物给村民,却不知道他其实自己过得这么辛苦···”陈静雅哽咽的说道。但她还利用自己是教师的优势,每天晚上给村民上文化课、教唱歌曲,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刘洪江的支持。

新疆安装领导、同事及亲戚好友的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刘洪江对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让贫困村民们能住上环境优美、有保障的住房,刘洪江带领工作队队员充当小工角色,经常挑灯夜战到凌晨2、3点,和村民一起拆土炕、建围墙、改厨改厕、家具入户、房屋粉刷···为让村民早日用上美观、结实、实惠的餐桌,刘洪江和工作队队员发挥自身专业特长,自己动手焊接制作餐桌51张,钢制大门20扇···为了让村民们过上舒适而现代化的生活,刘洪江自己掏腰包为困难群众买床、买书桌···田间房内,每一处都饱含着刘洪江带领村民走向幸福的决心和心血。

一份份“扶贫成绩单”背后,是刘洪江与驻村工作队无数个不分昼夜的坚守与付出。3年来,一千多个日夜,刘洪江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时刻秉承为贫困户办实事解难题的工作理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如今的莫木鲁克阔坦村土地实现条田化,美丽乡村已显雏形,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水平与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年最后4户23人稳定脱贫,经过自治区评估验收,莫木鲁克阔坦村整村脱贫。

“能够亲身参与和见证脱贫攻坚这一时代和历史伟业,是我们的荣幸,驻村三年,给了我沉甸甸的收获!”刘洪江笑着说道。

“叮铃铃···”村里的学校放学了,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三五成群的维吾尔族“小巴郎”“小古丽”正迎着阳光笑着向我们跑来···远远听到他们叫着“刘老师!刘老师···”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中建新疆安装扶贫干部

下大力气解决贫困地区实际困难

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他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奋斗着、建设着、奉献着

用自身的实际行动

彰显“央企人”责任担当

践行“安装追梦人”的奋勇前行

相关阅读

?新安·榜样

敢啃硬骨头的“90”后

?工地骆驼“老”唐

?持之以恒使命必达

?不忘初心有梦前行

今日馆主多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6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