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新安县 >> 新安景区 >> 上海摄影NoAmiddo

上海摄影NoAmiddo

作品栏目

A·穿越之旅:

拍摄巴布亚新几内亚与世隔绝的原始丛林部落

张建强孙国祥/摄影吴爱雯/撰文

提到巴布亚这个岛屿,十有八九的人对此闻所未闻。甚至惊讶地问:有这么个国家吗?在非洲?对国人来说,神秘,是巴布亚的代名词。

巴布亚是远离文明的另一个世界。蟒蛇、毒蛇、蝎子、黄蜂、蚂蚁大军、食人鱼随处可见。更不用提毒贩、未开化的土著部落和疟疾了,每一样都可能成为令人恐惧的杀手……

巴布亚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属印度尼西亚最东的岛屿,在赤道的南半球,是世界上仅次于格陵兰的第二大岛,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接壤,和澳大利亚隔海相望。这里幅员辽阔,崇山峻岭,地形险阻,交通极为不便,一路上到处都是茂密的树林。经过长途的颠簸,摄影师张建强、孙国祥来到了与世隔绝的巴布亚(查亚普拉省瓦梅纳)神秘原始丛林的部落。在这片物种繁复的原始丛林之中,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身处陌生环境的恐惧,更是复杂难缠的雨林植物,凶恶剧毒的丛林猛兽,甚至不同部落的追杀。

从摄影师张建强、孙国祥的镜头看过去,在丛林里生长的巴布亚人皮肤黝黑,头发弯曲,前额后缩,眉脊隆起,鼻翼宽阔,嘴唇较厚,胡须不密,颌部突出。当地的土著在蛮荒原始的环境中,练就了一双巧手和独特的审美观。他们头发卷曲,全身赤裸,只有腰间扎一个短草裙,裙上穿着珠母贝、狗牙,头上带着一圈华丽的极乐鸟羽毛,有的人鼻子上穿着野猪獠牙,脸上涂着鲜艳的颜色,有的人描着各种奇怪的花纹,有的人浑身用猪油涂得铮亮。

过去笔者曾纳闷,为什么一些战地记者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到最危险的地方去采访,甚至丢掉生命?当看到了这组充满苍茫、神秘、原始、梦幻的影像时,才真正体会到“痴迷”的真正涵义,理解了张建强、孙国祥为何义无反顾,不辞辛劳、疲惫,甚至危险后的收获和来自心灵深处的无悔。

危险的丛林生活并没有阻碍巴布亚人们的娱乐。在巴列姆谷节上,大家不仅互相馈赠礼物,还展示不同部落和岛屿的歌舞节目。他们头上戴的五彩头饰是由天堂鸟、老鹰、公鸡等羽毛制成的,身上穿的是由特殊木材制成的裙装。歌舞表演一般以少女们的舞蹈开始,她们戴着各色贝壳和羽毛制成的首饰,头上和脖子上戴着花环,边唱边跳,舞蹈强调手臂和腰的动作。接下来则是小伙子们的舞蹈,他们的舞姿强悍,用节奏鲜明的歌声伴舞,并吹起海螺、摇晃贝壳制的响器伴奏,显得十分有男子气。

虽然丛林深处的很多部族属于未开化民族,但是他们却对原始丛林充满敬畏,原始丛林中的诸多动物对他们来说是食物,而巴布亚人却对一种动物情有独钟,那就是猪。有的部族的酋长在自己的鼻子上挖了个大洞,把野猪的爪尖嵌进去,既作为权威的象征,又表示对猪的崇敬。有的酋长把野猪的睾丸串起来,戴在手腕上,以表明他的信仰并表示力量。有的部落的族人把用木炭和猪油制作的化妆墨浓抹在脸上,借以表现他具有不辱祖先的武勇。

因为猪代表当地人的地位、身份与财富,所以他们最喜欢用猪牙串成头冠和项链。猪还是巴布亚人定亲的聘礼。当地人认为,只有猪才是最珍贵的礼品,赠送五头猪可娶一个新娘。姿态超群的女子,通常可以得到七八头猪的聘礼。这里实行男女分居。每个家庭有男屋和女屋,女人和孩子跟猪同住在女屋里。夜间,人和猪躺在一起,有若爱猪如子。

笔者注意到,照片里的舞者头戴大嘴鸟面具。身上绘着浓墨重彩,非常漂亮。戴大嘴鸟面具的男人旋转舞蹈,音乐则靠竹筒和木块的击打来响彻。乐器由尺寸不一的竹子做成,非常“彪悍”,大竹子吹低音,小竹子吹高音,加上树叶伴奏,汇成了一支美丽朴实的交响乐。当村里的男女老少齐心协力吹出一支支和谐的大自然之乐时,观者都深感震撼!

摄影师张建强、孙国祥告诉笔者:返沪之后好多天,那个天堂鸟国度的丰富色彩和那个令他们魂牵梦绕的巴列姆山谷仍在他们的脑海里闪现,难以自拔,尤其是那里与世隔绝的人们为纪念亲人逝世会斩断自己一根根手指的奇异风俗,令他们印象深刻。

虽然与世隔绝,报载巴布亚的森林还是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着,伐木公司不到无树可砍的时候恐怕都不会主动离开的。那里的伐木工人也是巴布亚人,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并破坏自己的家园,最终赚取那些少得可怜的报酬来维持生计。曾经,“这里是地球上最像伊甸园的地方”;如今,这里也开始满目疮痍。亚太地区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巴布亚天堂雨林,正被无情地摧残着!

B·印象德国

刘咏摄影/撰文

今年夏末秋初的时节,我来到了德国,它是一个满着中世纪的城堡与公主、圣杯骑士及屠龙传说的梦想国度。沿着浪漫的莱茵河,慢慢感受中世纪的古堡风情,走过玩具之都纽伦堡,再到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德累斯顿、小威尼斯班贝格以及闻名于世的科隆大教堂??

行走在德国的城市与乡村,让我充分感受到德国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结合。面对历史,摄影人不应该有高人一等的念头,这让我想起诺奖获得者莫言曾经说过的两个小故事:一是上世纪80年代他去德国访问时,被一个老太太的伞尖刮伤了眼角,他说:“那个老太太一直向我道歉,虽然语言不通,我能感受到她的愧疚。由此我想到一个无意伤害别人的人,她内心的痛苦不亚于被伤害的人,我们应该宽容无意伤害他人的人。”另一则是他去一个汉堡姑娘家做客,其父亲曾是一名纳粹,莫言说:“一个现在看来慈祥、勤劳、善良的老人如何和纳粹的铁皮鼓联系在一起呢?这告诉我们在时代局势下,一个人,即便是高智商的人也未必不被蒙蔽、不随波逐流,所以我们对待历史,不但不能遗忘,而且要宽容。”

莫言说,全球化带来便利,但对于文学来讲,怎样保持独立和个性,是各个国家、民族的作家都面临的问题。莫言说,无论什么年代,作家都不应该有高人一等的念头,也不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有能力成为群众的代言人。作家应该不仅是社会生活的观察者,也是实践者,要有坚持自己立场的勇气,并在作品中坚守自己信奉的道德和价值。

莫言说,作家还应该是一个回忆者,“说得绝对一点,写作就是回忆。作家应该从浩瀚的历史中,寻找到与当下生活进行比较的素材,并在对比中,发现人性变异的规律”。此外,莫言还认为作家应该是一个自我批判者、对艺术创新不懈的追求者,尽量使自己的创作别开生面。摄影亦然。我想摄影的生命力与文学一样,它的出路也在于创新。当然,有创新就有冒险,但摄影人要有这种敢于冒险的勇气。对于一名摄影人来说,不管你从事何种题材的摄影创作,最终要让作品说话,一时的毁誉会被时间冲刷干净,表扬和批评不应成为影响摄影创作的因素,不应顾忌或祈求什么,只有在自由的心态下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行走在德国,基本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城市、教堂、田园、城堡。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室内还是街头,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无论是瞬间的获取还是守株待兔,我想用快门把我的感受记录下来,这不仅仅是感受,还希望让画面提升到文化的层面上,让画面与众不同有点新鲜感,关键是让人看了之后有所回味、有所联想。于是在摄影的技巧上,我习惯用三种方法来表达我的理念:首先是点测光,它使我能清晰捕捉到想表达的情感对象。其次是能有效地在画面上产生虚实变化和主次关系的大光圈。最后是多重曝光,我喜欢它是因为它能把不同的对象重新组合,也能艺术地打破原有的形体,画面上的人文风情既有德国古典的传承,又不乏写意画的灵动与含蓄,城市、乡村,人物造型上略带现代画的夸张与变形,骨子里却是不变的古典风韵。这些都是源于德国生活的现代题材,从而产生一种崭新的形象。

行走在八月的德国,此时的德国雨水较多,天气乍晴又雨,变幻莫测。可喜的是我能够想象身处于清新明快的巴罗克式建筑中,听着雨滴敲打在玻璃窗上的声音,吃着烤猪肘,享受着誉满全球的德国啤酒,是多么的惬意!德国的城市小镇别有一番景致,让我驻足流连,久久不愿离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59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