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历时三年拍摄的大型纪录片《天下徽商》已经陆续在央视和安徽卫视播放完毕,该纪录片的播放,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更引起了不少人对徽州的兴趣。正如《天下徽商》总监制、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禹成明所说:徽州是谜一样存在,这里滋润了徽州文化,这里养育了徽商。我们会一直想象数百年前的徽州到底是一幅什么模样,并试着用复原或拼贴出这一历史。
《天下徽商》总监制、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禹成明
本人有幸陪同《天下徽商》摄制组跑了徽州一府六县有代表性的徽州乡村,并作为情景再现的外景制片人之一亲眼目睹了以叶海鹰总导演摄制组的艰辛和执着。我觉得他们镜头里应该诠释了这些问题,相信你看后能够得到答案。
《天下徽商》总导演叶海鹰接受黄山广播电视台采访
第七集:徽州女人
这是一份相当有趣的徽州家书,从中我们仿佛看到,寒夜孤灯之下,一位商人妇正拈管展笺,书写心头恨事:
“所闻你在外娶妾,如何大胆胡行?年纪有了四十,也须灭了火性,思前我待你恩情,如果有了此事,星夜赶到店中,骂一声‘狐狸精贱人’,看你如何做人?”
听说男人在外面又纳了一房小妾,家中荆妻不由得怒火中烧,醋意大发,以至口诛笔伐,兴师问罪。
一番穷追猛打之后,妇人下了最后通牒,要丈夫限期返归故里,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来家杭州经过,多带几把金银,头脚鞋面多要,头油也要几斤,大女儿胭脂花粉,二女儿要丝带头绳,细儿无有暖帽,衣裳多不合身……我也不要别物,只是虚亏,要吃人参。”
平素节俭持家的主妇,看来此番是动了狠念,不惜狠狠斩上一刀,让自己的男人出点血,以便长些记性。
如此泼辣、强悍的形象与人们心目中传统的徽州女人显然有着天壤之别。
千百年来,徽州女人素以勤劳、坚贞、隐忍而闻名于世,那凄风冷雪中至今犹存的座座贞节牌坊,似乎仍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辛酸而沉重的往事。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解读历史上的徽州女人呢?
渔梁,地处安徽歙县古城以南的练江之畔,是古徽州著名的水运码头和货物集散地。
“一自渔梁坝,百里至街口;八十淳安县,茶园六十有……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
这是徽州商人自己创作的《路程歌》,描写的就是徽州人从渔梁出发、沿新安江顺江而下、直抵杭州的情景。
古徽州素有“八景”之说,而“渔梁送别”即为其中之一。
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对新婚夫妻在这里依依惜别,也不知有多少位母亲将年少的儿子狠心地“往外一丢”。
这些别离故土的徽州人,有的一生就再也没有回来。
长河落日,孤帆远影。
渔梁,寄托的是无数徽州家庭的梦想;
渔梁,又演绎出多少悲欢离合的一幕。
明清以来,地处万山丛中的徽州是个高移民输出的地区,根据当地俗例,男子年满十六就要出门做生意。
安徽歙县南乡更是流传“歙南太荒唐、十三爹来十四娘”的俗谚,说的就是徽州人的早婚现象——不少人年满十二、三岁就得完婚,然后外出经商,有时需要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返乡省亲。
对此,胡适先生解释说,“离乡撇井,四出经商,对我们徽州人来说,实是经济上的必需,家人、父子、夫妇数年不见也是常事。”徽州向有“一世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之说,“一对夫妇的婚后生活至多不过三十六年或四十二年,但是,他们在一起同居的时间实际上不过三十六个月或四十二个月——也就是三年或三年半了。”
复旦大学教授王振忠
徽州有一句话叫“十户人家九为商”,就是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外出务工经商,这应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现象,所以说留守的徽州妇女是一个很突出的社会现象。
“徽人不蹲家,经营走四方。”
男人常年奔波在外,侍奉双亲、抚育子女、主持家政的担子自然落在了女人身上。
这些徽商妇们常常“口绝鱼肉,日夜绩麻挫针”,“一月得四十五日”,一个月的劳动量居然相当于45天之多,其间的劳顿艰辛当可想见!
清懿堂,世上罕见的一座女祠,位于安徽歙县棠樾村。这块“贞烈两全”匾额,乃晚清重臣曾国藩所书。
清懿堂由寓居扬州的棠樾大盐商鲍启运所建,鲍启运是两淮盐务总商鲍志道之弟,他有感于族中女性长年累月的奉献,于公元年专门建起了这座祠堂。
徽州“儒风独茂”,教育发达。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一些徽州女人虽身处深山僻壤,却深明大义,极富社会担当。
晚清货币改革家王茂荫的祖母便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让人肃然起敬的女性。
王茂荫,徽州府歙县南乡杞梓里人,是《资本论》里提到的唯一一位中国人。
王茂荫出身于商人世家,祖父王槐康19岁完婚后,便跟随族人远赴京师做茶叶生意,后在通州创设“森盛”茶庄,因劳累过度,31岁便离世了。父亲王应矩不得不中途辍学,弃儒服贾。
王茂荫幼年丧母,赖祖母方氏抚养成人,祖孙二人感情笃深。
少年的王茂荫寒窗苦读,却屡试不第。
无奈之下,他来到通州,一边学做生意,一边苦学不倦。
公元年,34岁的王茂荫进士及第。金榜题名归来,方氏欣喜之余,一再告诫爱孙说,你应恪尽职守,不要急躁冒进,更不能贪图钱财,“吾与家人守吾家风,不愿汝跻显位、致多金也。”
祖母的训诫,成为王茂荫一生行止的座右铭。“我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我以德名留后人,胜过黄金万镒。”在京为官30余年,他不带家眷,不置府第,一直寄居在宣武门外的歙县会馆内。
公元年,时任户部右侍郎的王茂荫上奏《再议钞法折》,主张将朝廷发行的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以挽回纸币信用。
可此时的清王朝如同扶不起的阿斗,每况愈下,财源枯竭,官票宝钞十之八九成了空头支票。
当咸丰皇帝看到奏折后,龙颜震怒,斥责王茂荫“专为商人指使”、“所论专利商贾而不便于国”。
这一事件后来为马克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