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历史新安黄氏孝友堂黄氏宗族简介及

新安黄氏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城南新区(原施庄乡)黄舍村

孝友堂黄氏宗族简介

在多年前的西晋王朝时期,经过晋王室内部的“八王之乱”,和游牧民族的“五胡乱华”,使国家的元气大伤,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方人民为避乱躲祸,纷纷从黄河流域南迁到长江流域,琅邪王司马睿也南渡建康(今南京),在晋朝贵族和江南名士大族的支持下,于公元年建立了东晋王朝。我新安黄氏始祖黄积,祖籍江夏安陆,是江夏黄氏大始祖黄香的九世孙。追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于公元年任新安郡太守(今安徽省黄山市范围),后卒于任上,葬于郡歙县西三十里的姚家墩,其子黄寻,为父守墓,从江夏安陆迁来姚家墩安家落户,嗣后子孙繁衍兴旺,遂将姚家墩改名黄墩,后家族发展壮大,称为新安黄氏。

新安黄氏一世祖积公像

新安黄氏二世祖寻公像

新安黄氏三世祖原奕公像

阜宁黄氏一个分支祖墓上的墓砖文

新安黄氏会通谱上的我石岭支派领谱记录

新安黄氏经过从东晋朝到明朝一千多年的发展,到明朝弘治年间,新安黄氏休宁五城派的黄云苏宗贤修“新安黄氏会通谱”时,已发展为有二十六支派几万人口的名门大派,我迁阜宁始祖克钏公、克浪公即属其中的石岭派。

黄舍村

祭祖典礼

我们盐城市阜宁县城南新区(原施庄乡)黄舍村孝友堂黄氏宗族,是新安黄氏石岭派的分支。大约在明末清初年间,克钏克浪兄弟俩从江南徽州府歙县永丰乡环山里石岭大社(今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石岭村)迁来淮安府山阳县羊寨乡庙湾场(今盐城市阜宁县阜城镇)经商定居。当时的阜宁城名叫庙湾场,隶属淮安府山阳县羊寨乡管辖,称为山阳县羊寨乡庙湾场。射阳河从场前向东流入大海,河南边是大海东去后留下的海滩薄地,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我先祖在射阳河南距庙湾场三里的地方,扦草为标,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后人丁兴旺,遂称黄舍,黄舍村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修谱委员会成员合影

我们这支黄氏,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子孙繁衍昌盛。除有部分子孙留在原籍外,有许多子孙迁往外地开枝散叶。据在年修谱时统计,目前在阜宁县的有以黄金谟、黄彩谟、黄世国、黄世安、黄世才、黄泽军为代表的黄舍村立圣公支;以黄世杰、黄泽飞为代表的东沟镇从山公分支;以黄雄、黄泽和为代表的北沙水舍分支。

在建湖县有以黄谟荣、黄士标、黄士祥为代表的朦胧立昌公支;以黄谟成、黄谟祥、黄士江为代表的草堰口弘道公支。

在射阳县有以黄新、黄杰、黄贻忠为代表的四明九坛频溪公支。以黄士文、黄士成为代表的耦耕三角镇孝先公分支。以黄士富、黄士兵为代表的六垛渠西村孝先公分支,以黄谟泰、黄士培、黄士罗为代表的海河黄坝弘隆公支。

在滨海县有以黄泽亭、黄常彦、黄常明、黄耀青为代表的西坎杨绿庄分支;以黄定谟、黄士洋、黄士秀为代表的东坎分支;以黄谟高、黄谟道、黄士明为代表的蔡桥新沙村孝先公分支;以黄泽前、黄常富为代表的天场马套分支。

在响水县有以黄新、黄泽浦、黄泽浩为代表的运河小园分支。

虽有以上统计,仍有迁在外地的宗亲无法联系上实难叙全。目前我们这支黄氏的字辈,以迁阜宁始祖克钏公、克浪公为第一世,二至五世字辈不详,第六世起为:

立、志、从、先、进,

贻、谟、世、泽、常,

耀、远、诚、忠、信,

安、祥、定、保康。

黄家人寻根寻亲专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5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