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澹逸郑旼新安画派系列七

郑旼(—),字号:慕倩、穆倩、慕道人、神经证史、雪痕后人,安徽歙县郑村贞白里人,擅长山水。传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作《雨气真寂图》及《林泉小亭图》二轴,现藏安徽省博物馆;《溪山泛舟图》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康熙十三年()作《香烟诗意图》轴藏香港刘均量虚白斋;十二年()作《九龙潭图》轴藏故宫博物院;同年作《山水图》轴藏上海博物馆。

其父郑澹成,名雪痕,喜诗文,著有《诗文集》、《家风录》,曾刻《贞白家风集》。《黄山丹青志》载:郑旼小时候,父亲曾教导他说:“士人一涉‘风雅’二字,便于学业又精进,品行亦易流于浮嚣”。因此开始时不敢专营诗画,而在理学上苦下功夫。曾著有《拜经斋》、《致道堂》、《正己居》等集。理学之外,郑旼工诗书,善画、喜收藏书、精篆刻。

图(美国高居翰旧藏)

图2(局部)

按语:“一河两岸式”的宋元构图,用新安大家渐江的笔法线条勾捺山石的结构,不过线条全无渐江师的厚稳冷寂,相反线条倒是活泼欢快的;这种大块头的线条绘画一看就是出自新安画派。山石之间的点苔,一辈子变化不大,喜用浓墨中锋运笔。如果没有这种早年书法落款的风格来相比,没有几个人敢认是郑旼的作品。早年郑旼的书法出于赵孟頫,在字形上趋于方正,有些张猛龙碑的影子,行笔起收有致,逸笔草草;犹如他绘画的线条一样。

郑旼深受家庭熏陶,他在康熙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记中说:“先君于(指其父郑澹成)……盖自遭变,二十年间无欢笑之事”。他很敬重父亲,因有“雪痕后人”之别号。郑澹成的民族节操强烈,不能不对郑旼思想的成长产生影响。旼本名“旻”,国变后移日于左,寓意无君之痛也。

图3(匡时春0X45cm69万岭南李研山旧藏)

图4(局部)

图5(局部)

按语:郑旼作品的明确纪年并不多,但我们根据落款书法老辣拙气和书写力道嵌入感,山石树枝勾皴的驾驭能力来判断,此幅为中年所作,且是彰显郑旼绘画笔力的一件精品力作。构图取自宋元“一河两岸式”的,这是他的招牌菜系;树干和树枝的蟹爪皴法和山石两次不同墨色的填充勾皴以及局部渲染,该作品的笔法取自宋画郭熙较多。

明亡后,黄宾虹《黄山丹青志》记载郑旼的行迹为:“……隐于狂疾,服如野僧,或有言触往事者,辄哭不休,或望空下拜,拜凡以三。簮绂中人,有愿近昵者,哭以拒之,或先避之,虽坚请不出也。他在康熙十三年除夕日记云,“饥寒迫身……实愿甘之”,但他决不依附权贵,实在难饥,则以诗画易米,倘若以金帛予之,则必不予,即或成幅,亦毁之。他自谓是宋朝遗民画家,善画无根兰草以情思的郑所南后身。认为自己现在心如古井,但还有一段没有解开的心结。

图6(保利秋84X5cm万流拍)

图7(局部)

图8(局部)

按语:此构图显然受元代倪瓒的影响,一河两岸,近景坡陀三五株枯树,树下一个茅亭,远处溪山平远。图中找不到—人,空寂无声,清明幽静。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肃穆、安逸的气氛,作品以“穆然恬静”的格调受到时人的推崇。可以看出画风呈现出“新安画派”弘仁(渐江)的一些特征,基本上还是用一些大小不同的几何体组成,但又不尽然,运笔转侧压挫而多变,皴法简少而明洁。柳树条只疏疏的几根垂下,杂树叶只淡淡的一些墨点,抒发了作者文静清逸的襟怀。

根据渐江的好友汤燕生,亦是郑旼的知情者所撰《郑慕倩先生像记》曾评论:“……先生酣古籍,靡间寒暑,闲静寡言,笃怀远操,而于经史积疑,多所剖析。尤工篆刻,先秦两汉以为宗,而画法高古,纯以气韵生动示意,故能追求元人。至于风雅之作,或哀而伤,或怒而怒,非其赋才之激,遭遇使之然也”。同时文中云:“不幸中年遘疾、未展厥施,癸亥三月病卒艾年,未臻上寿,遐迩惜之”。这些表现出郑旼的人品高洁,不同流俗。

图9(安徽博物院藏)

图0(局部)

图(局部)

按语:此幅作品书法落款与前面早中年两幅均有所不同,细观加了一些隶书的笔法所在,结合图8隶书的华山碑风格,又有了一些陈洪绶的书法风格味道,尤其在右侧欹侧的结字布局。说明身为新安画派二代的领军人物,依然在临摹学习古人的笔法。而这里图树干线条的笔法,通畅力达,一挥而就的淋漓尽致;还有那几重墨色的对比,在画一舟一人,气息高古朴质,昂然逸趣。

图2(朵云轩春2.5x32cmx.5万)

新安派画家中,大都人品高洁,不同流俗,刚正不阿,憎爱分明,具有坚贞民族气节的遗民。我们再看郑旼的《拜经斋日记》:康熙十一年二月“五日……于鼎留榻,夜话连床,闻增细述黄石斋、倪鸿宝、王遂东三先生事。阅倪鸿宝公诸手简……”。(按:于鼎即汪洪度,歙县人,工古文词,善画,是渐江、郑旼的知友。黄石斋即黄道周,抗清又屈死。倪鸿宝即倪元璐,甲申国变时自缢亡。王遂东即王思任,明亡后绝食卒。

图3(瀚海春4X5cm26.4万存疑)

图4(局部)

按语:此幅作品细观绘画的笔性和线条以及点苔的习性,包括山石勾皴和树干的用笔,均为郑旼的特点。但书法写起来总有不顺手的感受,字与字气息不连贯,且无隶书和陈洪绶书法风格以及部分书法落款欹侧的不到位;譬如“爱”、“为”、“来”等字,虽郑旼中晚年恶补渐江师的书法,但应该不会出现如此现象。因未见实物,也无法参考印鉴,臆想为存疑或后添款。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七,……阅萧尺木、陈章侯诗录之……。(按:萧尺木即萧云从,陈章侯即陈洪绶,都是具有民族气节的著名画家。)

康熙十二年八月十九,……观白尤潭诸胜……导者得程君明臣,磊落质直,言无委曲,且多故国之思,快甚……。(按:是年八月十七日,郑旼与友人从汪洪度家出发,游黄山几十日,他对导游程明臣深有好感。)

康熙十二年十月七日,……再步场中,演《春灯谜》,是阮圆海填词,吾不欲观之矣……。(按:郑旼时在桥市,吴兴名班在此演戏。阮圆海即南明的阮大铖。)

以上数则,说明郑旼敬仰谁痛恨谁,爱憎何等分明!

图5(泰和嘉诚20秋06x45cm7.2万)

图6(局部)

图7(局部)

按语:郑旼也有这类细笔山水,且在早中年时期很多。和其他新安派画家一样,郑旼的画也以干笔渴墨见胜,侧锋取势,意境幽僻澹逸,自具风貌。据《歙县志》记载:“造谐以允凝(江注)、郑旼、祝昌为最纯,其合作殆与渐江无二;姚宋、吴定乃稍离矣”。有人说:“渐师(渐江)六法与垢区(程邃)、梅壑(査士标)、无瑞(汪之瑞)、遗甦(郑旼)同时称逸品”。

四川省博物馆藏一幅《浅绛山水》轴,上有汪扶晨士鋐(—)的题款:“予友郑君慕倩先生擅绘事,生平矜慎,不轻搦管,尝过余玉漪山房,论宋、元笔墨,先生曰:宋人之画病在密,元人之画病在疏,得宋元遗画而去其病,始称作者。此语惟先生言之,亦为先生行之……,阅此幅,得之先生能合宋、元为一手而去其病……”。

图8(苏富比纽约春75x64cm56.9万)

图9(局部)

郑旼的画多取宋画的“全景式观照”,画面内容丰富,又取了宋元的“气韵灵动”,使得画面意境幽僻澹逸,发人幽情,启人逸思。郑旼五十岁所作之笔,亦有渐江的萧疏,査士标的秀润,又含程邃“神游荡思”的韵味。郑旼后期的精品灵秀,气味浓厚,并重于俊逸韵道。

图20(安徽博物院藏)

图2(局部)

安徽博物院藏郑旼的山水画轴和山水图册多达0余幅,无论笔墨、构图、意境、诗文都是相当完善的精品,多数藏品为许承尧旧藏捐献。细读这些作品,不仅可使我们领略到郑旼的绘画艺术成就,而且可以看到他的艺术主张和表现手段。

图22(上海博物院藏)

图23(局部)

图24(局部)

图25(局部)

按语:郑旼小于渐江二十三岁,却情谊弥笃,他很敬重渐江,又同属遗民,因此很自然对渐江的人品、画品十分倾慕。图25的落款书法基本沿袭渐江,在画面大块山石的布局亦是如此,唯有在细节刻画较为巨细。这种应景式绘画,其实也是黄山写生的再现版;远观黄山的山石和山势,新安画派的风格均来自于这座大山的衍生和演变,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家,也是如此。

图26(安徽博物院藏)

图27(局部)

图28(局部)

郑旼生于明崇祯五年(年),明亡时年仅十二岁,然而受先辈影响,十分注重民族气节,对抗清而死的英雄十分崇敬和怀念。“言触往事,辄哭不休”(郑畋《拜经斋日记》),其遗民之心非常强烈,复明之志一生未灭,他的日记中常有“故国之思”。常在山水图中钤上“不知有晋”和“留作忠魂补”二印。所用押脚章有“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先生沈酣古籍,靡间寒暑,闲静寡言,笃怀远操”。

图29(安徽博物院藏)

图30(局部)

图3(局部)

按语:该幅作品《仿吴仲圭山水图》为年,即郑旼去世前一年所作。郑旼一生敬重渐江,尤其中年之后书法落款基本沿袭渐江,可惜只活了5岁。该作品厚茂繁密,层次有致,用尽了淡墨和浓墨的笔端变化,将河边的景致推向后山的远方。这里中锋小短线条和墨色的变化穿插以及点苔渲染,均有独到匠心之处;尤其河边水榭内的人物,将画面这种淡泊名利和文人向往精神的愿望完美表达出来,这也是新安画派文人绘画的一个显著特点。

图32(安徽博物院藏)

图33(局部)

清代汤燕生作《郑慕倩像记》中说,郑旼生活十分困苦,常脱衣变卖“为炊”或“以芋代餐”。《徽州府志》记郑旼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年)“以愤世成疾卒”,年仅五十一岁。需要以书、画、治印谋生的郑旼,亦不得不紧随此风尚。在《拜经斋日记》中曾载:“(康熙十二年六月)三日,……牧千为徐二明徵画,赖济炊烟……”、“(康熙十五年十二月)四日,……得‘度岁还需卖画钱句……(康熙十五年十二月)廿九,小除,雪益盛。……连月寒雪,幸得以画少济度岁之仪。坐念贫人甚多,万间广庇徒存念耳……”、“(康熙十二年十月)十日,为采南牙章三方,诣之,其润资许饷我以粟……”等,其鲜明显现了绘画、治印已成为郑旼赖以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图34(荣宝斋上海秋7x53cm65万)

图35(局部)

图36(局部)

按语:画面左侧高山峭立,左侧中处山川平远,右下端荒石疏树,水草丛生,一叶孤舟隐于其间。全图以干笔见胜,侧锋取势,略施浓墨点缀,画风清俊,视野开阔,给人一种超脱世外的静态之美。右上作者自题:“雨过初晴听暮禅,溪流处处起新泉;白鸥飞去余闲席输与渔人泛钓船。并题似闲倩道兄教郑旼”,钤印“古歙郑旼”和“慕倩”朱白各一章。

图37(苏富比纽约春7x40cm万)

图38(局部)

更为重要的,倪瓒高洁的品性与郑旼隐逸抗节的精神追求存有极大契合性,其清幽、孤凉的图式自然被郑旼所继承与发展,成为表现其气节的重要方式。《拜经斋日记》中写道:“(康熙十二年二月)三十,……是夕梦中写兰,达旦得‘何人不是旧朝人’之句……”、“(康熙十三年三月)十九,雨。赋诗一章,追挽先帝(明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康熙十三年十月)初吉,……是日子刻祥光烛天,大明中兴必矣……”,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思恋及忠贞气节。图37中,画家也正是大好河山却无一人的情景描绘,深刻表现了自己对这种文人气节及隐迹山湖的独特追求。

图39(现藏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图40(欢迎







































白殿怎么引起的
用什么中药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