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派新安医学的主要流派简介新安堂

新安堂

健康丨养生丨文化

有深度丨有思想丨有情怀丨有内涵

新安医家不仅以人数和著作甚多而著世,而且不限一科,不偏一家。他们在家传师承之基础上,从经典医论的注释阐发,以及对方书、本草、诊断论》、温病的探讨发挥,到临床实践,从通论至各科,从提高到普及均无不精研深求。其学术思想活跃,医学流派纷呈。

据现代新安医家吴锦洪先生及有关专家撰文考证,就其影响深广来说,新安医学主要流派有固本培元派、时方家中的平正中和派、医学普及启蒙派、经典注释考证创新派、临床上的养阴清润派等,这些医学法派各抒己见,相互交融,不仅在安徽独树一帜,而且影响波及苏杭、镇江、南京一带,声闻海内。对新安医学的承传和祖国的医学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固本培元派明清时期,新安医家重视医论之研究,蔚成风气。他们结合行医,上自《内经》、《伤寒论》,下至金元四大家,其学术效法李东垣,师宗朱丹溪,在新安医界中影响深广。李东垣(—)名呆,字明之,号东垣老人,河北真定人,金医学家。李氏重视“调理脾胃和培补元气以及扶正祛邪”的临床治法,丰富了内伤脾胃学说。著有《脾胃论》、辨感论》等。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浙江义乌丹溪人。著《格致余论》创论多种疾病的病机,是由“阳有余、阴不足”所致,治法主张“滋阴降火”。李、朱学说观点在徽州流传甚广,影响最大。新安不少名医阐述李、朱二氏医理,旁及诸家精粹,用之临证而独具心得。明代祁门名医汪渭、汪机父子皆私淑丹溪养阴之学。汪机医术胜于父。所著《营卫论》阐述丹溪学说用力至深,休宁程充编校有《丹溪心法》、方广(字约之,号杏庵)著《丹溪心法附余》24卷。其书删赘录,别以诸家方论,凡与朱震亨相发明者,分列各门之末。如谈及妇科调经治崩时则云,“治崩次弟,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以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以补血以还其旧”。这一治法上的见解至今为妇科临证所借鉴。另一婺源名医江时莲撰的《丹溪发明》5卷等,这些医著对新安丹溪学说的发展均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固本培元理论用之临证而获卓效,邻省的一些医家诸如浙东张介宾、江苏李士材等,在其学术上多受启迪。新安不少医家重温补培元,并多有阐发。明代休宁孙一奎,精医理,用药重补,著《赤水玄珠》30卷。是书对寒热、虚、实、表、里、气、血辨析详尽,凡古今病名阐释分明。证有医据,论治井然,深为医家推重。尤其对命门、三焦、火气均有独到见解。倡“生命之运动在于气”,注重正气之补养。歙人吴正伦,精医术,名噪京都,临证用药多培补,况吴氏世家“用温补而验者十之五六”,是其证。歙县余午亭,以辨证医治有良效,临证强调“扶正气、益脾胃”,发展了汪机创立的“培元”学说。著《诸证析疑》4卷,清代歙人吴澄,精《易经》,以《易》通医。讲述医理通贯辩证唯物观点,据历代名医论治内外虚损,六淫外袭及似损非损之症,著《不居集》50卷。专论内伤类外感,外感类内伤的劳损辨证治疗,提出“外损”和“理脾阴”学说。至于休宁汪天相,专以扶元气为主,有《试效集成》传世,以及汪文绮,歙人张柏等,自汪机以降,均重在温补培元。总之,新安医家学源于丹溪、东垣,而又能冲出李、朱二氏学术之樊篱,终以汪机学说为主导,“在明代形成丁所谓‘新安学派’,……使各派趋于折中,如程钟龄、吴谦等为其最著名者。

二、时方家中的平正中和派中医临床有经方和时方之分。后世称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剂为经方,而宋元以后所通用的方剂称为时方。时方家中善用药乎正中和首推清代叶桂(字天士,--)为代表,人称“叶派”。叶氏祖籍新安,自歙迁居吴地,祖父叶时、父叶朝采皆精医术。受师门之秘传,其临证经验丰富,精内科杂病,为苏州名医。叶天士所创“卫、气、营、血、辨治温病”学说影响新安一代医家。其用药扶择精审,以干正轻灵取胜,为药性学家。著《温热论》、再新》。歙县程国彭,精医术“活人甚众”,著《医学心悟》,着重阐述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辨证,以及“汗、吐、下、温、清、和、补、消”八法施治。其治方简明清晰,不泥成法而轻灵多变,切实可用。为后世医家临床应用所推许。歙县名医吴谦著《医宗金鉴》,其治医著述重证验,执中不偏,平正通达,用药轻灵。歙县程文囿(杏轩)、治医能融贯诸家,遣药灵活多变。著《医述》16卷,“搜罗甚广,取舍精当”,为医界称道。歙人程有功,撰《冯塘医案》2卷传世,程氏医学精邃,擅治杂病、虚劳,用药干和轻变,声名清、嘉、道间,曾“著书数十卷皆毁于兵燹”,受族人程杏轩推重。弟子王学继、叶馨谷皆歙县人,传其术,有声名。学继治医名闻江、浙、皖、赣。时张文毅、左文襄常邀其诊治。诸子皆传其学,治业有成。次子仲奇(学继曾孙)独承衣钵,以治内伤杂病而称誉海上,名播徽沪间,人称“新安王氏医学”。叶馨谷,由歙迁居休宁,咸奉时出资设医局。馨谷得叶天士、王孟英(名士雄,浙江海宁人)温病施治理论之精髓,善治温病,用药平淡轻灵,其疗效卓著。诸子传其学,世代名医。这支医派还有,歙县程芝田,字瘦樵,家世业医。行医衢州有声名,用药干和。著《医博》40卷、子雷少逸为之辑成《医法心传》,又辑有《时病论》,流传很广,承芝田薪传。另外,现代徽州名医程道南,擅治寒热杂症,其辩证论治详明。程氏以滋养肝肾,清营宁络,降逆止血诸法施人,用药虚灵玄妙。

三、医学普及启蒙派新安医家对中医学的普及贡献尤多,他们将浩繁艰深的医学名著,取其精华,写成通俗的启蒙读物,以方便读者。明代汪机著《医读》7卷(清康熙年刻本)将药性、脉候、方剂编成歌诀,便于诵记。明末清初程衍道于明崇祯十三年()校勘重刻唐王焘《外台秘要》(唐天宝十一年,)40卷。是书辑录唐以前医家对各科疾病的理论和方药,分门,载方六干余,重视灸法。为我国现存唐以前医学之大成典籍之一。有经余居刊本,附程衍道及日本平安山胁(尚德)校正眉注”。程氏一生以行医授徒为乐。他的《心法歌诀》以歌诀形式表述疾病诸证原因、症状、诊断、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实用,便于初学者掌握。清代歙县吴谦,字六吉。乾隆年敕编医书,吴氏奉旨与御医刘裕铎为总修官,编纂医学全书。他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惟《伤寒论》、论》始有法有方。但旧文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集诸家言,订正讹错,注释阐义。于乾隆七年()编成《医宗金鉴》,全书90卷,分15门,其中《订正伤寒论注》17卷、注》8卷,为吴氏独撰,冠于全书之首,是书论述各科疾病的诊断、辨证、治法、方剂等内容,简明扼要,有法有方,切合实用,并将各科证治编成歌诀,便于记忆;歌诀后又加注释,是一部中医临床重要参考书籍,流传颇广,医院的教材,在历史上有很高的评价,也是当代医学常备的参考书,学医必读的教科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几次出版。明代陈嘉谟,以其七载寒暑,五易其稿,于嘉靖四十四年()撰成《本草蒙荃》12卷,时年八十。是书取诸旧会通,收载药物种,其中种有附图,并详其气味、产地、采集、加工、贮藏与治疗。不少内容为陈氏以韵语对仗写成,便于记诵。其中对药物炮制,更有创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评其曰:“《奉草蒙荃》书凡12卷,……每品具气味产、采、治疗方法,创成对语,以便记诵,间附己意于后,颇有发明,便于初学,名曰蒙荃,诚称其实。”足见此书普及推广医学功能。明代祁门徐春甫,博览医书,精内、妇、儿等科,治病有奇效,存活甚众。嘉靖三十五年()编成《古公医统大全》卷。该书纂辑诸家之长,分科汇编,包括基础理论和临证各科,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大型医学全书,至今对中医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清代休宁汪昂(--),博览群书,治学谨严,穷三十多年心力,将文字艰深、医家论述分歧,而莫衷一是的《黄帝内经》,按门类,由繁约简,深入浅出地加以整理注释,于康熙二十八年()撰成《素问灵枢类纂约注》一书,是书编排体例很切合中医教学要领,成为初学者打开医典《内经》的钥匙,在医籍中是不多见的。汪昂为便于读者学习,删繁就简,写了不少通俗易懂的医学读物。汪昂一生研究医书,边自学、边行医、边著作。在医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升华,写出了大量令医家交口称赞的通俗医学读物,登上了医学理论之殿堂,为普及医学做出了贡献。徽州还有不少医家以诗赋歌诀形式来汇集、传播古代医籍。清代歙县郑承湘(字雪渔)精喉科,有《伤寒金匮经方简易歌诀》问世。祁门汪时鹃,精医,其《加减汤头歌括》流行很快。黄廷杰,善医,辑《伤寒歌括》的《脉诀入门》、家四要》、《病机药法》、编》,均以长歌括之,便于初学。四、经典注释考证创新派新安很多医家注释考证医学经典,阐述发挥医学理论成就卓然。明代祁门汪机著《续素问钞》9卷,明正德十四年()刊本。其中对《素问》“病机十九条”的阐发尤为精辟。明嘉靖七年()汪氏又著《运气易览》3卷,此书取《素问》五运六气学说,详加辩论。嘉靖九年(),汪氏撰成《针灸问对》3卷,取《内经》、《难经》诸家说,设以问答,阐发已见,据《石山医案·序》载,汪机尚撰《素问补注》2卷,惜未见书。祁门汪宦,精医理,对唐王冰注释《素问》据理评析质疑,著《医学质疑》一书。另有歙人吴岷著《吴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吴氏能不拘古法,搜集各家说,整理注释,以方便读者。歙县江之兰(字含徵)著《医津一筏》(又作《内以释要》)1卷,其诠释甚功,每有发挥。新安医家之间,研究《伤寒论》的学风很浓。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中最早系统论述外感疾病的经典著作。新安医家整理、论述、注释这部医典较多。元明间歙人程宏宾著《伤寒论翼》、潘仲斗著《伤寒考记》、歙人陆彦功著《伤寒论类证便览》,歙县方有执(--),于万历二十年()纂成《伤寒论条辨》8卷。五、临床上的养阴清润派新安郑氏喉科代不乏人,子孙传其业,多有建树。有“南园”和“西园”喉科之分,清代歙人郑梅涧,世医出身。其父郑于丰同其弟子蕃客商江西南奉,遇福建喉科名医黄明生,得其所传喉科秘本,并令子侄研习,遂治喉科日精。梅涧幼承父技,得喉科秘传,悉心钻研,专喉科有年,临证经验丰富,求医者盈门。乾隆年间,他将多年临床所得撰成《重楼玉钥》2卷,于道光十八年()刊行,在民间广为传抄。该书上卷首论咽喉之解剖、生理、病理的重要性,次论喉科疾患的诊断与治疗,详述36种喉病的名称、症状、治疗和方药,其辨治阐述精到,卷末附《梅涧论症》,对类似白喉(白缠风)的辨证施治颇有见解。下卷专论喉科的针灸疗法。梅涧另著有《捷余医语》、方》等。梅涧之子郑承翰,字枢扶,宗家传,行医二十余年,创金从水养法,著《重楼五钥续编》、喉辨证》等,他对白喉有特别的研究,手定“养阴清肺汤”方剂,为后世名医所采用。郑梅涧认为白喉的病机是:“属少阴一经,热邪其间,盗其肺经之母气,故喉间起白。”郑枢扶首创“养阴清肺汤”,力言治白喉要用养阴清润之法,从而矫正了时医非卒温发散即苦寒降泻之偏,为治疗白喉开创了新的途径。

温馨提示:如果你有什么疑问,或者咨询相关的健康问题,请在下面留言!

新安中医养生馆

弘扬中医文化、传播健康理念

健康从







































白癜风治疗时间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2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