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佬根在千岛湖底,家在江西农村七

我国临床著名白癜风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水南村民小组,位于江西省宜黄县西南部,距县城华里、镇政府15华里,隶属东陂镇管坊村委会管辖。居住在该村的村民,都是新安江水库移民,他们祖居地是原来的遂安县北门汪家(长淮)和底洲徐家,年沉入新安江水库湖底。

水南村,由3姓聚族而居。徐姓家族人最多,汪姓家属中,余姓家族最少,另有几户入赘的姓氏家族。该村位于管坊南面,屋前水田与荒山,屋后菜地与荒山,建筑为清一色的泥墙屋。为了安置新安江移民,原李家渡、戈家的6户村民,服从安排,腾出地盘给移民单独建村,举家搬至附近的中屋村居住。

祖居地北门汪家(长淮)和底洲徐家,隶属遂安县武泉乡管辖。北门汪家(长淮)旧时分为三个自然村,即上汪家、中汪家和下汪家。民国期间,中汪家户数太少,与上汪家和下汪家合并,统称北门汪家,距遂安县城北2至4里。底洲徐家,距遂安县城南4华里。上述3村,地势平坦,依山傍水,房屋以砖、木、石为原料,木质构架体,明清装饰,雕刻非凡,皆是徽派建筑群。

水南村老辈移民,在第一次移民时期,因新安江水力发电站大坝形成,扶老携幼离开了祖居地原遂安县北门汪家(长淮)和底洲徐家,于年移民后靠到淳安县中洲公社畈头村。

畈头村,是千年的传统古村落,位于浙江省淳安县中州镇东部下游,离中洲镇所在地2华里,两条公路直达淳安县城(淳开线72公里,淳杨线75公里)。村庄朝北向南,村前水田,村后水田连着山林,杨璜公路、武强溪支流贯穿而过,是依山傍水、宜居宜游的好村庄。

移民迁至畈头村后,因人多地少,新老社员聚居不融洽,生活生产条件较差,又赶上三年困难时期,于是53户移民居住了一段时间后,不久就搬离了畈头村。其中36户迁至塔山村,剩余的17户倒流至北门汪家(长淮)老家山上,过着无固定场所的困苦日子。

塔山村,原有几户村民,因支援库区移民,服从安排,腾出地盘让给移民建村。移民迁入后,因前方不远处有座古塔,移民就以塔命名为塔山村。后靠库区移民选择再次向省外转迁,经浙江、江西两省共同商定,江西省同意接收安置10万新安江移民。后靠搬至塔山村才几年的移民,再次服从安排,与倒流至老家上山的17户移民,分两批于年3月、11月到达宜黄县。其中倒流至老家的移民安置在凤岗公社东关大队第五生产队(今附东村〉,从塔山迁出的原北门汪家(长淮)16户55人和底洲徐家20户85人移民安置在东陂公社管坊大队。

移民初到时,大队从李家渡、戈家、邱坊生产队拔水田亩、山林余亩给移民单独建生产队。移民们吃苦耐劳,搭建茅棚居住,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粮食大幅增长。第二年建起了每家每户的泥墙屋后,取名水南生产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移民大力发展种植莲子、烟叶和紫薇树等产业。年至年期间,在政府扶持下,分两批列入新农村建设,移民自筹资金,与当地老表在管坊建起了新村。竣工完成,移民搬进,命名“管坊新村”,位于水南附近的中屋组傍边,地势平坦,依山傍水,环境优势,地处抚河支流管坊段,东陂至梅湾贯穿而过此地。

年至今,水南移民靠的是勤劳双手建设家园,从煤油灯到农网电工程改造,为移民安装了饮水工程,修建了进村的水泥路面,还为老年人建了活动场所,移民的生活、生产水平逐步提高,村容村貌明显得到改善。

资料来源:浙赣恒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q/113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