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夏秀琴通讯员徐杰/文记者张泽远/图
核心提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首批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优质特色校、全国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优秀组织单位……”经过35年的艰苦奋斗,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如今,该校仍未停止前行的脚步,正向着“5A级职业高中”标准进军,争取打造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有名的“职教航母”。
一所地处豫西山区的偏远职高,想要做成“5A”级别是什么概念?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孩子们来到这里能学到什么?近日,记者就此专访了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付小平,看看他描述中的“5A级职业高中”。
新安职高校运会开幕式
打造“5A级职业高中”“职教航母”在新安县新城西区,由新安县委、县政府规划投资兴建的新安县职业教育中心,是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简称为“新安职高”)的新校区。
中心位于国道以北,王庄水库以南,绿云路以东,人工湖以西,占地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目前正在紧张的建设中,主要包括教学楼、实训楼、科技楼、公寓楼、餐饮楼、实习工厂、生活服务中心等,预计今年10月份,将投入使用。
新安职高校园一角
作为该职教中心牵头单位的负责人之一,付小平介绍,新校区的规划,将创新办学机制,打造以德育教育、产教融合、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3A级职业教育特色游为载体的5A级学校,争取成为省内领先、全国一流、国际有名的“职教航母”。
建成后的职教中心将推行校企合作、“订单教育”等办学模式,开设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等18个专业,集教学、实习、生产、培训等于一体,进一步提升新安县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目前拟规划专业部10个,专业班个,可容纳学历教育在校生1万人,社会培训1万人,总规模2万人,可提供个就业岗位,将成为一所以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主要功能的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全国示范性职业学校。
“以现有的专业,打造职业教育高地、高等教育高地、继续教育高地、国际教育高地等四个教育高地。”付小平介绍,打造5A级学校、“职教航母”,还将实现五个跨越,即:技能大赛实现新跨越、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校企建设和产教融合实现新跨域、社会培训实现新跨越、恢复高考“绿色通道”实现新跨越。
未来,这里不仅校园环境优美,而且硬件建设、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学校管理、办学成绩和办学效益等多个方面,都向高标准推进。
新安县职教中心鸟瞰效果图
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专业办专业特色化精品学校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改善专业结构和布局,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实际,积极发展相关专业。
新安县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付小平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学校做精,专业特色化。”付小平说,学校在专业发展方面,有战略新兴专业做引领,骨干专业做支撑,还有反映地方文化的一些传统专业等这三个方面。
对骨干专业,如旅游专业O2O、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新安职高将从信息化的角度进一步优化,从教师培训,到课程建设、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这几个层面对现有骨干专业进行提升。
在专业发展方面,还将开展如陶瓷工艺、书法艺术、餐饮服务等能够弘扬新安传统文化的这些专业,能够让老百姓能够深切的感受到的这些专业。
新校区建成后,学校在专业发展方面,还将大力发展一些新兴产业,如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科学与技术、数字电影技术等战略新兴专业。
“通过新兴专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给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率先落实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河洛工匠’计划。”付小平介绍。
专业特色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为更好的发展特色专业,新安职高还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交流,开设中德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拓展提升中德合作办学规模;拟与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合作,遴选俄罗斯知名高校,开展合作办学。
通过对合作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比较与研究,从引进、吸收、消化再到创新,开展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产教深度融合打造现代职教新体系职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技能,而技能仅靠书本知识是学不到的。在付小平看来,要想做好职业教育,就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助推产教深度融合,打造现代职教新体系,集社会各界力量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技能人才。
因此,在首批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新安职高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做学教一体化”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模式上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坚持理念创新,面向行业教学。
付小平介绍,新安县职教中心建成后,将尝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成立以新安职高为主体、高等院校、行业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参加的新型职业教育集团,采用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线的人才培养和以职业教育集团公司为主线的企业经营,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发展目标。
目前,依托新安职高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引企入校,新安职高与上海格林豪泰集团签订加盟协议,在职教中心东侧建立格林豪泰商务酒店新安店,集住宿、餐饮、培训、会议、实训于一体。
该校还与北京华唐教育集团达成框架协议,筹建个席位的客服中心,做大做强呼叫产业,打造中部声谷;与洛阳市商务局合作的电商运营中心个电商席位建设,年培训学员、孵化网商人;投资万元,建设个工位的工业机器人培训基地;投资万元,建设个工位的智能物联网培训基地;与知名汽车集团合作,建设新能源汽车4S店和奔驰、宝马、大众等汽修人才培训中心;建立3D打印和现代物流培训基地等,为学生打造实训和就业平台。
“依托专业建公司,依托实训平台成立集团公司,一方面为学生打造实训和就业平台,同时也体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创新了教学模式,优化了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提高了经济效益。”
德智兼修手脑并用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老师您好!”走进新安职高校园内,学生都很有礼貌的打招呼,即使遇到陌生人,也很热情主动。这是新安职高德育教育的一个缩影。
职校每年招收的学生,大多是普高“挑剩下”的学生,社会上一些偏见认为,职高生学习基础、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多方面,还需要挖掘、提升。
此种情况下,学校该如何发展?在付小平看来,德育教育工作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的根本。
德育做不好,学校管理就会出问题,教师组织教学困难,学生积极性不高。学校要做强,就要提升德育内涵、层次和品位,在育人和成人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先成人再成才。
明确了目标方向,该校大胆提出了“先育人,再教书;先育人,再管理;先育人,再服务”的德育理念。
经过调研,该校结合校情、教情、学情实际,确立了“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校训,在全校开展赏识教育、诚信教育、尊重教育、养成教育、创业教育等德育五项教育,积极践行红色“理想信念教育”、黄色“成功成才教育”、蓝色“文明行为教育”、绿色“环境保护教育”、白色“奉献精神教育”等五色教育。
为了落实这样的德育理念,学校实行了成长导师制和包生机制,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育人者。
在新安职高,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教育格言:允许学生不止一次的犯错误,并给予多次改正的机会;允许教育的反复和反复的教育。
但教师必须具备四项职业品质:学会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过失;学会忍耐,忍耐学生的渐进;学会等待,等待学生的成功,给学生更多的成长的空间。要求教师多评价学生的进步,多表扬、激励、赏识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为完善教师素质提高机制,该校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行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实践基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渗透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如每年的新生军训,每周的一次晨会,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每月一次的团课等,都成为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新安职高开设了18个专业门类,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发展愿望相结合,给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让他们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成其业。
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成立了60多个学生社团。这些社团全部由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们退居幕后给予支持和指导。
“让每一位学生和老师都能昂起头来走路,挺起胸来做人!”如今,已成为全市职业学校领跑者和职业教育典范的新安职高,又为德育注入新内涵。
激情教育让整个校园充满激情多年来,新安职高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学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屡获殊荣。在今年6月5日刚刚结束的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项目比赛中,新安职高代表队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新安职高已经成为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重磅学校!
多年来,新安职高职业类对口高考成绩一直位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通过对口高考,新安职高为全国、重点高校输送百余名优秀毕业生。学生既能学技能,又能考本科,新安职高已经成为河南省职业学校对口高考重磅学校!
一所地处豫西山区的县级职高,缘何能创造如此佳绩?
新安职高学生在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客户信息服务”项目全国二等奖
除了练技能、学理论外,还得益于该校独特的管理。在一个余人规模的大学校里,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是个大问题。
为有效的管理,该校适时地创新学校管理,实行了以“条块结合,分部管理”为特色的管理新模式。具体来说,学校将原来的三个年级,以专业为基础划分为不同的学部,如今已经形成7个学部:综合部、机电技术部、生物技术部、艺术部、信息技术部、电子技术部、国贸服装部。7个学部的部长直接对校领导负责,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学校通过评价机制,在学部之间营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竞争的良性态势。
而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形成文化自觉。在职高,通过静态的文化展示和动态的教育实践活动,创设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将学校的文化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潜意识里。
此外,该校年冬季提出实施“激情教育”,打造了一个充满激情的校园。
早晨“激情晨跑”,学生用青春与激情迎来一天的新生活。之后开始目标明确、并且有老师检测的“激情早读”。在专业课学习上,学校倡导的是“做学教评一体化”,学生们积极动手操作,在做中学,教师及时指导,给予激励和赏识;在文化课学习上,实行“6+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参与,从“激情课堂”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前进行“激情歌唱”,增强学生团队意识,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班级文化氛围。“激情班会”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年来,新安职高通过积极推行激情早操、激情早读、激情歌唱、激情课堂、激情班会的“激情教育”五项改革,使全体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学习、生活中时刻充满激情,校园里充满盎然生机。
打造高素质职教铁军铸“大国工匠”以技能改变人生新安职高代表队在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维护”项目全国一等奖
走进新安职高教室内,发现每间教室就是一个专业操作间,学生们动手组装节能灯、运营网店、组装计算机、电焊加工、影视剪辑、数控加工,有些就是一条简易的工厂生产流水线。
“一所负责任的职业学校,不仅仅能培养流水线上的工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国工匠。”付小平说,今天的职校生,就是大国工匠的种子。他是这样定义大国工匠的:德才兼备、德技双馨——不仅专业技艺精湛,而且职业素养优秀。
在新安职高,从领导班子到普通教职工都秉承着一个信念:挽救一名流失生就可能成就一个精彩的人生,培养好一名在校生就多一份国富民强的希望,多一名技工或许就少一个贫困家庭,就为社会增添一份和谐与安定;一名优秀职高生可以致富一个家庭,几名优秀职高生可以带富一个村,一代优秀职高生就是振兴一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想和信念,新安职高从年开始建校,历经35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认可。
“学校的发展既得益于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好政策,也是得益于学校的良好信誉。”付小平说,为解除家长和学生的后顾之忧,新安职高紧密结合职业教育“保成才、保就业、保证书”的“三保”教育的原则,科学设置学科,创新办学理念,使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学校培养的数万名各类技术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同时也为新安县县域经济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实用技术型人才,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
目前,新安职高的生源遍布周边十余个县市,与北京、上海、杭州等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与新安县相关委局进行实质性合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让家长和学生报考这所学校“有底气”,又让生源产生了良性循环。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付小平说,为助力洛阳市“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的实现,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和高层次的创业就业人才,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有更大的使命担当”,新安职高将坚定不移地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而且要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职业教育,争取打造高素质职教铁军,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END
主编:郭帅
责编:王丹
值班审核:李亚林
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