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文学第期小说和纪实王立田

白癜风可以完全治好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0317/4791307.html

sywx

桑榆文学第395期小说和纪实本栏目目录1、纪实文学?人生路……王立田2、长篇小说?火速迎击……宋兆文

纪实文学?人生路

王立田

第一回

哈拉巴山合珠降世

村长老爸立马田头

(一)

人初降世知艰辛,愁绪百结泪涔涔。

一生三万纠结日,几多困苦几多欣。

年8月3日,农历庚寅年六月二十日下午二时左右,我诞生在哈拉巴山南东辽河畔的一所农屋里。这所农屋地处吉林省双辽县新立乡荷花泡村小周家窝堡。

“落草”时(方言,小孩一生下来叫落草)可能知道世事艰辛吧,我大声啼哭,声音传得很远。接生婆说:“好一个大嗓门的胖小子,长大肯定能有出息!”

这是一个晴朗的夏日,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地上没有一丝风,是个大热天。院子里开满了姐姐们载种的各种鲜花,红的、紫的、粉的、黄的;成群的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都好像在为我这个小生灵降生而庆贺。

当天边的晚霞布满天空,金星也已升上天空时,一位伟岸的汉子策马而来,当快要到村口时,在房上纳凉的邻居大叔周恆友向来人喊到:“王村长,大喜呀!您又添了个儿子!”

来人勒住马,立马自家田头,也高声回答:“谢谢了!周老弟,同喜同贺!”这个骑马而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王守德。时任新立区荷花泡村村长,刚从区上开完会归来。父亲拴好马走进屋来,来看望母亲和我。

屋子里虽热,但我已经睡着了。可苦了母亲,炎炎暑天,酷热难当,大人孩子都热得汗流浃背。尤其是晚上,有时连一个风丝都没有,汗水沤得身上起满了红色的痱子;夜晚蚊虫又多,挥之不去,母亲怕我被蚊虫叮咬,为我轰打蚊虫,夜夜都不能安稳的休息,不知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那时都讲究给小孩睡脑袋(让孩子睡觉时脑袋不乱动,长得周正扁平,好看。),但母亲怕我热坏了,让我随便轱辘,所以我长了一个较大的后脑勺(壳),这可能也是我日后比较聪明的原因吧。

我在我出生的小周家窝堡住了三年,它是当时典型的小农村,广袤的田地,几户人家。正房是草房,邻居周恆友居住,下屋(厢房)是土平房,我就出生在东厢房。十几岁时我随父亲到过我出生时住的房舍,只见东厢房三间,年久失修,已破败不堪,日积月累的流土,已将房屋掩埋到半地下。当时住的是我家的亲属一位表姑,姑父姓李,现在已失去联系。年夏我又经过这个地方,已经是人去房无,此处已变成农田,很难觅到原来的踪影。

有诗云:

思故乡

少小离开老大回,房舍不见荒草堆。

稻花流水窅然去,今有故人畅然归。

当年我家有十口人,爷爷、父母、二个哥哥、四个姐姐。时逢解放建国初期,人们精神振奋,在刚分不久的自家田地上耕耘,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那时的男人都有名字(也称大号),大哥名怀珠,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改名立国:二哥名辰珠,改名立堂:我名立田,说是因父亲立马田头而得知我降世,又因田地是农民的立命根基,知田的重要,所以给我起名立田。

据老人讲,我们家与周文王有渊源,我们家原是山西王家,是姬姓子孙的后裔。元末明初,明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将山西人口移往因战乱而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它省开拓,以增税赋收入,在当时可说是一项国策。自洪武六年(年)到永乐十五年(年)近五十年内先后移民十八次,将山西人民一部移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余省,五百多个县。明政府先将山西移民集中于山西省洪洞县城北四里的贾家村广济寺,再分批迁往各省。广济寺当时很大,同时能容纳很多移民,被明政府选中做移民集散地。因广济寺院内有一棵汉时古槐,树冠数亩、树高数丈、树粗数抱、枝叶繁茂,而得名于洪洞大槐树。移民背井离乡,几步一回头,越走越远,回头只能望见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鸹窝,只记得山西洪洞大槐树,祖辈流传老家是山西洪洞大槐树。有民谣传唱至今“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我们家也是“随龙”(奉旨)过来的,奉旨迁往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县大王庄。也是在山西洪洞大槐树出发的,故我祖上传说我祖居山西洪洞大槐树,“随龙”过来的,都瞎小脚指甲盖。“随龙”一词后来在山东,东北等地流传开来,寓意有所变化,一般泛指自己没主意或不按自已主意办而“随大流”、“随大帮”或随主导人意见的人。

祖上迁到山东省莱州府平度县大王庄,大王庄离北海(渤海)四十里,至今已有六百年。二百年前我们这一支北迁至吉林省梨树县小宽乡宽敞窝堡,民国时和山东平度大王庄还有来往,后来中断了。

清朝中叶,山东人多地少,时有灾荒,本支始祖王喜龙、穆氏夫妇“闯关东”来东北。他们告别家乡山东平度大王庄,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来到了今吉林省梨树县小宽乡,小地名宽敞窝堡。当时梨树还没有设县,宽敞窝堡一带还是蒙古达尔罕王爷的属地,蒙古王爷时招汉人拓荒。清道光元年(年)昌图厅在梨树城设分防照磨官暑,管理汉民垦荒。光绪四年(年)始设县治,定名为奉化县。民国三年(年)因与浙江省奉化县重名,改称梨树县。

宽敞窝堡地处东辽河南岸平原地带,当时辽河上游还没有修二龙湖水库,每到夏季辽河水泛滥,河套变为水乡泽国,水一撤去,形成冲击平原。因水冲击淤积而成的土壤,土质肥沃,谓河套地。因无水利设施调控洪水,辽河两岸易受洪涝灾害,所以有“十年九涝,一收吃十年”之说。河套地往南是风砂土和盐碱地,人们为了避开水患,多将房屋建在远离河套的岗上,而河套地里只建临时或长久的窝棚,于家窝棚、叶家窝棚、齐家窝弸等,随着房舍人家的不断聚集增多,就变成了地名屯名了,宽敞窝堡顾名思意可能就是此地原有一所较大的窝棚吧。这里当时地僻人稀,交通不便,被称为“北大荒”,人们出门(串亲戚或外出办事)都说“去北荒”或“去南荒”。

后来又搬到王龙街(现叫弯龙街)。弯龙街现在是梨树农场(总场所在地孤家子)所辖的七里界分场四队。

年的正月我家搬到辽河北岸的双山县新立区荷花泡村的小三家子小烧锅,土改时在小周家窝堡分得了东下屋三间土平房。

双山县始由长岭府所辖,清同治年间属蒙古达尔罕王旗属地。宣统元年(年)设安垦局,移民殖边。年辽源县(郑家屯)、双山县(双山镇)形成县治,因境内有大、小哈拉巴山而取名双山县,属奉天北路管辖,年归洮昌道管辖,县署设在班达窝堡(现双山镇)。

年,伪满洲国将双山、辽源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之首字,称为双辽县,由奉天省管辖。年增设四平省以后,双辽县属四平省统辖。

年“九三”抗战胜利后,双辽县第一次解放,九月下旬成立了中共辽源县委和辽源县参议会,隶属于中共辽北省委一地委领导。同年11月中旬又在双山成立了中共双山县委和双山县参议会。

年11月国民党军队八十一师、八十七师大规模向双山、辽源、长岭等县进攻,国民党在双山、辽源重新设县。为了坚持游击战争,以利于应对严峻的形势,12月23日中共辽吉省委二地委决定,双山县委和中共长辽(长岭的新安镇划入辽源县)县委合并为中共双长辽县委。年1月19日辽吉二地委又决定把开通县的边昭地区并入中共双长辽县委所辖,改称中共双长辽边县委。

年5月15日,东北民主联军攻克双山,24日攻克郑家屯,重新组建了双辽县。年辽宁省委被撤销,部份地区并入辽吉省。中共辽吉省改为中共辽北省,双辽县隶属于中共辽北省委二地委领导。

年1月,成立了双辽县人民政府。5月撤销辽北省后,双辽县随之划归辽西省管辖。

年8月,撤销了辽西省建制,双辽县又划归吉林省,隶属于白城专区管辖。年3月又把双辽县划归四平专署管辖。

新立乡,乾隆年间有少数游牧人。后有少数垦荒者垦荒,自光绪初年,开始大量开发,逐渐形成屯落,为蒙古达尔罕王所辖。光绪二十八年(年)归辽源州所管辖。年双山始设县治,新立乡归双山县管辖。年,双山县管辖时新立谓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新立区。年并入双山区(第五区)。

长篇小说?火速迎击(37)

宋兆文著

又过了几天,魏春生给穆文华打了一个电话,让他和陈小博到市委来一趟,说是有点事儿要交待一下。穆文华放下电话,很快就和陈小博赶到了市委。

魏春生见他们这么快就赶来了,便笑着说:

“你们不愧被称为是神兵啊,行动居然如此地神速。”他回头指了指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人说:

“让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新来的市委书记高仁厚同志。”

他又指着穆文华和陈小博,对高仁厚说:

“老高哇,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森警大队大队长穆文华同志,这位是大队政委陈小博同志。他们俩表面上是一文一武,可实际上,他们俩的文采可是不分伯仲啊。只不过,一个文笔犀利,刚中带柔;一个文章飘逸,耐人寻味啊!他们都是森警队里难得的,文武兼备的将才呀。当然,也是我们淳化市护林防火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高仁厚一边满面笑容地听着魏春生的介绍,一边已经用他那厚大的双手,紧紧地与穆文华和陈小博的手握在了一起。待魏春生说完后,便朗声说道:

“早就听说森警队里有一龙一虎一豹之说,今日有幸,一下子就让我见到了俩。我这心里面可是直打颤哪,不知道你们打算怎么把我给吞喽哇。”

穆文华笑了,他一语双关地说:

“我们再厉害,也斗不过猎人哪。”

高仁厚马上就明白了穆文华的意思,他不得不佩服地说:

“好哇,你这条龙是够厉害的,刚一见面就咬了我一口。幸亏我身体棒一些,还能挺得住,要不真没准就让你这一口给咬趴下了。”

几个人都仰天大笑了起来。高仁厚接着说:

“你们放心,以前老魏怎么支持你们。今后,我高仁厚就怎么支持你们,只能说更支持,而不是拖后腿。”

穆文华有些意外地问魏春生:

“魏书记,您要调走吗?”

魏春生有些恋恋不舍地答道:

“是呀,省里面下来一纸调令,让我到C市去任职,我是真舍不得走哇,可有什么办法呢。今后,你们就要在一起合作了。咱们这里的原始森林,是国家森林资源保护的重中之重。所以,你们肩上的担子比谁都要重啊。我祝愿你们能很好地合作下去,希望你们森警能把淳化市的森林资源很好地保护住,为咱们的国家,也为淳化市做出一份贡献。”

穆文华非常坚定地表示:

“魏书记,请您放心。我们淳化森警大队一定会在淳化市委和森警支队的领导下,把森林资源给保护好,为咱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尽一份力,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尽一份责。”

魏春生点了点头之后,这才有些难过地说:

“那好,你们谈吧,我该走了。”

高仁厚和穆文华、陈小博恋恋不舍地将魏春生给送出了市委大院,这才又返回到高仁厚的办公室,开始研究起下一步的护林防火工作了……

这一年的护林防火工作行将结束了,穆文华站在窗前,望着外面淅淅沥沥越下越大的秋雨,轻轻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年,总算是没有白努力呀。经过重新组阁的领导班子上下联手,同心协力地相互配合,使整个大队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淳化大队已经走上了正轨,开始逐渐地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了。目前,让穆文华最不放心的,就是机降分队的建设了,虽然武耀祖已经将旧机场全部给让了出来。可是,整个机降分队却只有十来架飞机,这其中就包括两架经常出故障的飞机。像这样的飞机,穆文华是坚决不允许它再飞上蓝天的,只能让它变成维修人员的练习机和其它飞机的备用零件了。看来,由于各级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缘故,想再要几架飞机是不大可能的事了。穆文华只好让李志杰将这仅有的七架可以飞上蓝天的飞机保养好,每天只能用两架作为飞行员的练习机,一定要确保有五架可以随时投入到扑火的任务当中去。

每每想到机降分队,想到飞机。穆文华的心理都感到十分地难受,什么时候才能有几架像样的飞机,什么时候才能把机降分队变成机降中队、机降大队呀!

穆文华正在想着心事的时候,桌子上的电话铃突然响了起来。穆文华的神经马上又进入了十分紧张的状态。他一把抓起电话来,还没等说话呢,对方就非常急切地问道:

“您是穆大队长吗?”

穆文华答道:

“我是穆文华,有什么情况?”

对方用快速的话语说道:

“报告大队长,我是大兴岭中队黑瞎子小队的。我们的观察哨发现,在黑瞎子山的右侧松林里发生了雷击火,小队长于志诚已经带人上去了,中队也正派人前来支援。但是,此火一直是在树冠上徘徊,地面很难扑救。因此,中队长让我向您汇报,请示是否出动机降分队进行支援?”

穆文华非常果断地说:

“你告诉中队长,让他一定控制住火头,我马上命令机降分队前去增援。”

“是。”

一听到有火的警报,穆文华的神经就会全都紧绷了起来,所以他立刻就拨通了机降分队的

“我是穆文华,你是李志杰吗?”

“报告大队长,分队长正在带领飞行员进行科目训练。”

“好,你马上通知他,大兴岭中队黑瞎子小队辖区的森林发生雷击火,需要机降分队前去支援。你就说是我的命令,让他不用再向我请示了,立刻就带队前去灭火。让他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自行制定灭火的作战计划。另外,给我留一架飞机,我马上就到机场去。”

“是。大队长,我马上就去传达您的命令。”(待续)

桑榆文学编委会END

排版

桑榆文学编辑部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j/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