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杨泽银之新安山水

《新安行》65x45x35cm铸铜

皖北古地,人文璀璨过,那是杨泽银的故乡,屋前麦田一马平川,远方隐约有地平线……

泽银君,别名贯之,取意于“天地人文、一艺贯之”。他沿线南行,先在省城诸校求学,后至远东都市上海,在油画雕塑院呆过,再到湘南组建南华大学的雕塑专业,辗转周折,又回归故里,任教于合肥师范学院,不惑之年,其北上清华园,随我当访问学者。其访学课题是中国当代雕塑造型研究,三年来,他掘强地做了一批批作品,主题关乎山水人文,以故土四季景致为主,新作如立体画境,有空灵诗意,顿觉其接地气而开悟了,显然他在寻觅遥远绵长的本土文化地平线。

雕塑造型中有地平线么?原先作品主体大多反映“血肉之躯”,形态是一对一的,一般来说没有!中国古画中时有地平线,因为旧时文人雅士乘物游心,俯视观物,心界在大山大泽之上,此种胸怀山水的艺术观多有影响民族民间雕刻造型,皖南砖雕、青石雕、木花板或是铁画等时有刻画深远场景,不过形态以浮雕类型居多。泽银频繁拜谒原野徽州,坐拥厚实的人文资源,以此视角切入探索,用当代雕塑方式营造传统的深邃画意,实体清晰地呈现出久违的东方地平线。

——许正龙: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安泛艇》98x50x48cm铸铜

泽银作品我很喜欢,有山的意象形态,又有现代艺术的构成,材料特点鲜明,作品新颖并形成了诗意的空间,即有传统美学韵味,又有当代艺术的时尚,作品充满了现代人文精神的寄托。

——黄胜: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副院长

《江雪》75x60x48cm铸铜

《望江南·新安雪》65x53x50cm铸铜

山中何所有

——杨泽银君“新安山水”组雕散记

文/陈培一(原《中国雕塑年鉴》执行主编、雕塑评论家)

去年,在合肥与泽银君闲话,无意间聊起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安山水”和“新安画派”,建议他可以在这个方面着力,做些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研究与创作。因为,在之前他曾经搞过山水雕塑,前几年还在《美术观察》杂志发表过。后来,我就把这个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今年暑假期间,忽然接到了他的信息,并发来一些实验性山水雕塑作品的图片给我,看后大喜,连声称赞,认为路子很对。没想到,好像泽银从我的称赞中受到了些许鼓励,竟然一鼓作气,继续发力,竟然创作出了一个山水雕塑的作品系列很快呈现在我的眼前。前些日子来电请我为文,欣然从命。

我认为,他的这组山水雕塑是“新安山水”的余绪,“新安画派”是其精神之本源。

《山居秋暝》77x53x41cm铸铜

所谓“新安画派”,是明清之时聚居在皖南新安江流域的一个艺术家群体。明代,休宁丁瓒、丁云鹏父子和歙县李流芳等人,崇尚元代倪云林之画风,枯笔皴擦,朴简浑厚,开“新安画派”之先河。明末清初,“海阳四大家”之渐江、汪之瑞、孙逸、查士标的出现,则标志着“新安画派”的正式形成。另外,梅清、萧云从、程邃、戴本孝和石涛等人的介入,则为“新安画派”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艺术名家,均堪称为此流派之代表性人物。“新安画派”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以造化为师,得天地间之真谛,自辟蹊径,致力于谋变创新,强调自我,突出个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安画派”以幽僻萧疏的境界,以荒寒冷默的意趣,以简淡清远的笔墨,以圆润刚健的线条,以冷峻雅逸的情调,构筑了一个卓尔不群的艺术空间,展现了一个傲然独立的精神世界,标异于中国画坛。很显然,泽银的这组山水雕塑传承了“新安画派”卓尔不群的精神。

那么,何出此言?

就其境界而言,依旧幽僻萧疏。如作品《黄山行旅》,系瓷塑成型,叠嶂重峦构成大山堂堂的宏大气象,一二株奇松,与独杖轻行之旅相呼应,透露出与天地精神独往来之孤寂。再如作品《山中问答》铸铜而成,取自李太白诗意,千仞石壁之下一叶轻舟飘荡,将“笑而不答心自闲”,“别有天地非人间”之境诠释得淋漓酣畅。再如作品《白云泉》《黄白游》《秋山》《山居秋瞑》等,皆有“野渡无人舟自横”之境。野渡无人,非真无人,而是只有孤旅再无旁人。

《黄山行旅》70x45x35cm瓷

《山中问答》77x55x42cm铸铜

就其意趣而言,依旧荒寒冷默。如作品《新安山水》为铸铜成型,一座独峰,一道山岭,一株孤松,一个行旅,一叶轻舟,增多则赘,减少则缺,荒凉至极。再如作品《稚川山水》也属铸铜,与《新安山水》异曲同妙。所不同者,《新安山水》为纵横交错的立体空间,如同凭几而卧的高士。而《稚川山水》则如一横幅图卷,如平面展开。再如作品《黄山行旅》《雪望》等,皆非群山竞秀、万木葱茏之象。

《新安山水》68x58x40cm铸铜

《稚川山水》60x33x41cm铸铜

就其情调而言,依旧冷峻雅逸。如作品《白云泉》,也属铸铜作品,是一个立体的港湾,是作者心灵栖息之地。“山中何所有?岭上有白云。”而且,岭上不仅有白云,而且还有云与泉相伴。那岭上宁静的白云之泉,停泊着一叶轻舟,孤傲高雅之情,溢于言表。再如作品《山中问答》《黄白游》《江雪》《秋山》《山居秋瞑》等,皆有超然出世之怀。

《白云泉》40x30x35cm铸铜

就其样式而言,依旧与众不同。杨泽银的这组山水雕塑之中,有些造型借鉴了古代绘画和工艺美术品,将山石的皴法、树法与之融合为一,这是别有意味的一种“构造”。虽然,就雕塑造型而言,“构造”主要是指多种材质、技法的生成手段,但是也还包括多种文化、艺术形式的融合。泽银的这组作品,属于后者。如作品《新安山水》《山中问答》则取自人物造型,《我疑虚静乐山水》取自玉之如意,《新安行旅》取自官帽大椅,《玉龙山》取自猪嘴玉龙,《剑指南山》取自倚天宝剑,《白云泉》取自飞翔之鸟,《望江南·新安雪》取自匍匐之兽。他的这些作品,跳出了山水雕塑的传统模式,没有流于程式化、表面化的模拟与再现。

《新安行旅》x60x58cm铸铜

《雪望》70x60x52cm树脂

《剑指南山》98x22x12cm铸铜

就其语言而言,依旧简淡清远。如作品《我疑虚静乐山水》,铸铜而成,取自《倪昭卿赋赠叶神童·其一》之诗意:“我疑虚静乐山水,来归旧隠挂冠緌。愿策浮云飞碧落,致身绛阙长相随。”作品借用了玉如意的造型,塑造了一段婉转曲折的“天梯”,烟波浩渺的水面任意飘荡着一叶轻舟,一个策杖独行之人弃舟登岸,远离险恶的江湖或叵测的宦海,向心灵栖息的巅峰缓缓地跋涉、攀登。再如作品《新安泛艇》《新安行》《新安行旅》《新安山水》《雪望》等。作品的着墨并不多,在具体的塑造上不逞技巧,点到为止。使用的语言简洁明快,并无多少含混隐晦之处,指向鲜明。

《我疑虚静乐山水》70x65x40cm铸铜

就其内容而言,依旧新安形胜。这些作品之中,有不少取自新安江流域的山水名胜之纪游,如作品《黄山行旅》《黄白游》《望江南·新安雪》《新安泛艇》《新安行》《新安行旅》《新安山水》,皆以“新安形胜”为题。其中的黄白,分别指的是黄山和齐云山,齐云山位于休宁境内,与位于今黄山市境内的黄山南北相望。就是一些非是新安标题的作品,也出现了新安形胜的文化符号。如《玉龙山》《山居秋暝》都出现了“新新安画派”的代表性人物黄宾虹先生的影子。

《玉龙山》55x25x15cm铸铜

《秋山》60x40x35cm铸铜

黄宾虹(年~年),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别号“予向”、“虹庐”、“虹叟”、“黄山山中人”,中年更号“宾虹”,以号著称。祖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的老家歙县潭渡村。宾虹先生精研传统与







































北京中科专家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j/4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