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新安县 >> 新安简介 >> 乡土散文浆面条

乡土散文浆面条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90620/7232766.html

车站口的浆面条

小时候去新安外婆家,长途客车很少。每次去需坐火车,那时候每天仅一趟火车客运,从渑池到新安乘火车个把小时就到了。

出了火车站,路东两间门面房前,有一个由几根栎木杆子与沥青、毛毡搭建的临时棚,四张长条桌,两边摆放着洋槐木做的小板凳,棚前的节煤炉上冒着热气的大锅弥漫着浓郁的香气,节煤炉旁木质小桌上有个小瓷盆,盆内被小勺挖了一个斜坡,装着色香味美的姊妹配菜,分别是芹菜与大白豆。大围腰、黑头巾的大婶热情招呼着路人,“来尝尝新安县的浆面条。”端上一碗热气沁香的浆面条添少许辣酱油,天南地北的路人聚集一起,边吃着两角五分钱一碗的浆面条边聊,有的吃完再花五分钱加一勺芹菜大白豆,热心大婶会给他加两勺子豆,而加了两勺子豆、吃得肚子滚圆的孩子翻遍口袋也没翻出一分钱,怯怯地看着大婶。大婶笑着说,出门在外的人不容易,谁都有尴尬的时候,吃不饱我再给你舀一碗……

浆面条也叫酸面条,其原因是发酵后的浆酸味十足,是以绿豆浆发酵制作面浆,经特殊工艺而成的面条。咸香适口,因而自古以来流传不衰,成为颇具浓厚地方特色的名食,新安县的浆面条以车站浆面条最为正宗。

据说清朝末年洛新一带有个穷户人家,将捡来的绿豆磨成豆浆,隔了数日,发现豆浆发馊变酸,倒了舍不得,遂胡乱丢些菜叶,熬成糊状,一吃味道鲜美,后来家家效仿。花个三五分钱上街舀两瓢酸浆,回家做浆饭。切少许韭菜叶下锅,待浆起沫后勾点面粉,稠稠的,谓之“挑浆饭”。当然一般小康之家做浆面条可有讲究了:白面条、芹菜、大白豆或油炸花生米,再佐以韭菜花与辣椒油,绿白红酸香辣,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出来,“剩浆面条儿”是浆饭中的上品,民谚云:“浆饭热三遍,拿肉都不换”。

光阴荏苒,追寻着浆面条的美味与儿时的记忆。昔日的火车站浆面条临时棚不见了,整洁的街道东侧,新安浆面条门面店焕然一新,牌匾醒目地招引着路人。以前的面条配菜基本都是黄豆、芹菜、咸菜丝老三样,经过多年的探索,配方和配菜不断地改进,十几种时令小菜惊艳亮相,像酸白菜丁、黄瓜丁、芹菜丁、胡萝卜丁、白萝卜丁,小尖椒、榨菜丝、雪菜丁、黄豆等等,不过这些都是事先腌制好的,绝对是爽口舌尖的美食,色、香、味俱全。浆面条是河洛特色名吃,年被河南省商务厅命名为河南十大传统名小吃之一。

阵阵微风拂面,空气中弥漫着浆面条的酸辣沁香,店门口坐着一位驼背拄着拐杖的老奶奶,我认出了她是当年的大婶,她望着前方,银发被风吹起,脸上写满了沧桑与慈祥。夕阳,老字号牌匾,与老人组成一幅人生醉美的油画……

审阅:高杰

简评:文章取材有特色,内容也吸引人。

终审:严景新

作者:皮小明

编辑: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anxianzx.com/xajj/11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