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迎百花开,香气满校园。固始县实验小学教研月活动从3月拉开了序幕,在李玉校长的带领下,语、数、外、常识4科齐头并进。20位语文教师展示了个人风采。
一(1):王俊锋老师讲授的韵语识字《姓氏歌》,课文将一些常用的姓氏寓于朗朗上口的儿歌之中!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故事带领孩子们了解姓氏的由来!通过与孩子们的游戏互动,让孩子们从中得到快乐,并寻找到介绍姓氏的方法!
一(2)李雪可老师带来的《棉花姑娘》,李老师借助图片、视频、角色扮演和各种朗读方式,让孩子在多彩的世界里知道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循序渐进,效果显著!
一(3)樊晓帆老师的《荷叶圆圆》,老师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全文都洋溢着童真童趣!通过角色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技巧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
一(4)魏静老师的《口语交际》,在课题选择上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开篇的动画视频《老鼠嫁女》把学生引入情境中。魏老师让学生参与其中,生动有趣的演绎着书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才能把一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一(6)冯楠老师的《我多想去看看》,冯老师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的天山风景,播放天安门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孩子们热情高涨!更是让同学们满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
一(7)刘洁老师另辟蹊径,进行生字教学!整个课堂刘老师示范指导,设计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动物,了解生字,学习生字!期间更是通过“找朋友”这种新技能让孩子们自己寻找生字的音节,积极参与其中,读到位,练到位,始终保持高涨的情绪,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真正做到了对生字的掌握.
一(8)陈佩佩老师带给孩子们的古诗《静夜思》,内容清新朴素,情感丰富!陈老师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课堂预设的目标,结合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情况,灵活处理各个教学环节。让孩子们理解了诗意,并从诗中感受到古诗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三(1)孙娟老师讲授的叶圣陶的散文《荷花》,本节课清新自然,板书新颖别致,教师的讲述让人如沐春风。整节课让人感受到文美,景美,人更美!
三(2)潘苗苗老师讲的是童话版的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从童话中让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要正视自己,尊重他人与朋友友好相处。整节课环节突出,条理清楚,实用性强。
三(3)江新苗老师讲的一节是科普文《蜜蜂》,教师教态大方自然,逻辑性强,与学生积极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地求知,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
三(4)刘正琳老师讲的是科普文《花钟》,从学生喜欢的花引入课文,花朵开放的时间不同,是因为花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不同。通过课文的学习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三(5)闫艳老师讲授的也是一节文言文版的童话《守株待兔》,她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方面着手。让学生从中明白了:存在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是愚蠢的。
三(6)汪蕾老师讲授的是文言文版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她运用了多媒体动画讲解课文,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整节课知识点多,实用性强,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好课。
三(7)谢翠萍老师讲的是一节童话版的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教师是亲和力强,讲解细致,浅显易懂,学生喜闻乐见,在轻松活跃的环境中明白了: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
五(1)班刘娟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她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板书精炼,引导得法,一节课结束让学生走进了外祖父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了外祖父的深深思乡情、爱国意。
五(2)班翁利老师《牧场之国》一课充分发挥课件优势,利用音、图将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荷兰。她教学语言优美,教学技巧娴熟,教授新知循循善诱,让乐于参与,乐于表现,整节课下来,学生们不仅充分感受了荷兰的美丽风光,也引起了学生对荷兰的赞美与向往!
五(3)班罗建丽老师执教的是名篇《景阳冈》,她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借助文中动词直观感受武松打虎场面的惊险及武松的智勇双全,让学生充分感受了名著的精彩,激发了学生对名著的热爱!
五(5)班朱长军老师讲授的《草船借箭》一课,将研读主题“从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抛给学生,让学生去找,去琢磨,带着他们体会,教给他们联系上下文学习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五(6)班杨孝梅老师在讲授《祖父的园子》时,将重点放在让学生去感受“我”在祖父园子里的自由、快乐。为了将学生引进文学的乐园,教学过程中插入了《呼兰河传》结尾的章节,有效激发了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7)班汪军伟老师带来的的《跳水》一文是一篇富含深刻哲理的小说。汪老师首先让学生按照先后顺序找出文中人物,同时也找出了文本的主线,接着通过创设情境,分析理解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整节课在乐学、乐问的启发点拨之中,孩子们均收获满满!
在评课的过程中,主抓语文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的语文教师及时座谈。老师们畅所欲言,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反思和交流。老师们理性地分析共同的困惑,哪些地方应当进一步求同或存异?让每个参与的教师都受益匪浅。
此次活动不仅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同时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不断的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李玉
文字编辑:杨孝梅孙娟
王俊锋
图文整理:司义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