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全貌周文政摄
“岑巩是个好地方啊!山青水秀好风光,健身老人把歌唱,座座山峰都披绿装,党的政策真是好啊!”
每天下午,现年80岁的张凤香老人都会来到新兴?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消遣,和老年朋友们一起吹拉弹唱、下下棋、打打牌,晚上再回家与子女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生活有滋有味。
生活惬意,日子如歌。正是当下我县城区很多老年人的生活常态。
上世纪60年代岑巩老城
而这,在20年前,这是老人们想都不敢想的事。“县城原驻地在思旸镇龙江村,四面环山,地势狭窄,地处低洼盆谷之中,年年受洪灾威胁。”现年88岁的刘银凤老人,曾经在老县城生活了20多年,对老城的生活记忆犹新:“印象最深的是年那场大洪水,不仅冲垮了煤厂、县委宿舍楼和邮电局宿舍楼,粮油仓库也全部淹没。”老人说:“那时候,一到夏天就担惊受怕,那种日子不好过啊。”
老县城年洪灾场景县志办供图“嘴里一支烟,街头到街尾。”这是20年前,岑巩人常用来形容县城的一句自嘲语。面积狭小、交通不便、房屋老旧、休闲场所匮乏.......。昔日,位于思旸镇龙江村的老县城犹如一个个戴着贫穷落后“身份”的“紧箍咒”,不仅禁锢了岑巩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也限制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搬进“新家”发展更广阔
“思旸镇的新兴村位于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湖南省怀化地区的交界地带,是贵州省向东发展和华东、华南进入大西南的必经之路,区位优势良好。”
“湘黔铁路、国道、高等级公路、?阳河沿城而过,交通便利。”
“地势开阔平缓,社会经济发展基础好,城市发展余地大。”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经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统一意见,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县就有了“搬家”的想法,搬迁新选地址为思旸镇新兴村,并上报省委、省政府,黔东南州委、州政府。
年2月24日县城搬迁庆典活动现场县志办供图
年5月,新兴被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批准为黔东南州羊坪——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年7月日,岑巩县正式成立岑巩县新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县级机构);
年月,中共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批准岑巩县四大班子在新兴增设办公点;
年9月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岑巩县党政机关从思旸镇龙江村搬迁到思旸新兴村。
县城搬
迁活动
年2月24日,思旸镇的新兴村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全县共计二万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了这场盛况空前的县城搬迁庆典活动。自此,岑巩人民告别千年的思州古治地龙江村,揭开了岑巩县在新世纪发展崭新的一页,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壮阔新征程。拉开“骨架”百姓更宜居
县城搬迁后的岑巩,也是一条主街贯穿的城市格局,属于狭长的城市。紧扣以人为核心的宗旨,抓住招商引资契机,按照依山就势、生态优先、产城融合、文化多元和城乡统筹的特色新型城镇化带动发展战略,我县充分挖掘城郊外围无耕地、无搬迁、无林地“三无”土地潜力,以规划龙头为抓手,加快规划编制。岑巩县新兴县城早期图片王军摄
随着县城总体规划、岑巩经济开发区总规划、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设计、集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该县城市“骨架”逐渐拉开,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如今的岑巩县城杨云摄
中心城区形成了以新兴综合功能片区为城市核心区域,思旸旅游发展片区、长冲湾工业发展片区、龙江河旅游休闲景观带、大榕居住片区,七里冲工业组团、大有配套居住组团的“一带四区两组团”“产城互动”城市发展新格局。20年以来,岑巩县通过科学规划、向山要地削山填谷、盘活闲置土地、引进外商投资推动房地产开发建设等措施,相继推出了大小44个房开楼盘,实现土地出让金4.亿余元,固定资产投资53.39亿余元,建筑业产值30.2亿元,上市商品房8.73万平方米,售房备案62.87万平方米,打造了县城外围组团标志性建筑群,推进城市扩容发展、提质发展。“以前有钱也难买到满意的房子,现在楼盘多了,配套设施、环境绿化这些也很好,我们不仅有了更多的选择,住起来也舒服。”市民杨琳琳说,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真正实现了享受生活。
截止目前,我县共申报实施廉租房套,公租房套,城市棚户区改造户,城市化建设圆了广大百姓的“安居梦”“幸福梦”。
畅通“血脉”出行更便捷
“年举办县城搬迁庆典活动时,新兴村只有一条大路就是思州路,还是泥巴路,当时还是为了庆典加班加点才修好的。”原岑巩县住建局党委书记宋兴龙回忆,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前,全县没有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只有羊坪至思旸3公里油路,其路面全为泥结路面,居民出入条件十分艰苦。
岑巩新县城建设中王军摄
随着岑巩县城的快速扩张,交通出行距离大幅度增长,为满足区域交通出行需求,该县以项目为抓手,坚持路网规划建设引领,编制覆盖县城的干线路网规划,着力优化路网布局和结构,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城区新建道路52.56km(不含工业园区),“白改黑”改造升级道路2条,长约8.6km,人均道路面积从年的6.97㎡增加到3.9㎡。同时,我县将公共交通放在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开通城区公交“便民车”,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基本实现城区公共交通站点米全覆盖,城区路网基本实现“成环成网、互通互联”,群众出行更便捷。
“以前城区的主干道蛮拥挤,现在增加了外环路,我们跑车也更方便了。”谈起城区路网的变化,出租车司机何先生深有感触,“现在路好了,客源也多了,感觉跑车更轻松”。
目前,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公里、国道3.6公里、省道52.47公里、县道.52公里、乡道.公里、村道63.66公里,通组公路45.公里,公路密度为78.95公里/百平方公里。
填充“血肉”生活更幸福
“以前在老县城带孙子的时候,没地方玩,就是带着孙子逛逛菜园,去桥上站站,亭子里坐坐。”县城搬迁后,刘银凤老人就跟随儿子儿媳一直在新县城生活。“现在广场多,马路宽,城市也闹热,生活是越过越好了。”谈起现在的生活,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
思州古城的早晨刘治权摄
按照“民生优先、发展优先”的总体原则,我县创新规划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生态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现代内涵和人文品位的特色城镇,建设山水园林休闲宜居城市。
建于年的文化广场,结合岑巩县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以古思州文化为中心,将县域历史、文化传承、民风民俗等地域元素融入到各项建筑中,成为该县对外展示和弘扬思州石砚文化和古思州文化的一个窗口,是该县第一个集文化体验、健身娱乐、休闲观赏为一体的多功能广场。
岑巩县文化广场
这些天,每到晚上,文化广场人声鼎沸,锣鼓震天。在来自周边县市及全县各乡镇的锣鼓爱好者们倾情倾力的敲打着手中的锣鼓,成千上万的群众围得水泄不通,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共享传统文化盛宴,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热闹壮观的场景将春节的节日氛围渲染得愈发浓烈。
思州傩戏引人注目张维军摄
“以前过年都是回老家,现在广场上的锣鼓声很有过年的氛围,我就邀朋友来这里放孔明灯,希望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正在放孔明灯的朱益敏说,现在县城休闲娱乐的地方多了,幸福指数也更高了,希望灯火向星辰,所愿皆成真。
老年歌舞活动王军摄
十一五以来,岑巩县共投入约5.4亿元,完成体育公园、文化广场、休闲广场、生态公园、公共汽车站、县城污水处理厂、黔东职业技术学校、第四中学、外环西路、城区道路“白改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时实施新兴城区及城北新区环境提升工程,建成横贯岑巩新兴县城全长3.6公里的滨河路景观工程,新建新兴城区及城北新区景观提升工程全长3.7公里,县城建成区新增绿化覆盖面积5.3公顷,新增文化广场和思州国际生态公园等公园绿地,县城人均公园面积达9.02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从“十一五”末的4㎡增加到46.08㎡,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初步形成了“产、城、景”互动发展格局,县城规划区面积从30.3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从4.8平方公里增至58.94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从“十一五”末的3.4K㎡增加到.3K㎡,城区“血肉”更饱满,百姓生活更幸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十四五”开局之年,岑巩县广大干部群众将立足“十四五”规划新起点,以“三牛”精神为引领,戮力同心扬帆起,奋蹄疾驰新征程,续写幸福岑巩新篇章。
县融媒体中心周燕
视频制作李昌焯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总监制:潘家贵
执行总编:杨元彬
编辑:向美玲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