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巩固提升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动豫西北各市与洛阳联动发展,形成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这是省委明确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是省委对洛阳寄予的厚望,是洛阳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省委常委、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表示,这也是洛阳发展新的重大机遇,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9+2”工作布局是新发展理念在洛阳落地生根的实践路径,是省党代会精神在洛阳落地生根的具体体现,也是省委赋予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的具体体现。
对洛阳各县市区来说,如何结合实际谋定思路?怎样使“9+2”工作布局落地做实?这不但需要凝心聚力、务实重干,更需要量身定制切实有效的发展路线图,以及发挥与之契合的优势产业体系效应,奋力拼出洛阳发展的一片新天地。
工业强县、旅游富民、科教育人,做实“工程”,全面建设文明新安……作为洛阳“西组团”的新安县,立足优势,开拓创新,正以自身的思考和实践,促使“9+2”工作布局在当地真正实现落地生根。
?刚刚过去的省十次党代会上,赋予了洛阳发展新的战略定位。11月10日上午,洛阳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省委常委、副省长、洛阳市委书记李亚明确提出,要将洛阳新定位与推进“9+2”工作布局有机结合起来。
?如何认识洛阳新定位?怎样着力推进“9+2”工作布局落地生根?近日,在接受东方今报专访中,新安县委书记王玉峰信心满怀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落实“9+2”工作布局的具体路径和重大专项
有了清晰发展的定位,如何实现?其关键在于精心谋划。如果说,“9+2”工作布局是洛阳市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源头活水,那么,“工程”则是新安县落实发展的具体路径和重大专项,滋润着这座山水之城的发展活力。
东方今报:推进“9+2”工作布局的落地,新安县的重大专项是什么?
王玉峰: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工程”,“一水”:引畛济涧;“二带”:涧河经济带、新国道经济带;“三区”:新安县产业集聚区、洛新产业集聚区和黛眉山休闲度假区;“三级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县城——山城、水城、汉关古城,小城镇,美丽乡村。
县委书记王玉峰在基层调研
东方今报:这一工程,对新安意味着什么?
王玉峰:“工程”高度契合了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文化示范区、最佳宜居地、开放创新城的要求,是今后几年新安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新安经济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新安实践”
如今,走进新安县,处处可见发展的活力和干劲儿。在当地,“引畛济涧”、“引故入新”等重点水利工程和国道改线、连霍高速新安西出口等重大交通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中……
东方今报:面对新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机遇,新安有着怎样的决心?
王玉峰:我们要全面建设文明新安,当好洛阳“西组团”,力争在全市率先形成GDP五百亿级的县域经济增长极,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为“奋力谱写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贡献新安力量。
东方今报:对新安来说,一方面有资源、区位、工业、旅游等优势,另一方面却也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因素,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构建产业新体系、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出路在哪里?
王玉峰:我们将坚持“优势共享、错位发展”,围绕“2+2+2”产业体系上下游、左右链,做强产业链,做优价值链,不断强化县域经济“四支撑”。
东方今报:在具体落实中,这一产业新体系该如何体现?
王玉峰:首先,做大做强以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我们要加快建设“中原钛谷”,积极打造“中原钙谷”,并着力打造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五百亿级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
其次,积极培育以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为主的新兴产业。抢抓我省打造“三条丝绸之路”的机遇,加快“智慧新安”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覆盖面,打造网络经济强县,用三年时间培育三个百亿级的物流企业,打造陆地丝绸之路重要物流基地。
此外,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和高效农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平方公里的黄河黛眉山旅游休闲度假区。深入发掘“汉关文化”,叫响“丝路第一关,新安函谷关”品牌,塑造“丝路汉关、山水新安”形象。扎实推进养种一体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三线五业十亮点”格局。
打造“创新创业城”,让优势产业走出国门
内修武功,外谋机遇。在新安县,通过“内修外炼”不但提升了基础能力建设,同时也激发了市场新的活力。
目前,当地正在全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推动环万山湖绿道建设,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绿色新安”,并强力推动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走出国门,推动新安旅游开拓国际市场,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东方今报:我们注意到,新安县提出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激发市场新活力,有什么路径?
王玉峰:具体来说,要抢抓我省打造“三大高地”的机遇,着力推动创新创业。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加快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将新安打造成创新创业之城。同时,还要着力提升开放水平,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省自贸区等战略,打造丝绸之路节点城市。
让环境成为发展的“绿色资本”
基础能力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重要条件,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此为支撑,厚植发展新优势,对此,新安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东方今报:新安有着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而生态环境的好坏,同样也关系着一个地方的发展空间,就此当地如何作为?
王玉峰:现在,新安正在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强力推进长江大道、省道改线等工程,推进洛新产业集聚区纬一路至汉宫路连接线、铁磁路东延等道路工程,实现与中心城区的高效连接。我们抓好“引畛济涧”、“引故入新”等优质河湖连通工程,高标准建设涧河生态河谷、谷山水库等水源涵养工程,全面改善水生态环境,打造海绵城市。
同时,全县高强度抓好生态治理,强化法纪意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突出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快速治理、举一反三治理,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勇气、最大的干劲和最细致的工作,铁腕治污,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全力打赢大气、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座北方山水城、宜居宜业地
目前,新安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8万人。怎样让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不是简单的造城,新安县未来的城乡新格局如何谋划?
在当地,正在全力打造的“北方山水城、宜居宜业地”绘就了一幅新的家园杰作。
东方今报:在城建规划中,新安将呈现出什么样的新面貌?
王玉峰:新安坚持“三城共建”,即山城、水城、汉关遗址城。推动城关、铁门、磁涧与新安县、洛新产业集聚区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建设以县城为主城区、洛新产业集聚区为副中心的“一河两城”的“大县城”。
我们将建一座有特色、有文化、有灵魂的现代化山水城。同时,还将谋划建设铁门、磁涧、曹村、石寺、石井、五头等小水城。加快开发道路沿线村、景区周边村及传统村落三类村,推进农村改厕、改电、改水,建设美丽乡村。
东方今报:在发展和建设中,如何以人为本,提升当地群众的幸福感?
王玉峰:我们坚持以全民共享为根本,实现人民福祉新提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着力形成各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推动脱贫与农村电商、旅游、工业、教育等有机结合,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此外,我们致力于突出公共服务均等,医院理事会制度,推进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全力打造“健康新安”。重点抓好均衡教育,全面实施“三保”职业教育,加快组建职教集团,推动教育全面发展。
来源:东方今报
猜你喜欢
新安连续两天登上省级党报头条
我县首家爱心超市开始试运行!
新安居然有一张全国都少见的地图
无人机拍的新安美图,看过你就忘不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