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
联合公布了
“年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
全国共有个传统村落
列入年第二批中央财政支持范围
其中
河南省共有3个村入选
我县北冶镇甘泉村名列其中
将获中央财政支持!
传统村落档案
中文名:传统村落
原名:古村落
含义: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淳朴的民风、传统的生活方式使得传统村落古建筑风貌、民风民俗得以完整保留。
保护意义: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
这笔钱用在哪些地方?
资金下发后将主要用于传统村落内重要街巷、传统建筑和院落的修缮与风貌整治,急需抢救保护的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应放在修缮首位。
关于甘泉村
你了解多少
1.陶瓷匠人聚集成村落甘泉村位于我县北冶镇南部,以烧制陶瓷出名,历史上曾是豫西地区最主要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有着上千年烧制陶瓷的历史,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古陶村”。
甘泉村据说得名于村中的一个泉眼,因其水比周围其他地区更甜,所以命名为“甘泉”。
据康熙、乾隆版《新安县志》记载,甘泉岭居民以陶冶为业,称“碗窑岭”。所烧的瓷器主要是粗瓷,包括瓷碗、瓷盆、瓷罐乃至后来的砖等生活用品。这里也逐渐培养并聚集了一批拥有瓷器技术的人。
早期瓷业的发展很好,销路较广,不仅满足了附近居民的需求,有的还远销到了商丘、安徽等地。大量到甘泉来购买瓷器的人拓宽了甘泉村的经济来源。
2.曾经的辉煌20世纪40年代末,有许多人从外地逃荒过来,在这里学习烧制和买卖日用瓷器,逐渐落户于此。如今,保存完好的武家车院和车场,也就是客栈、车马店,是甘泉村曾经辉煌的佐证。
据《新安县文物普查资料汇编》记载,古时甘泉村陶瓷业发展如火如荼,陶瓷业贸易风生水起,村内道路车水马龙,无比繁华,有“小洛阳”之称。
建国以前,甘泉村曾被称为“甘泉村公所”。据说,当时新安县被称为“第一区”,甘泉被称为“第二区”。旧址在现在村文化广场背后的岭上,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看到当年挂着“村公所”石碑遗留下来的痕迹。
目前,村里仍留存着5座宋元时期窑址、座明清时期窑址。宋代瓷窑遗址还被列入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3.过目难忘“笼盔墙”甘泉村遍布着多座古窑,随处可见笼盔墙,笼盔是当地土话,在烧制陶瓷时为防止坯体釉面在烧制时损坏,而特制的容器。
“笼盔”如同烧制陶瓷过程中的“盔甲”,产品烧制出来后,它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甘泉村烧制陶瓷的时间久了,“笼盔”也日积月累,越来越多。
由于“笼盔”肚子中空,分量轻,防潮防腐蚀,经久耐用,物美价廉甚至可免费使用。当地人就把它们利用起来,用于建筑围墙、瓷窑等,也成为甘泉村独特风景。发现有村民将完整的“笼盔”填上土,制成花盆,用来栽种仙人掌、辣椒等植物,倒也生机勃勃
4.传承古陶技艺实现脱贫致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粗瓷用品已退出市场,村民改制高档的细瓷产品,产品供不应求。得益于政府扶植,村子里制陶厂多了起来,陆续有新的厂矿在兴建,不断有更多的年轻人向老一辈制陶人请教、学习、传承这门遗失的手艺。
近年,村民传承并改良传统技艺,制出集实用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土陶豆芽罐,并通过“互联网+订单”的模式,实现脱贫致富。未来的甘泉村将成为集参观体验、陶瓷制作、休闲消费、创意交流于一体的陶瓷文化集散地。
有了中央支持
相信甘泉村
一定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大家都在看
新安生态立县,专家是这样评价的…
新安人注意!这4件事要尽早去办,越晚越吃亏…
咱县这6人入选年度洛阳“身边好人”
好政策好服务铺就致富路,花椒地变成村民的“聚宝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