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杰
15日-16日,“丈量五千年蝶变黄河岸,主流融媒体沿黄看河南”记者团来到洛阳市新安县。
新安,秦时置县,已多年历史。作为黄河河畔的一座古城,“黄河战略一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这座古城又如何借助黄河,重焕活力,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为此一探究竟。
黄河战略、副中心战略的机遇叠加,让这座古城收获满满
“我们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践行县域经济“三起来”示范县、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全国文明县城。”在15日的启动仪式现场,新安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智晒出了一份备受瞩目的“新安答卷”。
当下的新安可谓机遇垂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副中心城市建设战略两大历史机遇叠加,机遇无比珍贵。
机不我待,时不再来。为此,新安抢抓机遇,蹚出了一条以沟域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黄河横于北,秦岭障于南,中间四山(荆紫山、青要山、邙山、郁山)夹三川(青河川、畛河川、涧河川)。“山高,岭多、河谷碎,七岭、二山、一分川”的地理环境,发展沟域经济最为适宜,也让新安成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本。
为此,新安因地制宜,聘请农业农村部专家编制完成了全县沟域经济示范带的发展规划,一沟一策,谋划实施重点项目个。
为项目切实落地,新安每年拿出万元对沟域经济示范带(区)给予奖补,还投放小额创业贷款3.2亿元,吸纳社会资本10.94亿元进入沟域经济。
“目前成功打造12个沟域生态经济示范带,打造休闲农庄35个、采摘园58个,年接待游客万人次,覆盖24.9万人,年综合收益超过20亿元。”新安县副县长赵汝宪说。
新安北临黄河,发展沟域经济,它也做足了黄河这篇文章,大力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
“我们规划建设了黄河湿地公园,打造了黄河神仙湾、大河田园沟域经济示范带,借助平方公里的万山湖,规划建设8个客运码头,开通水上旅游航线,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新安人民的生态河、民生河、幸福河。”赵汝宪说。
如今凭借“讲好黄河故事,做足黄河这篇文章”,新安已累计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初期的9.04%降至0.24%,年剩余的户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和条件。
“未来,新安将围绕‘副中心’,打造‘增长极’,践行‘三起来’,实现‘新跨越’,助推新安沿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赵汝宪说。
靠着“讲好黄河故事”,姑娘如今抢着嫁到“光棍村”
在新安县城的大街小巷,“丝路汉关,山水新安”、“来到新安,自然心安”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这是新安文旅产业发展的口号,更是理念。
“我们正依托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汉关文化,推动旅游产业由单一观光型转变为向文化、度假、农旅等方面深度融合,让游客们来到新安,自然心安”,新安县文广旅局副局长王小凡说。
今年双节期间,新安县共接待游客6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9.78%,实现旅游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10.01%,足见新安的魅力。
来到新安,石井镇的5A级景区龙潭峡大峡谷是游客们首选。15日,记者团便领略了一番龙潭峡大峡谷的风情。
漫步谷底的崖壁栈道,山崩地裂、水往高处流、石上天书、佛光罗汉崖等地质景观一一映入眼帘。大自然鬼斧神工出神入化,令到访者纷纷惊叹不已。
据景区总经理王涛介绍,自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投入近2亿元进行高标准建设,相继取得了“河南省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殊荣。
更关键的是,随着龙潭峡大峡谷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和周边群众广泛就业。
“以前是‘山清水秀风景好,只见大哥不见嫂’。现在是,姑娘们抢着嫁到这里。”王涛介绍,随着龙潭峡的开发,紧挨峡谷的龙潭沟村、寺坡山村村民们靠着开民宿、农家院,纷纷脱贫致富,“户均年收入10万以上,家家住洋房,户户有汽车”。
富起来的不只是龙潭沟村、寺坡山村,与龙潭峡隔山相望的青要山周边村落,也同样随着青要山的开发而富裕起来。
“年,我们将持续坚持文旅融合,坚持以文旅产业为主线,深入挖掘和传承黄河文化、乡土文化。”石井镇副镇长仝斐介绍,靠着讲好黄河故事,年,全镇15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
“未来,我们会依托新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讲好黄河故事,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目的地,谱写好“文旅兴县”的绿色发展篇章。”王小凡说。
一年沿黄绿化0亩,黄河生态红利正慢慢释放
“黄河水原来这么清”、“感觉不是在黄河边,而是在江南”……16日上午,记者团来到新安县正村镇大河田园沟域经济示范区。远处的山青水秀,颠覆了一行人员对黄河“土黄”色的传统认知。
“这是我们践行黄河战略,对黄河战略一周年最好的献礼”,正村镇镇长姚凤娟介绍,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已成为大河田园沟域经济示范区的重点工作,“自去年以来,我们沿黄绿化已实施0余亩”。
好生态带来了好风景,更带来了好“钱景”。大河田园不仅拥有秀丽的黄河自然风貌,讲好黄河故事、借黄河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也是该处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
漫步景区,除了雄壮的黄河景观带,还有供市民骑行、徒步的河畔公路,更是兴建了鹅庄、羊庄、土窑洞民俗等一批“留得住游客”的旅游设施。
姚凤娟称,该示范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总投资3.5亿元,项目覆盖5个行政村,0余人。目前一期已基本建成,可同时接待人就餐,满足80人住宿。
大河田园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总经理韩云伟是土生土长的正村人。在外打拼多年,创业成功后,韩云伟没有忘记家乡。
年,他投资开发经营大河田园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如今前前后后个人已投入余万,先后创办了雅竹养殖专业合作社、新安县丽云绿色种植专业合作社,后经各级政府支持又创办打造雅竹农庄、雅竹民俗村等。
“村民们不出村,每年就能多收入两三万。”在做好景区核心投资的同时,韩云伟把餐饮、住宿接待、购物、摆摊、卫生保洁等商业项目让利于当地农民。
现如今荒山沟变身“聚宝盆”。据统计,经济示范区内60%的农民都吃起了旅游饭,农民工就业百余人,其中贫困户30人,年收入1.5—3万元。
“我们正打造研学项目,寻求洛阳、郑州等多家策划公司包装研学课程,打造学生活动场地。”根据韩云伟的规划,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接待3-5万名学生,“将为农户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期我们将着力培育和弘扬黄河文化,打造洛阳西部知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目的地。”对于践行“黄河战略”,姚凤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