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底村建于年,位于新安县石井镇境内,地处万山湖畔,黛眉山主峰脚下。全村有3个自然村,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秀丽,有丰富的农副产品,牛心柿子、山野菜、黄河鱼等,是游人度假、观光投资的好地方。年被评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民风淳朴,如世外桃源一般...
出新安县城,到石井镇后向西北方向,到了黛眉山,就到了东山底村。一路上风光绮丽,蔚蓝的天空、高大的远山、清新的空气...
村子就在黛眉山景区旁,在东山底村村民心目中,黛眉山就是他们的“家山”,很久以前,村民们在黛眉山上放牛、砍柴、种地,日复一日地劳作。山上曾有一个7户36人的村民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从山上搬迁下来。来到村口可以看到有一块非常醒目的门楼,看上去比较崭新,应该是近几年才修建的。
在东山底村村民心目中,黛眉山就是他们的“家山”,很久以前,村民们在黛眉山上放牛、砍柴、种地,日复一日地劳作。山上曾有一个7户36人的村民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从山上搬迁下来。
刚进村子就能感受到都市生活中少有的淳朴自然
村头的几间房子都是由砖瓦盖成的
毫无修饰,是建筑最简单、最本质的模样
此时正值中午
有些老乡的家里弥漫着做饭的袅袅炊烟
有些老乡端着碗坐在门口吃饭
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
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各种动物的叫声,鸡犬相闻、蝉鸣鸟唱;
植物生长的很是茂盛,遮天蔽日、郁郁葱葱;
深吸一口空气,清新怡人...
再沿着村子的小路往深处走去,眼前的房子开始变得老了一些,裸露在外的是黄褐色的土坯墙,是几十年前农村常见的房屋类型,如今依然静默地伫立在这个村子里,承载着那个年代人的生活回忆。
随意走进一家农户,背靠青山、房屋低矮,门前种着的石榴树上还有几朵没有凋谢的花朵,小小的果实也长了出来,院子里堆放着一些杂物,走进细看,门口摆放着几双沾满灰尘的早已变形的鞋子和一些有些破旧的衣服,可以想象淳朴的农家人平常辛劳节俭的日子。
屋子的一侧是最简易灶台,一口锅、一张案板、仅此而已,看着这两样东西也有些年头了,对于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真的有点难以想象。
东山底村目前保留有完整的清代四合院
有杨家大院、张家大院、王家大院等
杨家大院为东山底村最完整的四合院。它建于清代末期,20世纪80年代后,居住在杨家大院的村民建了新房,逐渐从这里搬了出去。眼下,杨家大院平时大门紧锁,已无人居住,院子里杂草丛生。
在杨家大院东侧,有一个有多年历史的学里院,又称张家大院。新中国成立前这里建有学校,因此被称为学里院。学里院同样坐北朝南,门窗上皆有精美木雕,正房门上刻有“远翠楼”三个字,显示院落所在之处的自然环境之优美,在城市居民经常被雾霾包围的今天,“远翠”二字显得十分珍贵。
在东山底村东南,存有王家大院,自西向东依次为西院、前院和后院,三个院落各自独立,又前后相连。其中西院门上刻的字看上去与学里院的为同一人所刻,以此推断,王家大院也有多年历史。
这座房子墙上贴的全是大红色的手工剪纸,可以看出来主人的手很巧,柜子上刻着“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字样,代表了老一辈人脚踏实地的淳朴思想,室内的陈设同样显得有些破旧和沧桑,生活的不易是这里的常态。
从东山底村古村落走出
沿村子中间的柏油路向北走米
一座庙出现了
当地人称为黛眉奶奶庙
相传黛眉为商汤之妃,因汤王沉湎于女色,黛眉悻然离宫上山修行。后黛眉劝说汤王要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汤王自感羞愧,遂修德重兵,最后打败夏桀,统一了天下。与此同时,黛眉在黛眉山修行成仙,汤王为了感念黛眉的恩德,为其修建圣母庙,并把她修行成仙的这座山命名为黛眉山。
庙里供奉着黛眉奶奶的神像,护佑着东山村民,据了解,附近的村民经常会过来烧香拜佛,对生活美好的愿景以及虔诚的心愿在这里寻求寄托。
近期热点:
万基工人不顾自身安全跳河勇救轻生女
好消息!连霍高速公路新安西站今日正式开通
新安的村庄,寂寞了谁的夜?
新安最美乡村公路惊艳网友
传播正能量,新安交警三中队
追忆新安哪些年因小浪底库区移民搬迁而远走它乡的农村娃娃们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