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位于东经°2′50″—°52′9″,北纬34°11′45″—34°38′50″,处江苏省东北部,东西最大直线距离73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44公里。东部濒临黄海,与韩国、日本等地区相望;西至西北与沭阳、东海两县为邻;南隔新沂河与灌南县相望;北与连云港市海州区、连云区接壤。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10镇、2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
灌云先后荣获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中国豆丹美食之乡、中国名厨之乡、中国旋耕机之都、全国旅游百强名县、土地执法模范县创建工作先进县、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海洋管理工作先进单位、人民防空先进城市、水利工作先进单位、粮食生产先进县、双拥模范县、平安县、社会治安安全县、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县和全省体育强县等称号。[1]
中文名称
灌云县、灌雲縣
外文名称
Guanyuncounty
别名
云台、伊山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江苏连云港
下辖地区
辖10镇、2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
政府驻地
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西苑南路
电话区号
国际:(+86);国内:0
邮政区码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北部、黄海西岸
面积
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年)
方言
江淮官话(淮语)—洪巢片—灌云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大伊山、东磊石海、石佛寺、李汝诊纪念馆、潮河湾等
机场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规划)
火车站
连淮扬镇铁路(灌云站)、连云港东站(附近)
车牌代码
苏GJ、GK、GL等
县委领导
县委书记左军、县长朱兴波
教育学府
灌云高级中学、灌云中专
建制时间
年
规划火车站
灌云站、灌云杨集站、灌云董集站
灌云特产
灌云大豆、酒醉螃蟹、豆丹等
著名人物
宋长禄、江问渔、李汝珍等
县名由来
南有百川灌河、北有名山云台
建县时间
年由孙中山先生命名
行政代码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年)[2]
目录历史沿革
编辑灌云据《尚书·禹贡篇》记载,灌云县境属“东至海、北至岱、南至淮”的徐州之域。
西周时地属兖州。春秋战国时期,属郯国,归越地,旋为楚域。秦时是朐县的一部分,先后分属薛郡、郯郡。
汉代属东海郡。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改朐县为朐山县。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首设海州于龙苴(今龙苴镇),统辖6郡19个县,灌云县境为东彭城、海西、东海3郡的领地。
北齐年间,海州首邑从龙苴迁至朐山,县境乃为海州辖地。至隋、唐、五代十国、宋、金仍为朐山县的一部分,隶属海州。元朝时属海宁州。明初改海宁州为海州,朐山县撤销,县境并入海州。
民国元年()废州设县,析海州直隶州为东海、灌云二县,县治始设板浦。因南带灌河水,北枕云台山,取二地名首字为县名,与东海、沭阳、赣榆合称海属4县,属徐海道。年3月,江苏省划13督察专员行政区,灌云属东海行政区辖地。年日本侵略军占领灌云县境,成立日伪县政权。
09年灌云县行政区划地图
解放战争时期,属苏、皖边区第六行政区,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灌云县政府成立,隶属于苏皖区党委第二地委。年曾一度改为东灌沭办事处,隶属于淮海专员公署。年6月,恢复灌云县政府。根据当时斗争需要,成立灌东办事处。年,裁撤灌东办事处。年11月7日,灌云县解放。年后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年属江苏省淮阴专署。年实行市管县体制,灌云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年,将灌云县宁海乡整建制划归新浦区管辖。年,调整后的板浦镇划归海州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灌云县行政区域面积.25平方千米。
年,灌云县管辖的江苏省东辛农场和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3]
行政区划编辑年7月,灌云县乡镇由原来的19个调整为1个街道、9个镇、3个乡,依次为:侍庄街道、伊山镇、东王集镇、图河镇、杨集镇、同兴镇、四队镇、龙苴镇、燕尾港镇、圩丰镇、下车乡、小伊乡、鲁河乡、南岗乡。
乡镇直辖伊山镇12个居委会(新村、镇西、西门、建设、曙光、繁荣、朝阳、青龙、城南、胜利、东门、城北);20个村委会(河东、小园、方徐、郑庄、王圩、山西、山前、任庄、披墩、刘庄、张湾、官路、三庄、新华、桃垛、向阳、彭洼、朱韩、港西、七里松、川星);县农场虚拟村委会。杨集镇1个社区居委会(三星);24个村委会(城西、城东、利华、镇东、镇北、五福庄、邵庄、封圩、连成、学田、界南、蒋庄、孙跳、农旭、广丰、孙小港、庄场、方庄、顺兴、新安、长流、曙光、同杨、萌旭)。燕尾港镇3个居委会(燕尾、新建、团港);2个村委会(三百弓、开山岛)。同兴镇2个社区居委会(同兴、新兴);14个村委会(闸南、永进、徐庄、金跳、小圩、龙王口、头队、先进、团荡、马沟、张宝山、山北、鲁南、亚芦)。四队镇2个社区居委会(街东、街西);12个村委会(二队、老西、大东、隆兴、三队、中心、二段、界北、三沟、腰南、付岔、中南)。圩丰镇1个居委会(支中);18个村委会(圩丰、大兴、小兴、太丰、洋桥、尹场、永兴、周庄、支沟、东圩、海堤、界圩、三张犁、圩南、直亭、芦场、许庄、南华);洋桥农场虚拟村委会。龙苴镇1个社区居委会(龙苴);15个村委会(龙东、古城、唐桥、王荡、祝墩、大贺、胡河、青墩、石门、杨范、嵇岭、范庄、前埠、后埠、南李)。鲁河乡14个村委会(后腰庄、北六队、正兴、民治、南兴、鲁河、沈场、沈杨庄、兴二、吴赵庄、兴三、双闸、兴五、兴四)。图河乡19个村委会(三舍、九段、七道沟、义民、官场、李庄、和平、杜圩、马屯、南港、八道沟、腰庄、图河、大兴沟、许大沟、安福、朱庄、兴隆、董庄)。下车乡17个村委会(下车、岳河、刘圩、长春、席圩、沙行、前门、上车、董跳、柴市、仲集、顾圩、林庄、印庄、青山、彭渡、胡圩);仲集苗圃虚拟村委会。东王集乡21个村委会(直属、东湾、兴春、韩圩、杨圩、合兴、法科、任圩、焦荡、黄杨、六里、小垛、后河、伊东、元邦、条河、大南、盐东、封庄、蒋圩、盐河)。侍庄街道16个村委会(树云、朱胥、于庄、陆庄、三合、季窑、裕峰、瓦房、厉荡、常荡、朱埝、沈庄、乔圩、吴王、孙荡、侍圩)。小伊乡19个村委会(董集、张葛、河西、唐庄、花厅、祝荡、吴郑、小茆、洪河、千斤、伊北、大孙、小伊、伊南、杨树圩、张徐、盐西、后场、祝庄);果林场虚拟村委会。南岗乡15个村委会(南岗、岗北、大新、小陶、大杨、梁荡、岗南、南于、赵庄、袁姚、潘洼、岗东、龙昌、东于、岗西)。地理环境编辑灌云县
位置灌云县
灌云位于东经°2′50″—°52′9″,北纬34°11′45″—34°38′50″,中国华东,江苏省东北部,连云港与宿迁之间。东临黄海,南倚新沂河,北有云台山,运盐河流贯境内;海岸线长32.1公里,南面与灌南县相邻,西面与东海县及宿迁市沭阳县相邻,北面与连云港相邻。[4]灌云县与日本、朝鲜、韩国等国家相望,南接江苏省灌南县,西与宿迁市沭阳县交界,北与连云港市区、东海接壤。
气候年均日照总时数.2小时。灌云县属暖温带湿润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处于南北过渡地带,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55%,在作物生长季内为62%,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3-15度;雨量充沛,年降水-毫米。[5]
地质地貌灌云县地貌以平原为主,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县内有七座低矮孤山。
土壤灌云县土壤总体特点是:粘、盐、板、瘦。
自然资源编辑渔业资源灌云县海水浓度高达2.6-3.2度,一直是传统的淮盐生产基地。开山岛周围是著名的开山渔场,盛产鲈、鲳、墨、梭鱼、鲻鱼、马鲛、鳓鱼、带鱼等60多种海产品,近海生物资源有兰哈、牡蛎、蛏、沙蚕、蛳螺、贻贝、彤蟹、黄英蟹、石尾虫、鳗鱼苗、蚂蚁虾等。人工养殖对虾年产多万公斤。盐区海水滩还盛产沙光鱼,色细肉嫩,汤汁鲜美,素有“十月沙光赛羊汤”之美称。有贝壳沙滩亩,贝壳藏量极其丰富,是淡水养殖及畜牧生产的饲料资源。
盐业资源灌云县沿海滩涂,南起灌河口以南的团港,北至东陬山南侧的善后河闸,形成弧形。海岸线长32公里,沿海滩涂30多万亩,是淮盐的主要产区之一。灌西盐场盐业生产面积85.43平方公里,原盐塑苫结晶池面积万平方米,他的前身是济南盐场,始建于清朝光绪末年。公元2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兼盐政大臣端方,因接济南方缺盐,奏请皇上御批,集资在海州丰乐镇(现灌云县洋桥旧址)以西筑堆铺滩四十
份,命名济南盐场。济南盐场解放前共有四大公司,64条圩子,份滩,因位于灌河西,故解放后命名为“灌西盐场”。大堤上有洋桥港、二湾港、东龙港、六圩港、新滩港、七圩港、天生港共七条港汊。每条港汊都建有小型纳潮淡双用闸,为盐业生产的纳潮、排淡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场内运盐河纵横交错,使得每年产出的原盐能及时地通过这些运盐河运入燕尾港。灌西盐场自然资源丰富,海水是海盐生产和盐化工生产的原料。
经济编辑综述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亿元,分别增长19.8%、20.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6亿元,增长15.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16%;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分别增长10.5%、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1.4∶46.4∶32.2。先后荣获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江苏省平安县、双拥模范县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试点县等称号,连续九年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6]
第一产业年,灌云县实现农业产值4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5%,林业产值2.4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28.93亿元,减少1%;渔业产值10.13亿元,增长1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78亿元,增长10.8%。年,灌云县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79.24万吨,单产公斤。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5.6万亩,总产29.08万吨,亩产公斤;秋粮种植面积91.4万亩,总产51.1万吨,亩产公斤。[7]
第二产业年,灌云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年灌云县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实现.1亿元,同比增长2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7.7亿元,同比增长15.1%;全社会用电量保持14.4%的增速,首次突破10亿度大关,达到11.1亿千瓦时,工业用电量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年六大主导产业
实现现价产值.92亿元,税收过千万元企业达到5家,应税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7家,闰土染料园明盛、远征、和利瑞三家企业实现应税销售收入16.2亿元,其中明盛化工税收突破1亿元,进入全市工业税收前10强。五洲船舶新下水船舶30万载重吨,现价产值突破50亿元,稳居全市工业企业前20强。年,有规模以上企业62家,形成万只汽车轮毂、万套室外家具、13万吨铬铁材料、万套服装鞋帽的年生产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28.1%。[8]
第三产业年,灌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9亿元,比年增长14.6%。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6.7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
年,灌云县交易额过万元的综合市场达到7个。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9.57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19亿元,同比增长13.4%。[9]
交通编辑公路灌云县境内有汾灌、徐连、宁连、沿海4条高速公路以及、、、、等5条国省干道。灌云县境内集高速、国省干道、县、乡村道路与水上交通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网已具规模。[10]
海运东部沿海地区有39公里长的海岸线;拥有国家三级航道盐河等5条等级航道,燕尾港为江苏唯一的海河联运港和连云港南翼重要组合港。有吨级、0吨级泊位各一座,离连云港港口很近,向西通过灌河与大运河连接。[11]
铁路连盐铁路、连淮高铁贯穿全境。[12]
社会事业编辑教育事业“十一五”期间,灌云县投入教育资金3亿多元,改扩建校舍近30万平方米。添置教学设备资金万元,45所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达省二类学校标准。实验中学和灌云中等专业学校两校的教学楼被省评为“精品建筑”。灌云县形成融幼教、普教、职教、成教、特教为一体的办学体系。[13]
基础设施县城规划区面积51.89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0平方公里,灌云县城镇化率28.3%,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日趋完善。灌云县自动电话网全部实现了交换自动化,传输光缆化,并建成了无线市话网,装机容量21.6万门,有用户18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7部。
风景名胜编辑大伊山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大伊山景区素有“古伊胜境仙居地淮北平川第一山”的美称。大伊山乃城中山,有着20亿年的“山龄”,年,灌云境内的大伊山旅游风景区通过国家4A级景区省初建。年10月3日正式获批国家AAAA级景区,成为灌云县首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4]
潮河湾景区国家AAA级风景区,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潮河湾位于江苏省灌云县沂北乡境内,南至新沂河北堤,北与国道相接,长3公里,河面平均宽约m,最宽处达多米。属海潮百年冲刷而成且呈“S”弯状的自然河流,故而得名。[15]
灌云县博物馆灌云县博物馆为国家AAA级景区,也是全市首家获批AAA级
博物馆外景(4张)
景区的博物馆。灌云县博物馆成立于年,是苏北地区第一家县级博物馆。.[16]
伊芦山景区
国家AA级风景区。伊芦山景点,有名的应属“六神台”,在山顶的一个天然石窟内有佛教造像6尊,是盛唐时佛教的艺术遗迹,属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伊芦山上有一座古庙——钟庵。
开山岛开山岛被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她位于灌河入海口处,外形呈馒头状,海拔高度为30.4米,总面积1.5万平方米。全岛由黑褐色的岸石组成,怪石嶙峋,陡峭险峻。[17]
灌云县烈士陵园灌云县烈士陵园建于年,占地30余亩,是西山公园的一部分。陵园坐落于大伊山西麓,南、北、西三面为山峰环抱,东面则鸟瞰县城。依山势建成两个坡段,用花墙隔为两院。前面正中耸立着气势恢宏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原国家内务部长、中国革命“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的亲笔题词:“与日月同光”。碑前草坪如茵,是人们悼念先烈的集会场地。碑侧的高大龙柏四季常青,犹如忠实守灵的卫兵。前院两侧建有陈列厅。北厅存放着37位烈士的业迹和遗物,南厅存放着悼念烈士的挽联、帧幅等。后院为烈士墓地,先后安葬14穴、20位先烈,其中有老红军王荣江、县大队副郝光胜、伊山区委副书记任树云、民主人士吴辟初等知名烈士,还有玉蟾山战斗无名英雄七烈士等。整个陵园松柏叠翠,庄严肃穆,是一方饱浸人民深情的革命纪念地。 该园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0年被市政府、连云港警备区命名为“连云港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3年被县纪委定为“党员干部教育基地”。 灌云县共有革命烈士名,全县境内安葬烈士名,其中集中安葬名,分别安葬于县烈士陵园和侍庄乡、图河乡、小伊乡、沂北乡、龙苴镇等5个乡镇陵园内。全县百余座分散烈士墓将陆续迁入县烈士陵园。[18]
历史名人编辑)
伊尹(约公元前17世纪初),名伊,一说名挚,号阿衡。商代莘(今山东莘县)人。伊尹是中国最早的美食家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
钟离昧汉代人,生卒年不详。为西楚霸王项羽麾下大将。
鲍照(-)字明远,东晋义熙元年()出生于北海郡(今江苏灌云)。与妹令晖均为中国南朝宋时著名文学家。
鲍令晖鲍照之妹,生卒年不详。中国南朝宋时女文学家。
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原籍直隶大兴(今属北京)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嘉庆六年(1)至十二年在河南做过小官外,先后在板浦生活达30多年。
许乔林(-)字贞仲,号石华。祖籍安徽,生于四川乐山县其父的任所。清雍正末年,其高祖许洪中、许德中兄弟俩弃文经商来板浦;其父许介亭做过乾隆年间的运河通判,著有《河防秘要》和《位卑言高录》等书。
许桂林(-)字同叔,号月南,又号月岚,是清乾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经学家、数学家。
卞赓(-6)字虞卿,因排行第三,人又称卞三,清末武状元。故居在灌云中正街。卞赓幼时,即不喜文墨,乐意武行,经常耍刀弄棒,到处拜师学艺。光绪十八年(),他如愿以偿,一举夺得状元。
武同举(-)字霞峰,别号两杆、一尘,灌云县南城人(今云台区)。清光绪年间先后考中秀才、举人、拔贡,清末任海州直隶州通判。民国建立后,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江苏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视察”等职。
张大宗(-)字栋臣,祖籍苏州阊门,明末清初迁至蔷薇河畔,传至第三世,移居现小伊张庄。大宗受朝野尚武风气影响,自幼习武,终日与弓、刀、石为伴,并悉心背诵《武经》等应举科目。光绪十九年()秋,大宗与二哥大标在南京乡试同榜中举。
张大标(-)字霞城,灌云县小伊张庄人。光绪十九年()秋,与其弟张大宗同榜中举。诰封武显将军,授武义都尉,正五品。先后在山东德州、沙河等地任守备、都司等职。。
颜振高(---),祖籍海州南四十里颜滩,排行第五,复圣公颜子74代孙,人称“高五太爷”。
厉达生卒年不详,灌云厉荡人。明永乐年间征西凉,当地有童谣曰:“若有西凉破,须得厉达过。”朝廷遂以为将。据传,厉达身材高大,力大无比,能劳能武,多智多勇。他提出使用“莽牛阵”的战术,战败了敌人,收复30余城,因其征西凉有功,被升为都指挥,镇守其地。死后,皇帝传旨予以厚葬。
汪懿余(约~)祖籍徽州(今安徽歙县),于清康熙初年迁来板浦。初建作坊熬“老糖”为生,后改制食醋。他精明强干,心灵手巧,钻研制醋配方,醋质越做越好,酸度浓醇,食用只需数滴则醋香弥足,风味特别,故人们称之为滴醋。
凌廷堪(~9)祖籍安徽歙县。祖母为板浦许氏,著有《礼经释例》13卷,《通鉴翼胡》4卷,《元遗山年谱》2卷,《充渠新书》2卷,《校礼堂文集》36卷及《燕乐考源》、《陵阳读余录》等书。
乔绍傅、乔绍傅,字霖岩,清海州东里(今灌云县东辛乡)人。禀贡生。许乔林所著《海州文献录》称他“学有根祇”。清嘉庆初年,乔绍傅受到他的老师凌廷堪所著《朐乘》的启发,撰成《古朐考略》12卷末1卷,许桂林为该书作序。唐仲冕总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时,“多采其说”。乔绍傅的另一著述为《二十一史摭遗长编》。该书考订旧史,多有见解。
吴振勃(~)字兴孟,一字容如,号筠斋,祖居安徽歙县丰溪之南,故他晚年称丰南居士。自他始迁海州居板浦空心街。他秉资聪慧,弱冠即工诗善书,甚为时人称道。35岁时方中举。道光十三年()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
刘清韵(~)女,又名淑曾,小字观音,字古香,灌云县中正(今东辛乡)人。刘清韵6岁即从师学习,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精通书法、绘画。刘清韵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莱仙馆传奇》、《小蓬莱仙馆曲稿》、《小蓬莱仙馆诗钞》、《瓣香阁诗》等共24种。
江问渔(~)名恒源,字问渔,又号蕴愚,以字行。生于灌云县板浦盐河西江庄(原名墎廊生,现属东辛乡尤庄村),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
朱仲琴(~)名友瑟,灌云县东辛乡人。幼年就读于中正精勤学堂,毕业后考入江苏省第八师范学校。因家境贫穷,幸得其师李味辛和亲朋帮助,方读完五年师范。青年时代受“五四”新文化影响,思想激进,同情工农,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马仲殊(1-)灌云县伊山镇人。民国16年参加创造社,在鲁迅先生的支持鼓励下,出版了处女作《周年》(自传性质,创造社丛书之一)。民国29年他的长篇小说《太平洋的暖流》问世,曾风行全国。
汪德昭(5.12.20—.12.28),大气电学家、水声学专家,中国水声事业的奠基人。所从事的大气中大小离子平衡态的研究成果,被国际物理学界认为是“目前普遍接受的郎之万-汪德昭-布里加理论”。
汪德耀,核化学化工专家。江苏灌云人。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武心慈,是上世纪50至80年代赫赫有名的篮球名将,曾是八一队和国家队后卫,退役后执教过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和中国青年队。郑海霞是她当教练时带的第三代球员,一些甲级队的主帅都曾经是武心慈的学生。[19]
荣誉编辑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之一、全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旅游百强名县、低碳旅游示范县。中国旋耕机之都以及全省财政增收表彰单位、金融生态县、土地执法模范县、植树造林先进县、中国双拥模范县、中国体育强县。[20]